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曲《给你一点颜色》的解构性意义

2018-03-04杨婷

艺苑 2018年6期
关键词:解构主义演唱音乐创作

杨婷

【摘要】 解构主义思潮拓宽了当代音乐创作与演唱的固有模式,它通过对传统音乐的合理解构,将其与现代化流行音乐有机结合,不仅为传统音乐提供了创新渠道,更开拓了当代流行音乐的创作空间,丰富了大众的审美体验感。本文以歌曲《给你一点颜色》为例,以解构主义视角对该曲中华阴老腔的解构再创,及其为音乐创作、音乐演唱、传统文化传承等问题所带来的解构性意义进行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 《给你一点颜色》;解构主义;音乐创作;重构;演唱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歌曲《给你一点颜色》是由音乐人刘洲与歌手谭维维根据华阴老腔所共同创作而成。它以“雾霾”为灵感源,感叹人们从自然界中拿走了太多的颜色。“给你一点颜色”中的“你”指的是“地球”,寓指“还给地球一点颜色”。歌曲将华阴老腔的传统元素拆分解构,与现代摇滚乐的新元素相融合,将这“黄土地上最早的摇滚乐”与西方现代摇滚乐形成碰撞、摩擦,衍生出全新的“东方摇滚乐”。

“解构”的字面含义:解,拆解、分解、分体;构,构成、组构、组合。因此“解构”可理解为拆解后再组合,即打破原有的构造,再重新组合。它的核心理论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解构的符号作为单独的个体仍能反映真实的事物,比起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视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1]39因此,这种新兴的解构性思维为音乐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思路与空间。

华阴老腔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摇滚乐”,如何将传统的东方摇滚乐成功解构,使其与现代西方摇滚乐的元素重构混搭,既能突出老腔的戏曲独特性,又能与现代摇滚乐毫无违和地有机重组,这成为了歌曲创作的难点。华阴老腔中所强调的“4”和“7”这两个关键特性音,体现出浓厚的陕西剧种特色。而在现代音乐旋律创作中,一般尽可能地少用这两个半音作为关键音,但谭维维与刘洲在编曲上不仅保留了它们,还特地采用老腔音乐的主奏乐器强调突出特性音,使得老腔音乐奔放豪迈的风格特性更为突出、强烈;同时,在旋律与节奏的创作中,解构了老腔原有的即兴且自由的节奏型,采用流行音乐惯用的四四拍节奏规整地进行重构,从而形成具有老腔特色的单三部曲式。在歌曲前奏、间奏、尾奏中融合老腔元素与流行音乐旋律線条,通过穿插形式的旋律走向编创,让不熟悉老腔的观众也能跟着旋律朗朗上口地歌唱。

在歌词的编写上,谭维维融入两首经典老腔的唱词,并对其重新解构,结合自身的灵感来源,融入现代化叙述性歌词,补充并重构了唱词文本,使得原本质朴单一且相对陌生晦涩的地方性唱词变得生动具象、直白易懂。在传统唱词的基础上,创作者重新解构并加入了现代化语言文本,在歌词中充分体现词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憧憬与向往,更表现出创作者对于传统音乐的热爱和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赤子之心。

在伴奏乐器与乐队编制上,创作者解构挖掘出老腔与摇滚乐的共性,将地方剧种的文武场伴奏乐器与西洋电声乐器重构结合,以最原始的音乐形态为基准来重组编排属于东方的摇滚乐,张力十足。歌曲在延用老腔传统伴奏乐器的基础上,加入了二胡、低胡、惊堂木、板凳,以及现代电声乐队,从5人增至 11人,改变了传统老腔乐手身兼数职的演奏模式。创作者将传统老腔的乐队演奏形式解构,适当增减乐器种类,提升音乐伴奏的现代感与带入感,在保持传统元素的基础上,重构出丰满立体的音响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创作者将板凳在传统老腔中的拟声性作用解构出来,配合节奏敲击板凳,利用鼓点的衬托与渲染,重构出全新的鼓点伴奏形式,从而制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砸板凳”的表演亮点,在尊重老腔本体的基础上,再一次突破了它的可塑性与再创性,令人眼前一亮。

该首作品的创作可谓是解构主义下的成功典范,给予了华阴老腔更多的可能性。在尊重老腔本体的基础上,突破传统、重塑再创,将老腔的传统元素有序拆分并独立出来,打破固有的内在秩序,并运用现代化音乐创作理念,对其进行合理的重构与再创,从作品的立意到创作上的解构与重构,都充分显现出咱们“黄土地上最早的摇滚乐”的“宝刀未老”,以及现代化摇滚乐与之融合所碰撞出的精彩火花,着实令人耳目一新。正如崔健所说:“你们看到的真的是一个教科书级的中国摇滚乐或者说是真正的民谣音乐与摇滚乐结合的一个最佳典范。”[2]35

歌曲《给你一点颜色》除了在创作上充分凸显解构性意义外,演唱者对歌曲的演唱与演绎更是将其解构性意义发挥到了极致,从现代摇滚与“传统”摇滚间的碰撞,摩擦出音乐演唱上的跨时代意义。这不仅是一次突破,更是一次创新。

从歌曲开篇谭维维拿着水镲的激情敲击,到老艺人们的开腔一吼,让观众们深刻体会到“一声吼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豪情壮志。谭维维紧接着掷地有声的一嗓子地道的陕西吼腔,气势磅礴,让人听着耳后根发麻。她在老腔唱词部分采用了地道的陕西方言音调,通过与普通话的穿插衔接,给予观众真实饱满的现场感;充分解构老腔的韵腔唱调,采用传统秦腔黑头花脸的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合理融合轮换,手法恰如其分,充分体现出歌曲的豪迈、张力与震撼感。

老腔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民间艺人们用老腔唱尽生活中的艰辛不易、苦辣酸甜,使其与演唱者的情感遥相呼应,也使得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为之动容。如此的解构重组之所以能大获成功,就是由于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谭维维与老腔艺人们“喊”出了人心最本真的呼唤,给予观众最质朴纯粹的视听感,通过多元演唱元素与表演元素的解构重组,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给你一点颜色》,人们知道了什么是华阴老腔,什么是原生态地方剧种,什么是摇滚乐,也知道了原来一首歌还能这么编创与演绎,带给观众们意想不到的视听盛宴;与此同时,也让观众们听到了属于谭维维的独特嗓音,高亢嘹亮、穿透力十足,每一个音符里都散发出摇滚乐所要表达的现实态度,搭配老腔艺术家们的独有唱腔,相得益彰,恰如其分地营造出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的穿越感,着实为歌曲增添了异彩,完美贴合了解构性音乐所想带给观众的别样感与创新感,充分体现了解构性音乐的个性美与价值美。

在表演形式上,谭维维邀请五位华阴老腔的民间艺人與之合作,解构出老腔艺人对于老腔的独特表演形式,并加入自身的理解与演绎与之重构,既保留老腔原汁原味的原生态音乐部分,又加入现代化流行音乐元素,两者杂糅相融,纯粹中附有时代感,丰富了观众的审美体验,在冲击其视觉与听觉感官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表现出解构性音乐的形态美,能充分引起观众的审美共鸣。

从舞台观感来说,透过民间艺人们热情高涨的肢体表情、演唱演绎,以及谭维维与艺人们间的默契配合,通过歌曲前后三段间所频繁出现的节奏重音、强弱对比、语气变换,突出了解构主义的音乐情态美,给予审美主体从音乐本体中获取舞台观感上的审美愉悦与满足。歌曲还利用演唱与舞台演绎的结合,表达了演唱者对当前恶劣的自然与生态环境所进行的批判和反思,“使人类从物质的与人为的压抑中,从异化状态中回归到人的自然的状态,找到真正属于人的境界,使人的生命恢复本来的意义”[3]536-544。

《给你一点颜色》的成功,一方面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了最佳的范式。它的解构给予了华阴老腔这个受众面极窄、甚至即将面临失传的音乐形式重现光明的机会,引起了人们对老腔的思考重视,并提高了它的认知度。就笔者所了解到的,老腔艺术历年来都是只传本姓本族,并且传男不传女。如此因循守旧的传承理念很显然会阻碍它的创新与发展,传统艺术想要一成不变地传扬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给你一点颜色》采用与老腔最为相似和契合的摇滚乐来与之结合重构,自然会促进其新生。歌曲的一鸣惊人,也说明了解构性音乐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与时代性。

另一方面,解构性歌曲的出现,顺应了大众现代化的审美趋向。歌曲跨时代地融合东西方的摇滚乐,充分发挥摇滚乐的态度与精神,传达出最为真挚朴实的情感诉求。歌曲不仅融入西方的现代摇滚,更是体现了我国关中的民俗民风,利用这种解构性的音乐表演与创作的融合,表现出了特有的文化个性与气质,将一群老艺术家和当代年轻艺术家们对于老腔,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执着与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从观众的喜爱与接受程度来看,它恰恰顺应满足了大众对于多元化艺术表现形式的审美需求和价值评判标准。无论从音乐创作还是从演唱演绎来说,歌曲都丰富了老腔艺术发展的固有手段与方式。除了本体艺术创新的主流发展方式外,解构主义还打破传统,解构重组,倡导自由组合、创新组合的全新理念,给予传统艺术与其他跨门类艺术间融合与借鉴的机会,为传统艺术一成不变的主流性发展方式注入新鲜血液,也为观众们提供全新的视角观赏传统艺术,这样就使得我们的传统艺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回到老百姓的生活与视线中,引起观众的审美注意与兴趣。

但笔者认为,解构主义的运用一定要在最大程度地保留传统文化与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在音乐创作、演唱演绎与表现形式上要求变求精。解构主义的运用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来说仅是一种辅助手段,绝不会因此阻碍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发展。随着解构主义音乐市场的扩大,解构性音乐作品日益增多,其中也不乏一些不符合解构规律的作品,它们毫无理据地“拆东墙补西墙”,打着“创新传统文化”“解构主义音乐创作”的旗号,破坏传统艺术的内在规律,生搬硬套地“创作新音乐”。如此破坏有序的创作空间与市场、一味追求市场利益的创作手段是绝不可取的,我们所追求的一定是在尊重传统文化本体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合理科学的“有益解构”,因为这不仅是传播像老腔这样的非遗文化的一种方式以及现代流行音乐创作与演唱的新视角,更是符合现代化审美趋向的一次有利于文化传承创新的手段。

参考文献:

[1]曲朝莉.解构主义视角下的当代戏曲艺术新变现象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7.

[2]闫琳.老腔新说:从华阴老腔音乐本体创新看其文化内涵的变化[D].厦门大学,2017.

[3]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解构主义演唱音乐创作
解构主义对现代园林与景观设计的影响
钢琴性能对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
重塑与解构
新时代如何做好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研究
关于萨蒂的音乐学分析(一)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疯癫亦梦幻
声乐教学略见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