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池狸城传说之探寻

2018-03-04马春生

山西水利 2018年12期
关键词:龙池水磨黄龙

马春生

儿时经常听村里老人们讲起阳明堡黑龙池和黄龙池的故事,很美丽、也很神秘。当问及黑龙池和黄龙池在何处、有多远、如何去时,讲故事的老人说他也没有去过,只是听说而已。多年来,黑龙池、黄龙池那种高深莫测的感觉一直在我头脑中萦绕。近几年,又听到了与黑龙池、黄龙池相联系的两座庙:黑狸城和黄狸城。因此,了解两个“池”和“城”的心情更加迫切。2018年后半年,我和好友杨继东、范三仁、李东平多次到黑龙池和黄龙池一带作田野调查。

(一)

传说在很久以前,代县阳明堡北部有一个深水湖,湖内居住着1条黑色蛟龙。每逢干旱,它就将湖内的水吸入腹中。随之湖中湖面缩小,水位下降,黑色蛟龙腾空而起,在空中将水喷出,化作甘霖普降大地,造福人间。秋冬季节,黑色蛟龙有时还化作道人,到附近村庄为村民把脉问诊、占卜求福。太阳落山时,“道人”打道回府,在曲折的山沟内化作1只黑色狐狸潜入湖中。湖周边一带村庄的老百姓为了表达对黑色蛟龙的感激,就在湖边附近的土梁上建造庙宇,专门供奉和祭祀黑色蛟龙,此庙宇被称为黑狸城。因湖地处深沟,周边是黑樾樾的森林和湿地,湖的南北两端是大片的湿地,加之湖水较深,湖水在阳光的辉映下呈黛色,故此湖又称黑龙池。

黑狸城位于现代县阳明堡镇崔庄东北部,崔庄与西王庄之间,距阳明堡镇约5公里。黑狸城呈南北长方形,南北长100余米,占地面积约40亩。正北为宇文村,西北为西王庄,东北为丈子村,正东为四家磨寺遗址,东南为刘家磨村和李家磨村,正南为崔庄,西为黄狸城和窑子头村。黑狸城与窑子头村、黄狸城、四家磨寺遗址基本上在一条直线上,西距黄狸城1公里,东距四家磨寺遗址500余米。黑狸城与黄狸城、崔庄和西王庄又组成一个菱形,距西王庄、黄狸城和崔庄均约1公里。黑狸城在西王庄境内,庙产当时属于长郝、宇文、西王庄、丈子、李家磨、孙家磨6个村庄,共9股组成,其中,长郝、宇文、李家磨各2股,其余村庄各1股。

黑狸城座落在1条南北走向长约1000米的土梁上。这条土梁北起于西王庄村东头的蔡家沟,向南延伸到黑龙池。圪洞地的圪洞泉和丈子河床的丈子泉相距约100米,以土梁为中心呈对称状态。这两眼泉的水面直径分别约20米;黑狸城是土梁的精华所在,当年黑狸城山门外左右有两棵硕大无比的槐树,城门外正对的就是黑汪汪犹如膏状的黑龙池。周边村民认为这里的地形和风物整体上就是1条龙:土梁是龙身、黑狸城是龙头、圪洞泉和丈子泉是龙眼、2棵大槐树是龙角,而黑龙池就是龙吐出的水和栖身之处。

黑狸城的土梁作为龙身一直向北延伸,把丈子村和西王庄阻隔在龙脊梁的东西两侧。过去,行人和车辆在丈子村和西王庄之间通行,需要向北绕行翻越土梁,多有不便。据说在明代,西王庄有一个姓刘的大户,其主人绰号圪洞老财。他家做买卖的车辆运输货物经过丈子村都需要绕道通行。为了方便通行,他雇人准备把西王庄与丈子村之间的土梁挖通,以缩短在两村之间通行的距离和时间。谁知,白天挖了,夜里又合拢,总是挖不通。后来经人指点,圪洞老财组织人们夜以继日不停地挖,终于把土梁挖通了。也许切断了“龙脉”,破坏了生态,自从西王庄村和丈子村之间的土梁被挖断开通了道路,黑狸城以北的植被,包括树木再也没有以前那样葱郁了。据说,现在西王庄与丈子村之间的土梁断层面和通道,就是那个时期形成的。

黑狸城建筑呈唐代风格,为唐代贞观年间所建。过去,黑狸城被众多的榆树、杨树、柳树和枣树等环抱,四周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黑狸城有直径为1~2人合抱的上百年松树和柏树20余棵,槐树5~6棵,遮天蔽日,给人阴森、威严之感。黑狸城为三进院,前院和后院建筑及供奉圣像不详,中间院正北有主殿3间、东西配房各两间;东西有厢房各9间。主殿内供奉黑色龙王塑像,两旁分别有夜叉和海兽塑像,其中1名手持长蛇。正殿有较深的廊檐,廊檐下有石碑若干通。1958年代县水利局在丈子村西修建截潜流工程时,将黑狸城在内周边村庄的几十通石碑运到工地,覆盖在水渠上面,故黑狸城的真正历史面目还需要从碑文中寻找。前院东西置钟鼓楼,正中有山门1个。山门外对面是戏台,再往南约50米的狭长地带的南端就是黑龙池。2017年秋天,村民在黑狸城遗址附近的水利工地挖出不计其数的铜钱,从铜钱的铭文来看,为唐代和宋代所制。1962—1966年期间,代县农业中学就设在黑狸城,有100余名师生住在这里,黑狸城的房屋就是教室、宿舍。

过去,每年的农历6月13是黑狸城的庙会。庙会期间,十里八乡的村民穿着节日的盛装,带着孩子,赶着牲畜,兴高采烈地汇集到黑狸城参加庙会。黑狸城的庙会由庙产所属村庄轮流坐庄,而坐庄的村庄则由经济实力较强的大户“座社”并担任社主。“座社”就是由大户具体组织祭祀活动,并兜底承担庙会的全部费用支出。庙会的经费来源分三部分:庙宇分摊小部分,村民捐赠部分,其余由社主承担。过去,座社是一件十分体面和风光的事情。庙会期间,一切重要活动都由社主决定。因为社主为庙会提供了大量资金和实物,付出了劳动和心血,作为庙会的核心人物,由其主持祭祀仪式。戏场正中专门空出一定空间,由社主安排席位;社主本人则在正中的当头正面坐太师椅,被参加庙会的众人羡慕,很是风光。庙会后社主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都会迅速提升。所以,尽管座社费力、费神、费钱,但是有条件的老财还是愿意座社,担任社主。丈子村村民谢蔚的祖父谢本福就担任过社主。至今年逾八十的谢蔚讲起自己爷爷在黑狸城庙会座社的往事,还是神采飞扬,颇感自豪。

庙会的主要活动包括陈设供品、焚香、宣读祭文和拜祭龙王。祭祀仪式结束后,由年轻力壮的8个后生用8抬大轿抬着龙王的木雕坐像巡游庙产所属村庄,请求龙王普降甘霖,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众民安康。众多的善男信女还要在龙王圣像面前敬香烧纸,请求保佑全家健康平安、消灾免难。庙会为期4天,唱7场戏。除晋剧名角演出经典剧目外,还有物资交流、耍拳卖艺、占卜算卦等民间传统活动。黑狸城周边的村庄,包括代州城、繁峙、崞阳、山阴一带的群众也会赶来参加庙会。外地有条件的商人还骑着马、坐着轿车或者赶着马车,带着火锅,在黑龙池沿河床附近的树林里搭建帐篷,住在这里参加庙会,观看黑龙池和磨湾一带的水磨和油坊。晚上演出结束后,还有当地传统体育竞技活动——挠羊赛。忻州、定襄、原平、崞阳等地的跤手与阳明堡一带的跤手在这里展开角逐:一个个虎背熊腰的后生前仆后继、大汗淋漓,众人喝彩,直到雄鸡破晓。

黑狸城于1972年拆除,拆除后的建材由庙产所有的村按股分了。现在的黑狸城已没有建筑遗存,只在遗址西南部堆积着大量残缺的砖块和瓦砾。这些厚重的砖块和质地上好的蓝色琉璃瓦片似乎告诉人们,当年黑狸城的建筑是何等的瑰丽和精美。

在黑龙池正东,距黑狸城约500米处的刘家磨境内有1座著名佛寺四家磨寺,占地面积约40亩。四家磨寺庙产属于刘家磨,为两进院,有房屋约40间,寺内供约1000尊佛像。塑像流光溢彩、精美绝伦。可惜的是,1958年李家磨、刘家磨、孙家磨3个行政村合并为李家磨行政村,成立刘家磨生产大队之后,四家磨寺成为了李家磨生产大队的牲畜饲养场,当时殿内圣像尚存。1970年阳明堡公社建小寺林场,拆毁四家磨寺,用其砖木修建了小寺林场的办公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四家磨寺的圣像和建筑被拆毁,到1983年,四家磨寺已夷为平地。

雁门群山的岩溶泉通过地下岩层在丈子村西的丈子河涌出。丈子河是一股神奇的水:冬天,河内总是冒着淡淡的热气,妇女们把手伸在水里洗衣服一点也不冷;夏天,人们把手伸到水里不到5分钟就感觉冰凉。丈子河的水还在于“其味甘美如饮琼液”。当地有句俗语“丈子河的水,李家磨的米”。过去阳明堡一带也有不少酿酒的作坊。用其他地方的水最高能酿62度的酒,而丈子河的水却能酿65度的酒。

黑龙池位于丈子河下游河床内,刘家磨村西北部,像一面黝黑锃亮的明镜镶嵌在丈子河河谷中。黑龙池承上启下,既是丈子河的下游终端,也是东茂河的源头。黑龙池的水就是由丈子河的水和黑龙池内泉域的水形成的。民国时期,黑龙池水面10余亩,蓄水量2万余立方米,池水流入东茂河后,惠及刘家磨、李家磨、孙家磨、堡内、东关、泊水6个村庄,浇灌着2000余亩土地。几百年来,这一带村民的人畜饮用水都来自黑龙池。在黑龙池的南端有方圆50余平方米的泉眼群,上百眼泉水从地底冒出,岸边有几十棵大柳树环抱水面,鱼儿在水底的树根间游弋。明代州人王钥有《黑龙池》诗曰:“涌出灵源一鉴平,源泓莫测骇人睛。沈沈黑暗空中影,雨饶蛙市闹纵横。一支分出山前去,拥碧翻蓝千里明。”黑龙池南北两头的河谷内是大片的湿地,湿地两旁是茂密的垂柳和白杨树。1976年以前,黑龙池上游的丈子河湾是茂密的森林,有上柳林和下柳林两大丛林。夏天,丛林中活跃着20余种候鸟,较为名贵的有:伯劳、黄鹂、明鸡(报晓鸟)、屁嘟噜、恶狼翅(鹰的1种)、黑老哇、灰艳红、一点红、牛角鸪、金枝、河鸰(鹡鸰)等。特别是明鸡,是一种珍稀、名贵候鸟,也是一种吉祥鸟。它居住在20余米高而挺拔的杨树上,其鸟巢是用山羊绒铺垫而成,每次产蛋4颗。过去,顽皮的孩子想掏鸟蛋都掏不上,只能将鸟巢和树枝一块截断。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这里的森林没有了,湿地萎缩了,候鸟飞走了,只留下少量的喜雀和麻雀。可喜的是,近几年随着森林和湿地的恢复,明鸡等名贵的鸟儿又出现了。在黑龙池的下游,河床绿茵的草地上,盛开着不知名的小花。青蛙和鱼儿在河水中嬉戏,知了和鸟儿在树枝上歌唱,远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辛勤的农民在田里耕作,恍若是一幅世外桃源的山水画。

据清光绪版《代州志》载,明代乡贤孙凤在古广武城西修建别墅,利用附近黑龙池水的势能安装了水磨,惠及当地百姓,孙家磨由此得名,随后又出现了李家磨和刘家磨等以安装水磨姓氏命名的村庄。可以说,孙凤是代州的“水磨之父”。明代成化年间,孙家磨、刘家磨、李家磨都利用黑龙池的水能开设了1盘水磨和1座油坊。1958年左右,丈子村利用丈子河的水能在河床的上柳林和下柳林各开设平棱水磨1盘。到1970年左右,李家磨又安装了1盘、长郝村安装了2盘、刘家磨安装了3盘,共增加6盘水磨,加之过去的3盘古磨,从丈子村到孙家磨约3.5公里的东茂河河床内,长郝、丈子村、刘家磨、李家磨、孙家磨5个村庄共有11盘水磨和3座油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磨湾”。水磨和油坊的开办不仅方便了村民生活、提高了生产力和村民生活的质量,而且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村里有亲戚来访,主人总会领着客人去参观水磨和油坊作业的情景,三村五里的年轻人和孩子们也会结伴到这几个村子参观水磨和油坊。看来在很久以前,黑龙池一带已经开展“乡村游”了。

当时的水磨由石磨和木轮两部分组成,石磨凹型槽纹理的凿铣以及平时的维修和木轮平棱、立棱的制作,都属于专业工匠的技术活。李家磨村的李根棠就是祖传修理水磨的石匠。他本是崞县(今原平市)炭峪村人,但村里水磨磨盘的凹型槽纹理每隔1~2个月就需要重新凿铣,因此,他常年住李家磨维修水磨。20世纪70年代,生产大队为了照顾其家庭生活,特批他全家的户籍从炭峪村迁到了李家磨。此外,丈子村的郝秉龙和长郝村的王眉元也是祖传凿铣磨盘的石匠。水磨与水接触的木轮由平棱和立棱两部分组成,稍有误差,就会导致受力不匀,影响水磨运转。因此,普通木匠是做不了水磨木轮的,而刘家磨、李家磨和孙家磨就有这样的能工巧匠。李家磨的李金定是祖传制造和维修水磨木轮的木匠,其他村的水磨木轮也需要由他以及他的儿孙来制作和维修。

2003年修筑高速公路开凿雁门关隧道时,切断了山脉底下深处的水道,阳明堡一带特别是黑龙池、黄龙池一带的泉水明显减少。同时随着电碾和电磨的兴起,村民们也不用自己碾磨粮食了,黑龙池一带的水磨逐渐消失,而制作水磨木轮和凿铣石磨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随之消失,甚至一些年轻人都没有听说过。

如今的黑龙池虽然还存在,是一个由堤坝拦截而成的小型“水库”。水面东西宽约100米,南北长80米,堤坝像一条襟带把东西两头的土梁连接在一起,也是当地重要的泉域和水源地。但当地村民认为,现在的水面和水量比以前小多了,也没有过去那种鸟语花香、人在画中的灵动感觉了,茂密的森林只留下了少量的树木,湿地也在大面积减少。

(二)

传说,在很久以前,阳明堡崔庄北部有一个烟波浩渺的湖,湖内居住着1条黄色蛟龙。每逢干旱时节,它就将湖内的水吸入腹中,腾空而起在空中将水喷出,化作甘霖普降大地造福人间。而这时,湖中会水面缩小、水位下降。秋冬季节,黄色蛟龙会化作道人到附近村庄为村民把脉问诊、占卜求福。太阳落山时,“道人”打道回府,在曲折的山沟内又化作1只黄色狐狸,在湖畔潜入水中。阳明堡崔庄一带的老百姓为了感激黄色蛟龙,就在距湖畔不远的土梁上建造庙宇,专门供奉和祭祀黄色蛟龙,称黄狸城。因湖面周边均为黄土地,地势平坦,植被较低,水面不深,在阳光的照射下,水面呈黄色,故当地老百姓将其称之为黄龙池。

黄狸城位于阳明堡崔庄境内北部,窑子头村东部,王庄西南部,距阳明堡镇约3公里。黄狸城疑始建于唐代,主持建造者不详。黄狸城庙产为崔庄、牛站、窑子头3个村庄共有,共3.5股,其中崔庄1.5股,其余2个村庄各1股。黄狸城占地面积约40亩,为上下两进院,中间由花栏墙隔开。上院有主殿3间,东西厢房各3间。主殿内供奉黄色龙王,两旁塑有青面獠牙圣像,其中1名手持长蛇。山门前有戏台3间,山门内有正殿3间,内供奉龙王。正殿有较深的廊檐,廊檐下有石碑若干通。1958年代县水利局在丈子村西修建截潜流工程时,将黄狸城在内周边村庄庙宇的几十通石碑运到工地,放在引水渠的上面并用深土层覆盖。下院有东西厢房各9间。前院东西置钟鼓楼,正中有山门1个。1970年以前很长一个时期,黄狸城的守庙人是原平市崞阳镇龙王堂村人,其姓名周边村民并不知道,只知道他的乳名叫仕女。

黄狸城中院的东厢房靠南的3间为傅山祠,内供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傅山圣像。传说傅山曾经在阳明堡一带行医、讲学、游览并住在黄狸城。过去,阳明堡一带的村民在劳作休息时,年长者经常给年轻人讲傅山先生在阳明堡一带活动的故事。傅山在黄狸城期间,与周边村民聊天、交朋友,还经常给村民把脉问诊,并用当地的中草药为村民治病。村民们称他为傅山先生。傅山去世后,当地村民为了纪念他,就在黄狸城东厢房为其塑像,建立了傅山祠。黄狸城没有拆毁之前,周边村庄的村民有个小灾小病、头痛脑热的,都会到黄狸城的傅山祠向傅山圣像求药。村民在傅山圣像前供奉上家中的水果或者自做的油糕、花馍等,点燃1柱香,把自己带的黄裱纸或者裁剪好的小方块纸放在傅山圣像供台前的地下,再行跪拜,把家中病人的病情陈述或者心述,叩上3头,此时,一股清风就会把“傅山先生”配好的“药”吹在纸上,村民收拾包好(实为细末尘土,俗称“避风土”),高高兴兴地返回家中。这种民间向“傅山先生”求药的活动,即便是1966年的“文革”期间,也未中断过。从外地前来“求药”的善男信女竟然把黄狸城一棵3人合抱的大杨树的皮刮光了。

过去,每年的农历6月24是黄狸城的庙会。庙会从6月23开始唱4天戏,上午在黄狸城,下午回崔庄。庙会活动的内容及氛围与黑狸城的庙会大同小异。

1966年以前,黄狸城还是崔庄的自然村,居住着30多户人家。1966年以后,黄狸城的村民陆续搬迁回崔庄或者其他地方,黄狸城也逐步被拆除。到20世纪90年代,黄狸城已然成为平地,只依稀可见当年的瓦砾、房基。

黄狸城的东墙紧靠着聚马河(又名白沟河)的河床,距黄龙池约100米。黄龙池承上启下,既是聚马河下游的尽头,也是西茂河的源头。黄龙池水向南流入崔庄村,1958—1962年期间,崔庄利用黄龙池水的势能安装了3台水磨(1大、1小、1个碾子带磨子)。1970年以后,3台水磨不再使用。黄龙池占地面积100余亩,1966年以前有直径约10厘米左右的泉100余眼。据崔庄村民张拴全讲,这个泉域群有1尺径水泵的流量。黄龙池分为2大泉域群:白泉和黑泉。黄龙池的东南区域为白泉。白泉因在白沟河(即聚马河)而得名。白泉是黄龙池最大的泉域群,其涌出的水即便是炎热的夏天也很冰凉,故又称冷泉。白泉处于石灰岩地带,而石灰有杀菌作用,羊饮用了白泉的水1周以后,口疮自好。所以,周边村庄甚至崞县大芳、茹岳一带村庄的牧羊人都要在夏天赶着羊群到黄龙池一带放牧。黄龙池的西北部是黑泉,距白泉约50米。黑泉是暖泉,涌出的水在摄氏30度以上,即便是寒冷的严冬,周围的水面上也冒着热气,所以,黄龙池从不结冰。黑泉因从一个古墓中涌出,故又称古墓泉。黄龙池池内生长着一种藻类植物,学名不详,当地老百姓称之为“海木耳”。夏秋之季,村民们将采捞的“海木耳”用开水焯后,加佐料后拌成凉菜,是绝好的美味佳肴。

黄龙池周边生长着芦苇、蒲草、莲花等湿地植物,水中游弋着虾、鳖等水生物,但奇怪的是没有鱼。湿地上是绿茵草地,夏天,蜻蜓、蝴蝶飞舞;秋天,蚂蚱、蟋蟀低吟,犹如画中美景。明代州进士、诗人、旅行家王钥也曾到黄龙池一游,并作《黄龙池》诗曰:“滚滚源头活水生,倒涵天象一泓明。清冷未见沙泥污,冷暖从教节候更。香蔼彀纹花片泛,影沉波浪鉴光平。中蟠神物三春起,普树甘霖草木荣。”

可惜的是,2000年以后,一些人为原因填埋了部分泉域和泉域水面,黄龙池的水域面积日渐缩小,仅剩40余平方米,往日的黄龙池内“海木耳”没有了,周边的芦苇、蒲草、莲花等湿地植物也没有了。代县人引以为豪的黄龙池已不复当年的风光。

(三)

黑龙池即古代州著名泉域饮虎池。明万历版《代州志》载:“饮虎池,即阳明堡东、西河,源有黄、黑二龙池暨龙祠池。上池水黛,蓄膏渟而出之,若白虹,默无声也。”明万历版《代州志》又载:“羊头神河二:去州西二十里,一自茹解都黑龙池发源,名东河;一自茹解都黄龙池发源,名西河。俱南流入滹水。”显然在同一州志中两处记载矛盾。州志中所称“阳明堡东西河”,就是现在阳明堡镇的东茂河和西茂河,但将东茂河和西茂河统称为饮虎池则有误。因东茂河和西茂河相距约1公里,源头不同,也没有交汇处。在黑龙池北部丈子村西地下挖出的清乾隆三年《龙王庙重修碑记》也证明了饮虎池即黑龙池,而非“阳明堡东西河”。经请教本县几位资深文化学者,他们认为,这属于州志记载之误。因古代交通不便,州志编撰者并没有条件深入调查研究和核实,只能“道听途说”或者“依文写文”。中国北方没有称湖的习惯,其实,黑龙池和黄龙池都属于内陆小型淡水湖。

西王庄村的《龙王庙重修碑记》载,黑龙池的龙王庙建于唐贞观年间。后来,西王庄的村民为方便祭祀,又在村东建了龙王庙。西王庄的龙王庙始建年代没有明确记载,大约是在唐贞观年间的建村前后。康熙六年建乐楼3间,康熙五十年将主殿由1间扩建为3间。1970年以前,西王庄的龙王庙占地1.5亩,有主殿3间、偏东殿3间、鼓楼和乐楼各1座。主殿为龙王殿、偏殿为马王殿。1970年,西王庄村为解决北京插队青年的住宿问题,将主殿和偏殿拆掉修建了知青宿舍。现在的西王庄村委会所在地,就是过去的龙王庙。

黑狸城和黄狸城其实就是龙王庙,属于道教庙宇。龙王是道家之神,龙王庙专门供奉四海龙王、龙王娘娘、日月星君、雷公、雷母、电母、风神、雨伯诸神。每逢风雨失调,久旱未雨,或者降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焚香祈愿,以求风调雨顺。黑狸城和黄狸城是供奉和祭祀龙王的场所,也是民众遇旱祈雨的地方。

庙宇称“城”,比较罕见。关于黑狸城和黄狸城为什么称城,而不称庙?我请教了许多人,都没有给出答案,倒是在宗教著述中找到点儿线索。黑狸城和黄狸城的“城”,可能是道教中的雷城。道教的雷城有一个完善的体系:雷城、雷王、宫殿、雷鼓、雷神等。雷城中有三十六神或者二十四天君。雷公江使者、电母秀使者就是雷城中重要的神圣。黑狸城和黄狸城主殿中供奉的主神是龙王,而两旁站立的则是雷公和电母。

四家磨寺可能是以讹传讹。关于四家磨寺的由来,周边村民都说不清楚,只知道是代州城内天宁寺的下属庙宇。天宁寺为唐代贞观年间所建,是古代州著名寺院。从这个角度分析,黑狸城或许最初也是建于唐代。四家磨寺既没有四台水磨的传说,其所处位置也不可能安装水磨,同时也非某四家人的庙产或者四家人所建,四家磨寺极有可能是“释加牟尼寺”的谐音。在古代,农村中有文化的人极少,守庙人和普通和尚也是如此,极有可能是把释加牟尼寺讹传为四家磨寺了。

其实,黑狸城和黄狸城庙会的日期都是与道教神圣特别是龙王有关的,都是为了纪念道教的某个神圣而设立的。如黑狸城的庙会是农历6月13,这一天正是道教井泉龙王的圣诞日。黄狸城的庙会是农历6月24,这一天是道教雷神的诞辰日。将6月13和6月24分别确定为黑狸城和黄狸城的庙会,不仅是对龙王和雷公神圣的崇拜,也是对大自然黑龙池和黄龙池泉域的崇拜和尊敬。农历6月13也是唐高宗李治的生日。唐高祖李渊时期,确立了道儒佛的顺序,唐高宗李治时期,将道教确立为国家宗教和皇室宗教,道教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实,给井泉龙王过生日的背后是给皇帝李治过生日。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有了自然崇拜,自然崇拜的具体化就有了龙图腾,龙崇拜必然通过建庙进行祭祀,统治者就利用龙图腾、龙崇拜来巩固其统治地位。李治将其生日作为井泉龙王的生日其奥妙就在这里。

“池沼”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指比较大的水坑。池是比较大的泉,也是一种小型湖泊。黑龙池、黄龙池既是古代州的大泉、名泉,也是古代州的小型湖泊。黑龙池、黄龙池是代县重要的水源地,也是著名泉域。初步判断,阳明堡一带就是聚马河——西茂河、丈子河——东茂河形成的冲积平原。

黑狸城和黄狸城曾经既是古代州著名道教寺庙,也是著名“旅游”景点,只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没有发现其“颜值”罢了。黑狸城和黄狸城同时还是古代阳明堡一带周边村民的精神家园。至今,阳明堡周边的村民提起黑龙池、黄龙池和黑狸城、黄狸城,那种兴奋、神秘和自豪仍溢于言表。

道教中也蕴含着生态文明的理念。黑狸城、黄狸城的祭祀文化活动,体现了道教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崇拜万物的思想,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对自然规律尊崇的朴素情怀,也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和追求。

(四)

如今,黑龙池和黄龙池的脸庞消瘦了,“龙王”悄悄地出走了,森林和湿地也一脸的干瘪,显得十分无奈。它们既不满意于现状,又没有过多地责备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而是在苦苦地思索着、期盼着……;黑龙池和黄龙池一带村庄站街的老者们,眼望着远处即将消失的水面、森林和湿地发呆:他们想听到森林里黄鹂的鸣叫,想看到水磨木轮的旋转,想喝一口丈子河清咧甘甜的水……

寻访中,作者也仿佛像黑龙池和黄龙池一带远古村落的村民一样,呼吸着森林中新鲜的空气,听着鸟儿歌唱,过着悠闲、安详的生活;也仿佛像在磨湾赶庙会的青年一样,沉浸在痴迷、兴奋和好奇之中;也仿佛像现在黑龙池和黄龙池一带村庄的老者们一样,面对湖面,面对森林,面对湿地迷茫、困惑着;也仿佛像黑狸城、黄狸城庙会的占卜者一样,给每1位村民、每1位到访者、每1位旅游者圆梦:让老者在水磨木轮有节奏的翻滚中安详地微笑;让情侣们在绿树丛中的帐篷内、低语、小憩;让驴友在柳荫浓郁的湖旁垂钓;让儿童在彩蝶纷飞的草丛中嬉闹……

资料来源:

1.明万历版《代州志》;

2.清乾隆十四年《重修黑龙池龙王庙序》;

3.清道光二十八年《重修黑龙庙碑序》;

4.清嘉庆二十二年《重修正殿碑序》;

5.阳明堡镇堡内范三仁,李家磨籍人士李明远,窑子头吴月贵,西王庄王拉九、王拉举,丈子村谢蔚、谢银锁,崔庄张拴全等人口述。

猜你喜欢

龙池水磨黄龙
庾雪水彩画作品
等价转化
龙池鲫鱼 再跃龙门
龙池
特约撰稿专家 黄龙光 编审
豫西北沁河流域水磨文书的整理与研究
水磨钻施工工艺在路基抗滑桩基施工中的应用
黄龙河川道
婺源龙池汰的春日下午
黄龙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