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会仙湿地水质与湿地植物生长的关系

2018-03-06王艳萍李发文晨沈利娜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年2期
关键词:沉水植物监测点水质

王艳萍李发文 莫 晨沈利娜

(1桂林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广西桂林 541001 2桂林市金天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桂林 541001 3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生态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4)

引言

会仙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是漓江流域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态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2]。近半个世纪,因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受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植被也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目前,关于桂林会仙湿地水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尚无深入研究成果。本文在对湿地16个监测点位的植物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和水质监测的基础上,研究了水质与水生物的相关关系,为湿地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支持[1]。

湿地植物泛指生长在湿地环境中的植物,本次调查的植物是指生长在水陆交汇处,土壤潮湿或者有浅层积水环境中的植物[3]。湿地植物根据生活型和生态特点,分为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两大类,湿生型、沉水型、浮水型和挺水型4类[4]。湿地水质控制了湿地植物的生长环境,影响着湿地植物群落的分布,同时湿地植物对水质具有一定的适应和净化作用。

1 研究方法

采样点设置。根据会仙湿地所在水系及区域水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结合水量变化情况,此次水质调查监测点位主要位于会仙湿地中心区域主要河流、浅水湖塘以及古桂柳运河。基于2011年广西师范大学梁士楚教授在会仙湿地的湿地植物调查资料[5],本次调查重点在睦洞湖、睦洞河、古桂柳运河、八仙湖、督龙塘、分水塘、黄插塘、安龙塘等典型区进行。

湿地植物调查与水质监测指标及标准。湿地植物监测以实地调查为主,合理布设样线,根据不同的水质情况,在每个典型区设置样地。样方大小为1m×1m,记录人类活动、土地利用、水文地质特征、水深、透明度、水温、水生植物种类、覆盖度等,样方数量根据调查面积、群落类型确定[6]。

水质监测指标:水温、pH值、溶解氧、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砷、汞、镉、六价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我们现场采用WTW测试水温、PH、电导、氧化还原电位,采用钙碱试剂盒测试Ca2+和碱度(HCO3-),采用 TDS笔测试溶解性固体总量(TDS),获得的结果证明该区域地表水有部分地下水补给。

采样方法按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6]中规定的标准进行。各监测项目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7]进行评价,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即选取监测因子对照相应的类别标准进行评价。

采样时间及频次。在2014年枯水季节(12月),2015年平水季节(4月)和丰水季节(8月)分别进行湿地植物的调查和监测,具体监测点位见表2。水质监测时间及频率按水文年的丰、平、枯三个水期各监测1次,每次在相同点位连续采样2天,每天采样1次。

数据处理。采用ArcGis空间分析中的克里金指数插值法,获得调查区平水期综合水质插值图,整体上刻画出调查区一般情况下综合水质状况。

2 研究结果

2.1 水质监测结果

各监测点丰、平、枯季水质综合评价详见表1。

表1 水质综合评价一览表

在各水质监测点位的所有监测因子中,以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溶解氧、氨氮、汞等为主要污染因子,出现不同程度的Ⅲ类-劣Ⅴ类水质,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监测期间会仙湿地中心区域主要河流、浅水湖塘以及古桂柳运河等布设的监测点位水质为Ⅲ类-劣Ⅴ类。

总体来看,丰水期较平水期和枯水期综合水质差,枯水期相对水质最优,见图6-1。丰水期中6个监测点出现劣Ⅴ类水质,丰水期因水浊度大,沉水植物难以看到,丰水期湿地植物净化作用不明显。

2.2 水生植物调查结果

水质特别差的水域,沉水植物难以生长,古桂柳运河(高岸村)、睦洞河(高岸村)、八仙湖、督龙塘、安龙塘、分水塘、黄插塘、陡门等监测点很难见到沉水植物,监测点的水质普遍偏差。水质相对较好的荷塘岔口、荷塘、龙山附件、安龙塘等湿地,沉水植物相对丰富。越是沉水植物物种丰富的水域,水就越清澈,水质也相对较好。

结合会仙湿地景观现状,综合分析湿地植物、水质情况,人为干扰越少的湿地,湿地植物群落相对完好,水质也较好。整体来看,会仙湿地核心保护区睦洞湖区域远离村庄的水道水质较好,较其他调查点,沉水植物多样性最高,常见密齿苦草、五刺金鱼藻、黄花狸藻、水龙尾、马来眼子菜、菹草、黑藻等,挺水植物有华克拉莎、芦苇、荷花等,浮水植物水龙、莲子草等,湿地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多。调查中凤眼莲可见度最高,特别是水质较差,缺乏流动性水域中,凤眼莲占优势。虽然凤眼莲对重金属有一定吸附作用,但从会仙湿地生态的健康考虑,应对凤眼莲的快速扩张采取人工措施,加以干预,以免影响湿地其他植物的生存,破坏生态平衡。

表2 会仙湿地综合水质与群落关系

2.3 水质数据处理结果

根据16个调查点水质监测数据,绘制监测点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综合水质折线图(见图1)。总体来看,枯水期综合水质相对好,平水期综合水质相对差,丰水期综合水质最差。

采用ArcGis空间分析中的克里金指数插值法,获得调查区平水期综合水质插值图,整体上刻画出调查区一般情况下综合水质状况(见图2)。调查区西边和东边水质相对较好,中部水质相对差。会仙湿地中间接受周边地下水补给,受周边水质影响较大,往西、往东,地下水补给相对少,转化相对快,水质相对好。

图1 监测点综合水质折线图

图2 平水期综合水质插值图

3 水质污染的原因分析

结合会仙湿地景观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造成各监测点水质污染的的主要原因有:

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是会仙湿地水质污染的主导因素。随着人口的增加湿地用于农业生产的面积在过去的10年中不断增加,人为改造湿地土地利用类型,如人工开垦湿地变为农田、种植水稻、西瓜等农业活动,不仅缩减了部分天然湿地景观面积,种植过程中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增加了湿地氮磷钾等污染物输入,岩溶湿地地上和地下水体紧密联系,四通八达,容易使点上污染迅速扩散,部分农田的污染足以导致整个湿地水质的下降。过去围湖养殖,挖水塘养鱼养鸭等农业养殖活动,使部分天然湿地转变为人工湿地,在此产生大量畜禽、水产养殖废水,无处理直接排入湿地水体中,造成了水体氮、磷等超标,部分湿地水体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

农村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加剧了村、屯等人口集中区域的湿地水体污染。靠近村子的几个码头,如七星码头、三义码头水体出现了浑浊、发臭等现象,水生植物以苦草为主,水生植物多样性降低。影响了村民用水质量,破坏了湿地旅游景观。

人为干扰,破坏了部分湿地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造成了部分水生植物物种在原有区域的消失,如龙山水域的大茨藻群落,因当地居民清理水道被破坏。水生植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群落之间的稳定性,影响了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能力。

结语

湿地水质与水生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维持良好的稳定状态 。缺乏水生植物的湿地,不能对水质起到维持和改善作用,而水生植物高覆盖的湿地,反而对水质起到破坏作用。可见,水质下降会改变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水生物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与功能变化,影响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本研究发现,水质普遍偏差的水域,沉水植物难以生长;水质相对较好的水域,沉水植物相对丰富。结合景观现状,综合分析湿地植物、水质情况,人为干扰越少的湿地,湿地植物群落相对完好,水质也较好。水质较差,缺乏流动性水域中,凤眼莲可见度最高,占优势,要保护生态平衡,应加以人工干预,以增加湿地植物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这将有利于群落的稳定[8],改善水质。本研究找出了造成会仙湿地水质污染的部分主要原因,因地制宜,制定并实施改善水质的措施,对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1]武士蓉,徐梦佳,赵彦伟.白洋淀湿地水质与水生物相关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1):3160-3165.

[2]张定亨.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会仙,广西林业,2012,7:33-37.

[3]宋永昌.植被生态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马祖陆,蔡德所,蒋忠诚.岩溶湿地分类系统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2):101-106.

[5]梁士楚.广西桂林水生高等植物的概括,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8(1):1-6.

[6]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8]曹晓,刘红玉,李玉凤.西溪湿地公园湿地植物群落及其与水环境质量的关系[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27(3):69-75.

猜你喜欢

沉水植物监测点水质
保定市满城区人大常委会为优化营商环境固定监测点授牌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抚仙湖近60年来沉水植物群落变化趋势分析*
洱海沉水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最大生物量估算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沉水植物生长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关于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沉水植物种植工程实施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以武汉紫阳湖为例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