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IP”课程:构建全员育人生命场

2018-03-05任伟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德育家长

任伟

发展素质教育,是我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但是,素质教育如何从美好愿景走向具体化,则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考验。笔者在实践探索中发现,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重构教师、学生与家长的关系是素质教育难以落地难题的破解之道。为此,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带领德育团队在展开学科教师研讨,达成教育智慧共鸣的基础上,开发“VIP”课程,并将之确定为学校德育领衔课程。该课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双向成才、家校共育的教育理念。本文拟梳理“VIP”课程的内涵、开发背景及内容体系。

一、“VIP”课程内涵解析

濟南市胜利大街小学是一所有着七十年建校历史,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美誉度的省级规范化学校。近十余年来,学校始终追求“立足宽实基础,面向多元发展”的宽基教育办学特色,以“创生”作为核心文化理念,引领师生主动发展、自我约束、创意人生。“VIP”课程就是以践行宽基教育为基本理念,以赏识教育为基础,以激发教师教育潜能、开发校外优秀资源,是引导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让每个参与其中的生命个体都感受成功快乐的课程。

“VIP”课程是“Victor”(胜利者)、“I”(我)和“Participant”(参与者)这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角色指向非常明确——胜利者(学生),我(教师),参与者(家长)。对于每一个角色,学校都搭建起不同的课程平台,让亲师子体验“我参与,我胜利;我胜利,我成功;我成功,我快乐”的成长过程。在对课程不断梳理归类、融合优化、传承创新的过程中,“V”课程、“I”课程和“P”课程日趋完善,建立起较为完整的“VIP”课程体系。

二、“VIP”课程开发背景

1. 政策驱动

一是以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探索课程育人、协同育人、实践育人等具有胜利特色的实施途径。二是以山东省全面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为政策背景,在科学把握德育空间的全域性,实现校内外融合;科学把握德育实施途径,实现四位一体的实践探索中,调整学校德育课程的建设格局。

2. 学校发展需要

学校在经历了生活化德育、浸润式德育、智慧型德育研究的不断探索发展之后,借助“VIP”课程体系反思和融合教育经验,打造学校精品德育课程,开拓德育工作的新思路,营造立体化的德育发展环境。

3. 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

学生如果能在享受优质的学校教育之外,还能多角度地享受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VIP”课程体系突破学校线性教育的局限,通过调动全员育人的积极性,让教育更具亲情化,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三、“VIP”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

1. V课程

V课程是指学生课程。笔者所在学校最早提出以阅读挑战日与良好行为展示周为抓手,重在全面展示胜利学子行为习惯和阅读素养风采,凸显“我选择,我快乐”的教育理念。在课程开发时将校内外教育融合为一体,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到书城、社区、师生阅览室分享,以及选择表演、演讲、说唱等多种方式进行分享交流等等。

随着工作的推进,学校也在进一步拓宽V课程实施路径,从学生自主成长和自我管理的角度提出“‘三地七习自主成长课程”以及“21天学会生活课程”。“三地”指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学生密不可分的生活区域;“七习”为升旗肃立、微笑问好、右行礼让、慢步轻声、随时阅读、天天锻炼、热心公益七项习惯培养。学校开展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实践,引导学生形成自主管理自身文明行为的能力。

21天学会生活课程,以尊重学生习惯养成和成长规律为基础,通过生活这一课题,全面构建胜利学子健全独立的人格,以学校“书香、乐动、坚韧”核心素养培养为总体目标,通过分年段的阶段性实施,努力塑造胜利学子自律自省、自立感恩、诚实守信、质疑创新、责任担当的美好品质,引导学生在每一天的成长中,在每一次的学习中,能主动发展、自主管理、创意人生。V课程的不断丰实让学校的德育课程多了持续发展的力量。

2. I课程

I课程是指教师课程。以教师开发的“工作室”课程为重点,引导教师关注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创造师生双向成才的平台。学校提出人人建立工作室的理念,有多少位教师就有多少间工作室。工作室不是一个具象的房间,而是有着课程灵魂,能引领目标的共同体方式。学校借助I课程实施,展示教师工作室课程风采。比如班主任工作室注重提炼“班风、室风、学风”,以此提升学生的荣誉感,用思想改变学生行为,用行为改变学生习惯。随着工作室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化,在逐渐丰富的工作室课程滋养下,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坚强、乐观。

新时期,学校将工作室升级作为I课程发展新阶段,重新审视工作室是否已有自己鲜明的价值追求,是否有基于对生命自由的信仰;反思工作室是否以民主的方式生成了自己的“游戏”规则,让“又学习又玩耍”的宽基课程建设理念在工作室中生根发芽;思考历时几年的工作室建设是否为学生建立了道德人格培养系统,并以此指导学生在集体中共同生活。

所以,学校在力求通过努力实现工作室建设三重境界的提升。第一重境界:完善工作室德育课程框架,为学生成长奠基。第二重境界:从科研的角度发掘工作室课程魅力,为教师专业成长助力。第三重境界:产生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共鸣,让教育成为集体行动。

因此,以工作室为形态存在的I课程体现的是“我的课程我做主”的开放和生态理念,它把主动权交给了教师,把成长的空间留给了学生。学校坚持定期进行“工作室课程推介”“工作室下好习惯培养策略分享”“工作室三拍三问”等I课程战略性推动策略,分享师生的智慧与才情,为学生“全面+个性”成长搭建平台。

3. P课程

P课程是指家校课程。P课程开发以家长为主,教师为辅,同时借助各种资源力量邀请社会各界志愿为学生成长服务的人士参与。通过护导生命教育、家长学术导师制、法制班主任、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落实,体现了“我参与,我奉献”的课程建设主旨,极大地调动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课程呈现出形式多样、视角多元的特质。在课程建设中,学校重点关注两个因素:一个是家长对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的补充,另一个是家长对教师精彩教育生活的分享。重在展示家长亲子教育和家校合育课程开发风采。

由于深受学生喜欢,所以在P课程实施中家长和教师的组织兴趣很高,在学校公示栏中每周都会贴着花花绿绿的VIP家校课程邀请函,“小脚印故事会”“新芽阅读show”“雪梅阿姨进课堂”等等,五花八门、斑斓有趣。学生的成长旅途因为有了更多的参与而变得风光旖旎。

2016年11月18日,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2015级2班家校课程——小桔灯工作室·娇恩小学爱心助学联谊活动正式启动。在家委会精心组织下,全班学生和家长参加了这次活动。他们向娇恩小学赠送图书文具,对身残志坚的雅茹同学进行爱心捐助。身怀六甲马上临盆的班主任唐教师不顾身体不适,为娇恩小学的学生上课,一起带着两个学校的学生做游戏,让原本不熟悉的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了彼此的关爱。这次小桔灯工作室的“爱心助学联谊活动”走出校门、落地章丘,无形中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满足了他们心理上渴望受关注的需要。同时也是对于“VIP”课程精神和内涵的再一次展示,诠释了P课程除了请进来,还有走出去的双向互动。

我们说“生命中真正持续的是成长,真正不变的就是变”。在笔者眼中,“VIP”课程的提出,是学校教育方式的一种表达,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对教育事业的不竭努力。在这个课程体系中,我们营造了教育的感动和感动的教育,体现的是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观念,或者说是人才培养的技巧,传递的是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教育者的情怀。“VIP”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家校对话的生命场,顺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给予学生能给予的,实现笔者学校所期望的——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优秀的自己。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德育家长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