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级新区时空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展望

2018-03-03张文霞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时空分布发展趋势

张文霞

内容摘要:国家级新区是我国区域改革试验的形式之一,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2014年以来,国家级新区密集批复,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成为一种新型区域发展战略。本文通过分析国家级新区时间演变过程和时空分布特征,对国家级新区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总的来看,国家级新区将继续呈现加速批復态势、空间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将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将带动区域发展、将为其他地区提供引领示范作用。

关键词:国家级新区 时空分布 发展趋势

引言

国家级新区(以下新区)是我国设立的一种新的城市区,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其成立、开发建设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特殊功能区内享受特殊权限及优惠政策,在引领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促进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吴昊天等,2015)。截至2017年4月,国家共设立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福建福州新区、云南滇中新区、哈尔滨新区、长春新区、江西赣江新区、河北雄安新区19个新区。

国家级新区时间演变特征

(一)国家级新区发展历程

国家级新区的设立是特定时代背景下国家做出的战略性选择,大都处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或面临结构转型的困境时期,不同时期区域发展动力及热点的不同,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呈现出明显的时代性特征。新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一阶段是1990年到2009年的二十年间,为了扭转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南快北慢”格局,设立了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第二阶段是2010年到2013年的三年间,为了完善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和推动海洋发展战略,相继设立了两江新区、舟山新区、兰州新区和南沙新区4个新区。第三阶段是从2014年开始,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区设立的步伐加快。2014年国家设立了西咸新区、贵安新区、西海岸新区、金普新区、天府新区5个新区;2015年设立了湘江新区、江北新区、福州新区、滇中新区、哈尔滨新区5个新区;2016年设立了长春新区、赣江新区,2017年4月设立了雄安新区,这一阶段目前已设立了13个新区,呈现密集批复、加速增加的态势。

(二)国家级新区发展特征

1.国家级新区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在全球化进程中,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不仅仅取决于有竞争力的产品、企业数量和质量、人才等,还取决于有竞争力的区域。区域已成为参与全球竞争和实现国家财富积累的重要空间单元,很多国家更新或创新区域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的演变也体现了国家和地方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及时反映,依次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贸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使之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途径(晁恒等,2015)。

2.国家级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战略推向纵深的必然。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在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除了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4个特区和2005年后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十年来,国家级新区正在成为一种新型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从数量上严控到密集批复过程,掀起了新的改革探索浪潮。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推动了我国沿海开放重点由南向北拓展;两江新区、舟山新区、兰州新区和南沙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从沿海优先发展的非均衡战略逐渐转向全面发展的均衡战略;2014年是我国进入经济发展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新区的设立是为了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极,释放发展潜力,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局面。

3.国家级新区是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与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息息相关,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或面临结构转型的困境时期,正是国家级新区设立时期,目的是以国家级新区的发展拉动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和国内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局面,国家开始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探索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道路,设立两江新区、舟山新区、兰州新区和南沙新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推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和“三大战略”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了新区设立的步伐,以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国家级新区空间分布特征

国家级新区在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发挥关键作用,并且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三大战略”和“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上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从“四大板块”战略看,国家级新区分布不均衡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开始实施“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1979年提出积极支持沿海地区率先发展,2000年以后,国家实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先开发西部地区,深入实施东北振兴,加大实施中部崛起,率先支持东部地区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从“四大板块”战略看,新区主要集中在东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所占份额很小,区域布局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2014年以前,新区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没有,空间分布很不平衡。2015年以后,为了优化空间布局,遏制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祝惠春,2015),国家在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设立了湘江新区、哈尔滨新区、长春新区、赣江新区、雄安新区。

(二)从“三大战略”看,国家级新区交错分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是从行政区划及地理位置划分我国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区域及各个省份之间的联系,不能很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2013年以来,我国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目的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带,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促进各地区协调、协同、共同发展。国家级新区是“三大战略”实施中的新的区域增长点,能以点带线、以线促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endprint

“一带一路”建设涵盖东中西部18个省市,7个新区分布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4个新区分布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表2),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长江经济带战略覆盖11个省市,人口和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的40%(石志勇等,2015),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版图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9个新区分布于长江经济带上(见表2),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内陆地区开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经济带上分布着滨海新区、雄安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对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空间上均有交叠,国家级新区在这三大经济带上交错分布,浦东新区、舟山新区、两江新区、滇中新区等既分布在“一带一路”上,又分布在长江经济带上,肩负着双重使命,将推进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发展。

(三)从“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看,国家级新区均分布在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涵盖城镇化总体布局,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两横”指的是陆桥通道、长江通道,“三纵”指的是包昆通道、京哈京广通道和沿海通道,形成以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为中心,其他地区围绕中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国家级新区分布于以城镇群为核心的“两横三纵”国土开发主要轴带上,主要依托我国城市群辐射带动发展(见表3),位于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彭建等,2015),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对所在区域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加快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国家级新区发展趋势展望

(一)国家级新区将继续呈现加速批复态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将对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做出贡献。自国家级新区设立以来,其对所在省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升,特别是经济增长速度都在两位数以上,快于其所在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国家级新区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新引擎。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国家级新区经历了数量上从严控到密集批复,且批复时间间隔越来越短,1990年至2013年,二十四年间批复了6个,2014年以来,13个国家级新区获批,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将继续加大国家级新区的批复(曹云等,2016),助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新区将真正承担起经济发展新引擎、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使命。

(二)国家级新区空间布局将进一步优化

从目前国家所批复的新区来看,东中西部区域布局存在显著差异。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推动“三大战略”的关键时期,进一步优化国家级新区,培育新增长极,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拉動我国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中部地区和西北地区应适当增加国家级新区,防止中部地区塌陷,提升带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比如,在山西设立晋阳新区,与湘江新区遥相呼应,共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起到承东启西作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环渤海地区发展。

(三)国家级新区将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国家级新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更是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区,“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是新区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可以避免国家级新区开发投入过度和过热,可以增强综合承载力,同步建设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减少土地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促进人口不断积聚,防止“空城”、“鬼城”出现,这些将有利于人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国家级新区健康发展。产城融合还将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国家级新区所依托城市功能,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城市群一体化进程。

(四)国家级新区将带动区域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四大板块”发展战略基础上,提出了“三大战略”。19个国家级新区分布于不同地区,处于我国国土开发的主要轴带上,将促进国家发展战略落实,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国家级新区是带动区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是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获准设立以来,已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极,对上海、天津和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发挥了引领作用,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地区。鉴于此,我国正逐步在中西部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目的是在欠发达地区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极,使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多核引擎”,将促进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均衡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五)国家级新区将为其他地区提供引领示范

我国的改革采取渐进式改革道路,始终遵循“试验—推广”的路径,区域改革领域也遵循这条路径,先局部地区改革,再扩展到全国(赵凌云,2008)。特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级新区等都是我国区域改革试验的形式,都是基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改革需要而设立的。国家级新区除了完成国家交给的共性改革外,还将积极探索创新适合本新区发展的体制机制,结合自身优势,发展壮大新区,为我国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从而引领带动其他地区发展。每个国家级新区都赋予不同的改革创新试点任务,围绕重点问题率先探索,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先行先试,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将在经济实力、产业经济、体制机制、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为其他地区提供引领示范。

参考文献:

1.吴昊天,杨郑鑫.从国家级新区战略看国家空间演进[J].城市发展研究,2015(3)

2.晁恒,马学广,李贵才等.尺度重构视角下国家战略区域的空间生产策略——基于国家级新区的探讨[J].经济地理,2015(5)

3.祝惠春.解读区域新棋局:“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访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司长刘应杰[J/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412/c49150-26831092.html,2015

4.石志勇,毛振华,李琨.图表:三大战略是什么?[ J/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3/19/content_2836373.htm,2015

5.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习近平与“十三五”十四大战略.学习中国

6.彭建,魏海,李贵才等.基于城市群的国家级新区区位选择[J].地理研究,2015(1)

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级新区发展报告(2015)[M].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8.曹云.国家级新区与其它城市功能区的比较及发展趋势展望[J].商业经济研究,2016(19)

9.赵凌云.充分认识两型社会综改区的战略担当与全局使命[J].学习与实践,2008(2)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空分布发展趋势
基于云模型的淮北平原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分布
基于云模型的淮北平原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分布
五垒岛湾海域无机氮、无机磷的时空分布和氮磷比值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