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2018-03-03那明亮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经济农村金融

那明亮

[提要]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增大,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发展差距也越来越大,这些现象对我国农村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影响巨大。本文针对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和遇到的各种问题,综合相关研究成果,在城乡一体化前提下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经济;城乡一体化;金融发展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月4日

一、农村金融的研究基础

(一)农村金融和城乡一体化的概念。通常意义上,农村金融是指在农村领域中进行的金融活动,这些金融活动涵盖了与农村生活和农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为与“三农”相关的各种活动调配和管理货币资金。

从不同的学科观点出发,对于城乡一体化概念的解释也不同。在社会学中认为城乡一体化是以居民生产和生活为出发点,以城市的发达对农村的落后进行优化配置生产资料,打破城市和农村界线,使城市和农村之间联系日趋紧密以致最终融合。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城乡一体化就是加强工业和农业之间的联系,使生产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分配利用,优化城乡之间的分工和布局,最终达到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状态。

(二)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演变及特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众多的农村人口,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经历了多次复杂的发展演变,这其中有正式和非正式金融两种形式。正式金融是指受央行和银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监督领导的正规金融机构为主体参与的农村金融活动。中国农业银行从1951年成立以来,历经起伏,至1965年先后三次撤销重设,但其依然为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农合社即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较农行顺利一些,但也颇为曲折,直到1977年文革结束,农合社才由人行直管,成为官办金融机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此举不但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村金融体制的变革。在这个时期内,农合社重新划归为农行领导,其作为农行的一个基层单位开始独立开展存款和贷款业务。此时,邮政储蓄等其他国有政策性银行也开始向农村业务倾斜,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前进。从1996年以后,农村信用社开始进一步的在经营、管理、股份等方面开展深化改革。至2007年,中国农业银行开始正式将其业务全面拓展到农业生活的所有领域,包含农林牧副渔等。

从文革结束到2003年是非正规农村金融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尤其是以合金会为代表的农村基层“官办”金融机构的起伏为代表的各种金融活动。非正规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为一些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农业活动,或者农民的个人需求,提供资金支持,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合金会发展的后期管理混乱、贷款门槛低、违约风险不断增加,因此中央在1993年至2003年开始大力整治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有效地避免了风险的蔓延。从2004年开始,随着中央开始重视“三农”问题,及时调整了金融政策,在非正规农村金融领域,大量的民间资本流入“三农”领域,极大地恢复和促进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

综上所述,从正规和非正规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来分析,我国农村金融的构成有多元化的趋势。农村金融业受到政府政策干预影响较大,但其发展相对于城镇金融又明显滞后。

二、构建我国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的模式选择

(一)建立农村金融体系的条件及原则。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需要灵活的利率制度。小微企业可以通过网络金融平台获得融资,而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丰富。但对于农村企业和农民,他们没有有效抵押,也没有信用记录,各种融资渠道不那么畅通。而又由于网络金融平台发展过快而导致的风险增加,对于农民来说无疑缺少有效的预防手段。但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相信利率的灵活性会不断地增加。农村金融的特性之一就是其客户群体比较分散、规模较小,相较于农行等大型机构,信用社直接面对农户,各个规模的机构针对各种相应的客户群体,这样才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金融机构对农民的服务效率。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对建立有效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就是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一点不仅决定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也决定了农民本身的金融观念,金融体系的发展直接决定于其客户群体创造价值的能力。农村金融体系建立的原则是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农业建设,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即优先服务“三农”。

(二)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我国应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从农业、农村、农民三个层面构建并健全新型农村金融体系。首先,农业层面指规模较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和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较为完善的农业龙头企业的抗风险性较强,可采用商业银行融资贷款的模式,而乡镇企业大多以用工密集的服务业和劳动业为主,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参与市场,此类企业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可通过政府担保、政策扶持和金融优惠等手段来进一步发展;其次,农村层面指农村公共产品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由政府等非营利机构为融资主体,发展农村交通、医疗、水电等硬件设备和教育环境;最后,农民层面的建设要针对农民个体信用低、无抵押无担保等现状,解决相应的融资渠道并加以技术监督。

三、我国农村金融信息化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金融信息化的特點。我国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呈现出农村信用社地位垄断、邮政储蓄银行规模较大、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金融发展迅速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有政策扶持等四大特点。在县乡镇的金融机构中,农村信用社通过集中大数据、发展电子银行、建设信息安全系统等用产品和服务来推进农村金融信息化的建设,通过不断改进高端服务器的安全性和专门化服务理念来增加其硬件环境和软件服务;邮政储蓄银行通过将分散全国各地的储蓄、信贷、会计等系统数据综合到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中,加快了其处理业务的效率;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金融通过集中数据、推广手机银行等应用,改革创新银行电子支付产品及服务来建设信息系统,推动农村金融支付现代化发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晚于农业银行业务发展后通过政策扶持和规划指引,创建农村金融信息技术系统并完善相应的安全信息保障体系。endprint

(二)农村金融机构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存在农村金融基础建设设施落后、农民不了解金融信息化和金融信息化推广性不强等三个方面的共性问题。我国农村地区要求网络和电话绑定,只能在购买网络时安装电话的捆绑销售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农村信息化发展;农民对网上银行等信息服务平台不熟悉且担心资金安全和费用问题;农村金融机构推出的各大信息技术服务系统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务成本后再不断地调试磨合系统,也阻碍了农村金融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在农村信用社发展中相关领导缺乏对金融信息化的认识,也缺乏专业化复合型的金融信息化人才,并且其整体经营管理结构复杂,不能明确岗位职责和业务的推广开展;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点较多但以发展传统的业务为根本,金融信息化产品种类不多;中国农业银行的电子支付系统在农村区域发展较快;农村发展银行由于薪资待遇和晋升体制问题导致复合型人才的流失。

四、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深化农村金融发展的建议

(一)深化农村金融发展的基本原则。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主要解决农村金融改革问题,在改革农村金融中要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在改革农村金融中不能伤害农村群众的利益,协调改革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同时解决农民的贷款融资等现实难处;我国城乡金融不均衡的现状不利于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要从政策层面设立长远发展的目标根据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构建农村金融市场的政策引导和制定操作性强的基层农村金融政策;要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适合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三农”金融机构,通过农村金融的供需关系让市场主动选择金融机构,促进农村金融产业的健康多元化发展。

(二)深化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思路。农村金融发展要通过在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下可持续全面系统地推进实现,要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促进城乡金融全面协调发展和提供创新化、多样化的农村金融产品为发展方向。我国各级政府根据当地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划发展并健全针对性的调控政策法规,加强政府部门措施的可信度和透明度,并提供更多的农村金融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到农村发展;在解决城乡金融协调发展时要以全面建设小康为目标,明确定位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分区域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以城乡优势互补、一体化、多元化发展为方向推动农村和城市的共同经济发展;根据农村金融的客户群体不同来划分个性化的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采取深入讲解金融产品知识、开设小额短期贷款业务等更人性化的服务。

(三)深化农村金融发展的保障措施。我国通过建立城乡金融的监管体系、服务体系和风险防范体制等保障措施来推動农村金融发展的深化改革发展。农村资金流动不足、经济发展落后等问题使金融机构流失从而导致农村金融市场失灵,政府通过减免税收、差别化准备金制度等城乡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机构和农村群众的共同利益,并发挥政府的动态监督职能,健全农村金融监管法律体系,鼓励社会共同监督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农民群众和小微企业的需求来定制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道,以地权或农用设备抵押担保小额短信贷款,对当地金融机构的员工培训岗位职责;当地政府和农村金融监管机构要积极监测农村金融的潜在风险,做好农村金融的防诈骗等风险宣传,通过新闻、画报等方式让农民了解常见的金融骗局,加强风险识别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唐青生.农村金融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2]张文远.农村金融[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3]王曙光.农村金融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乡一体化农村经济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