APP下载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调查研究

2018-03-07熊笑颜陈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消极心理健康

熊笑颜,陈栩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29)

我国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贫困大学生作为始终比较受关注的一个群体,也逐渐地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1]。国家推出了相关扶持贫困大学生就读的相关政策,社会上也鼓励贫困大学生就业,学校中也有落实贫困大学生助学金以及奖学金等政策。但是由于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关心大多来自经济或者物质方面,导致贫困大学生的心里方面和个人发展方面的自主较弱,进而引发许多的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一些自卑心理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贫困大学生对于人际关系都较为敏感,在下文中笔者主要详细阐述了增加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体验的模式、培养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品格的模式以及创设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环境的模式三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调查研究。

1 增加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体验的模式

增加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体验的模式调查研究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增加积极心理课程,另一个为增加积极心理干预,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增加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体验。首先对于第一个方面,增加积极心理课程来说,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可能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方面比较欠缺,并且由于贫困大学生的原生家庭的经济状况,极有可能导致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开设积极心理课程不仅可以让贫困大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接触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理解和知识基础,而且在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之后可以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以免消极心理的产生。增加积极心理课程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帮助其在个人发展方面得到一定帮助,与此同时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上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善。其次第二个方面是增加积极心理干预,指的是帮助贫困大学生在今后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可以有积极解决的意识,而不是消极怠慢的趋势[2]。心理干预对于人的潜意识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因此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上进行心理干预,对于贫困大学生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有着重要作用。由于我国贫富差距过大,一些贫困大学生在校园中接触到的其他大学生的观念相对于大学之前来说是具有一定差距的,因此在贫困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心理方面一定要引起重视,通过增加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体验的模式可以很好地改善其问题。

2 培养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品格的模式

培养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品格的模式调查研究中主要以特色主题活动和团体心理辅导为立足点,培养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品格。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中既有敏感、自卑、不善交际、自我封闭、焦虑等消极的心理特点。对于贫困大学生以上的心理特点,学校开展一些特色的主题活动或者团体心理辅导,避免其消极心理特征的产生以及发展,鼓励贫困大学生发展积极心理特点,在通过这些主题活动和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及时的疏通以及倾诉,将自身的一些消极心理特点正确对待,并且在正确认识的前提下对自身的一些消极心理特点进行调节[3]。

3 创设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环境的模式

在创设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环境的模式调查研究中以微观组织、中观机制、宏观文化为着力点,为贫困大学生创设积极环境。该部分主要从创设积极环境的角度阐述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首先第一个方面微观组织主要指的是贫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如宿舍生活,班级生活的环境。辅导员在日常班会中一定要注意措辞,不要影响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让整个班级始终都保持在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当中,让班级环境带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进而产生较为积极的心理特点。比如在一个长期压抑或者消极的班级氛围当中,由于贫困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特点中自卑以及敏感等特点,在整个班级氛围不好的情况下,极容易影响贫困大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如果贫困大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一直持续在一种低落或者消极的状态下,周围环境的消极会直接影响到其心理变化,进而导致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因此班级以及宿舍的生活环境一定要保持在一种相对积极的环境中,这样即使其心理有一些消极情绪,也会被整体气氛所感染。

其次,第二个方面中观机制指的就是高校对于贫困大学生的相关教育管理机制的完善。对于一些高校助学金以及奖学金等贫困大学生资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贫困大学生不仅在个人发展和心理方面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在经济资助方面也得不到落实,这样的情况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通过相关教育管理机制的创设以及改善,对贫困大学生的相关资助制度进行落实和完善,有利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属于创设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环境的模式中较为有效的一种。

最后,第三个方面则是宏观文化对于创设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环境的影响,主要指的是高校要形成消除歧视贫困大学生的不良氛围,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高校文化方面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出建设。校园文化对于高校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形成正确、积极的校园文化,不仅会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积极影响,还会对整个高校的学生素质进行提高,有利于创设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对于贫困大学生的重视,结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调查研究,对增加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体验的模式、培养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品格的模式以及创设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环境的模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并且通过三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调查研究,分别对每个模式下有利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的剖析,对于我国建立完整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一定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消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