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根庐阳

2018-03-03范方启

江河文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邓州越王勾文种

范方启

百丈树木,必有其根,千里长河,自有其源。在这尘世为人,生命的根本自然是不能忽略的,如果连这都做不到,又凭什么而称为万灵之长?寻根的过程是辛苦的,也是很有意思的,你会慢慢发现自己原来在这人世并不孤单,单个的你,也许就是一粒小水滴,无数的小水滴汇集到了一起,那也就形成了波涛汹涌的河流了。置身于河流之中,渺小的生命也便超越原先的卑微,不知不觉地变得厚重起来。

2018年新年之初,一众寻根者来到省城合肥,他们的寻找已不再盲目,就像流水归入了河道一样。百流汇合,你没准会惊讶地发现,有些面孔是那样的熟悉,好像在哪儿遇见过,但遇见了又匆匆擦肩而过。本是同根生,相见不相识,这难说不是一种遗憾。

新年的庐阳城尽管在不久前经历了一场严寒,但当其时分明是暖意融融的,一路走低的气温似乎也善解人意,使人有了春回大地的感觉。从四面八方来的人们,云集在约定的聚会地点,虽然彼此叫不出名儿来,但至少不需要问对方姓什么了,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可以依据来自于肉眼的判断或称兄道弟,或“大爷、大叔”地招呼着,要不干脆就称对方为家人。这一刻,身份、地位和名誉都显得无足轻重了,大家的情感是真诚的、朴实的,人与人之间的那些繁文缛节的讲究也被一个个发自内心的热烈的笑取而代之。那时候,没有什么比笑容更美的了。

范氏历代有人杰,这些优秀的代表,足可激励后人发愤图强。祖德耀万世,后辈当谨记。为楷模者举不胜举,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令人受用终身,理应不负先贤谆谆告诫,修身齐家两不误,不使岁月付流水。

溯本求源,首当其冲的是范蠡。早期道家学者,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范蠡出身虽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非贵族不得入仕等政治黑暗,而与文种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王勾践,兴越国,灭吴国,替越王勾践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后定居于定陶,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影响的可不仅仅是范氏后人,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他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玄孙,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此范君也便是北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景祐元年,范仲淹调任苏州知州,辟所居南园之地,兴建郡学。时苏州发生水灾,范仲淹命令民众疏通五条河渠,兴修水利,导引太湖水流入大海。次年,因治水有功,范仲淹被调回京师,判国子监,很快又转升为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开封府“肃然称治”。寒门出身,凭着刻苦学习跻身仕途,从而实现兼济天下的宏伟抱负,为官清廉,敢于直言,时刻想着的是百姓的福祉,留任邓州可见其高风亮节。庆历八年,朝廷降诏调范仲淹知荆南府,邓州百姓殷切挽留,范仲淹奏请朝廷收回成命,遂得以留任。范仲淹在邓州三年,百姓安居乐业,其传世名篇《岳阳楼记》及许多诗文均写于邓州。“庆历新政”,体现的是一个有良知的政治家天下为公的求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在笔者看来,单单是解决了“我从哪里来”的问题,这是不够的,这样的聚会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重要的还是这些活着的人,将怎样面对列祖列宗。事实上,同宗相聚庐阳城,关注了“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后,比这更有意义的议题是商讨如何使家族兴旺发达。如何兴旺?前人是一盏盏明灯,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像先贤那样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弃旧图新,达到完善的境界。然而,时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新时代要有新的风貌,建立在新的现实的基础上的新的家风能影响更多的后来者。庐阳宗亲会,我们开始了新的思考,新的萌芽也在悄然破土。

责任编辑:肖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邓州越王勾文种
卧薪尝胆
元好问诗歌通释三则(七)
“知止”的天堂
泼墨寄深情 勉励新雷锋
近代以来我国公文文种流变考述
一日轻装范蠡舟
鸟尽弓藏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
略谈宋代南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