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研究

2018-03-03时茂钦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风险改革

时茂钦

[提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金融行业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立足于“三农”问题、服务“三农”的农村信用合作社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贵州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例,介绍贵州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现状及改革内容,着重分析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月4日

一、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概况

(一)农村信用合作社概况。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一种立足于农村问题、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它是由央行批准成立的。信用社的社员通过投入一定的资金从而获得股权,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股东构成。农村信用合作社往往将农村的闲置资金收集起来,并将其投资于农村、农业相关的经济活动中,为农村的发展提供金融相关服务。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特点有三个:第一,该机构的成立资金主要来自于农民和农村的其他个人集资,通过这种方式,股权得到分配,另外信用社的负责人是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的,负责信用社的经营。其成立的目的在于互帮互助、相互扶持,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二,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的业务主要是存取款、借贷款。很大比例运营的职责多围绕在社员周围、服务社员,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逐渐向商业银行过渡,并且经营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大;第三,农村信用合作社因其成立初衷、方式的特殊性,其业务操作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农村信用合作社面向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依照法律的规定合理运用农村基金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历程及地位。我国的第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最早可以追溯到80多年前。20世纪初,德国的合作经济思想传入我国。当时的中国正遭遇重重灾难,一方面受到国内外势力的双重压迫,政局动荡不安;另一方面由于自然灾害严重,加上近代中国的封建落后,我国贫苦的农民饱受摧残。为了解决一些列的问题,探寻一条让老百姓脱离饥饿、贫穷的道路,农村信用社成立。到抗战期间,由于资金的缺乏,生產遭遇瓶颈,为了筹集资金继续生产,农村信用合作社再一次发挥其作用。建国初期的中国,受到土地改革的积极影响,广大农民群众踊跃参与农业生产。受到我国薄弱的农村经济基础的影响,有一部分农民选择高利贷来获取用于生产的资金,久而久之,高利贷的不良风气盛行。为了与这一现象作斗争、解决农民的资金问题,农村信用合作社再度兴起。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为了响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号召,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信用合作社将收集到的资金用于农业生产,逐渐扩大贷款范围、放宽贷款条件,随之我国的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现阶段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主要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电子业务得到了广泛应用。办理业务的手续不再繁琐、资金结算问题也不再棘手,“三农”问题也到了一定的解决。

我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旨在为农村、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农村农业的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着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史,农业的发展在我国的整体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立足于农业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成立,无疑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现状。贵州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自2003年深化改革以来,坚守着“根在农村、命在农业、情系农民”的服务使命,现已发展成为了贵州省最大的金融机构,其贷款规模、资产总额、覆盖范围均处于贵州省的领头地位。贵州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业务广泛,有个人的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以及卡业务,还有针对企业的微小型企业贷款业务等,另外为了更好的服务“三农”,贵州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专门为“三农”设立的特色服务,主要有信合惠农一折通、信合村村通、黔微贷以及农民工特色服务。在政府的带领下,贵州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迸发活力。截至目前,贵州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已在全省建立747万农户信用档案,在全省建立起95家支持小微企业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小型企业都得到了信用社的援助。

然而,由于当今的金融行业发展迅速,竞争也越来越大。贵州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各大商业银行在服务、产品以及体制上都有了很大的创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户,由于农村信用合作社本身的局限性,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因此,改革刻不容缓。

(四)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内容。为了进一步完善贵州省的金融体系,加强县级金融机构的建设工作,促进全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贵州省决定在2017年底将全省农村信用社改为商业银行,并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经营。与此同时,要建立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引入现代化的产品和服务,让信用社能够适应潮流,不被淘汰。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主要围绕三个点: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全省农信社改制工作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深化对农信社改制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建立完善的地方金融体系,坚持正确、健康的发展方向。首先,贵州省的地方金融体系还不够健全,尽管在“十二五”计划以来,贵州省的金融工作取得了优异的绩效,但在发展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其次,面对全球金融风险的加剧,合作社的金融风险也在加剧,为了营造安全的金融环境,一定要加强风险的防范;最后,金融化的创新步伐逐渐加快,加之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金融市场不停地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适应潮流,共同发展,改革势在必行。

二、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风险

(一)农村信用社管理上的风险性。一是管理和监督的适应与磨合易造成多头监管。在改革的进行中,农村信用合作社在管理、运营中都是十分脆弱的,面临的挑战也颇多,特别是在管理上,因此管理和监督上的干预比较多。改革之前的信用社主要受政府的管理。但是改革后,银监会作出明确规定,要求政府不得过多地干预信用社的管理和监管,农村信用合作社应实施自律管理。现在的信用社正处于改革的过渡期,因此新的管理体制还不能够完全落实,容易造成多头监管;二是缺乏科学经营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不高。我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首次改革是在1996年,该机构的管理都是按照合作制的原则规范管理,然而由于起步较晚因此在自我约束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由于近年来的不良贷款数量增多,对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管理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加强经营管理。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企业的发展比较滞后,旧的管理体制和思想短时间内很难做出改变。另外,由于贵州省的相对落后,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比较大。但从贵州省的年教育水平和人口流动量来看,贵州省的教育水平也比较落后,人才的流失也比较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贵州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管理人的整体素质以及管理水平的落后。endprint

(二)不良贷款占比高,存在信用风险。由于贵州省的经济相对落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农民个人缺乏健康良好的资产管理基础,很多农民的资产都没有所有权的凭证,这使得担保贷款成为了主要的贷款方式。加之农民的投资意识薄弱,缺乏正确的投资指导,因此不良贷款的比例较高,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上也存在着系列问题,这都使得其经营存在较高的信用风险。另外,由于银行业本就是高风险的行业,加之当下的金融环境波动,因此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最后,我国的商业银行规模庞大,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多,当存在资金或者管理问题时,能够向上级银行求助以解决问题。而农村信用合作社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很难获得这些支持,因此更容易出现信用风险。

三、防范风险的建议

(一)加强外部监管与行业管理。目前,我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主要是为了避免银行发生系统性的风险。此外,我国将更多的监管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大型的商业银行上,而对于小型的商业银行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另外,由于农村信用社本身的局限性,一些监管制度对其使用并不合适。因此,对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监管应该结合其独具一格的特点选择一些可用的有效果的监管措施。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内部管理上,工作人员的选择也起着重要的决定的工作用,因此应该选择水平够高、资质够好的管理人员管理合作社,并对管理层进行一定的分级,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有不同的权限设置,通过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来加强监管。最后,信用社应该建立合适的决策机制,改进先前的决策方式,提高决策效率。

(二)强化财务管理,调整贷款模式。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在财务管理上由于技术、人才方面的限制存在一些问题。只有不断地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才能让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大的提高。一方面在对客户经理以及财务人员的管理上应该实施新的政策以加强财务管理;另一方面信用合作社应该积极开发新的贷款模式,寻找新的贷款方式。通过增加新的贷款方式,可以将貸款的风险分散开来,有效降低贷款的信用风险。信用社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资质提供不同额度的贷款。最后,贷款信用风险的产生与借贷款双方都有关联,因此在强化信用社工作人员职业素质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投资知识的宣传、普及,让广大的用户能够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从自身方面断绝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惠春,曹青,李谷成.不良贷款约束下农村信用社改革效率分析——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J].农业技术经济,2014.10.

[2]王满.四川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3]罗然然.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4]明洋.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及公司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5]高伟.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攀登,2006.1.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险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