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柏河畔腊梅香

2018-03-03熊先春

江河文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天福黄柏河畔

熊先春

进入腊月,我在宜昌自然就想起了腊梅,想起那黄柏河畔的腊梅花真香啊。

黄柏河天福庙水库大坝前腊梅的鹅黄,梳枝上那团毛绒绒的嫩黄,像刚出壳的小鸡小鸭的黄毛毛,你紧紧盯着凝视几秒,朵朵梅花的芳香自然就会沁人心脾。一场不期而遇的暴风雪银装素裹,仿佛考验腊梅的意志似的。腊梅在大坝前的雪野傲人绽放。不经意间路过的人们,都会行注目礼,寒冬腊月的日子,腊梅花的风采。

当然,城区公园里也是有腊梅花的。可我固执以为,怎么也没有黄柏河畔腊梅花那么耐看,那么芬芳。或许是自己爱屋及乌吧,从黄柏河畔走出的我,自然会知道那一丛丛梅花应该是从建设大坝,伴随着大坝而生存生长的。她们都是有故事的腊梅。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天福庙水库浆砌石拱坝是湖北省第一座,在全国也屈指可数。作为当年黄柏河流域梯级开发的首级水库工程,可谓辉煌。一九七八年二月八日(农历正月初二),原国家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到天福庙工地拜年,提出“大坝为什么冒汗”的问题;黄柏河工程也是平原找山区借水的工程,跨地三百里,爬山一千米(海拔增高一千米);当时的枝江、当阳、宜昌三县民兵万人大会战,参战者都是受益地区的青壮农民,累计总数达到二十万人次;1974年4月25日,正值春季,天福庙成立黄柏河水利电力工程指挥部,万人会战,人山人海,这狭长的山谷人声鼎沸、红旗招展。三县民兵团历时四个春夏寒冬,于1978年1月12日天福庙水库封孔蓄水。黄柏河工程作为湖北省宜昌地区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40年前成功实现了宜东地区100万亩稻田的灌溉(不含50万亩旱地,红旗渠灌区54万亩),40年后抢救了水电之都宜昌市城区100多万人口的饮水生命线(2002年宜昌城区生活供水水源由运河改为黄柏河),是历史与现实的“双百万”大幕演绎。也可这样说,黄柏河水由过去宜昌地区的“农业的命脉”变成了今天大宜昌的“国民经济的命脉”,水利建设的“水”之红“利”达到了极致。

巍峨的天福庙水库大坝硬是在三县人民的肩挑背扛、人力小车下,在湾湾的黄柏河上建成了,錢正英与原省委副书记王群考察黄柏河水利工程天福庙水库工地。当时坝前的腊梅花开得正艳,在沸腾的工地,一缕缕梅花的幽香格外清冽。

我想这一切,黄柏河畔的腊梅花肯定也亲见着了吧,我们的大坝也应非常荣幸了。当时这就是本地最大的工程,而且黄柏河工程当时最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为三三O工程即葛洲坝水库拦截泥沙。

腊梅花啊,寒冬腊月里,气壮山河的三县民工团劳动号子,你见证过。

腊梅花啊,黄柏河工地上火热的劳动竞赛场面,你见证过。

腊梅花啊,我懂你,因为我在这大坝前也工作了二十多年呢,当初,看见你,真看不起眼的,你没有牡丹的高贵,更没有玫瑰的妩媚,你太平凡、太普通了,吸引我的就是你在严寒中傲然抗争的品格,或许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才真正读懂了你,腊梅。你不就是我们水利人最真实的写照么!求实奉献、敢于担当。

大坝修高了,再次加固了,那些最初的建设者几乎都老了,远去了,日升月落,水涨水跌,而你——腊梅和你的花儿依旧芬芳!

腊梅哦,你见证着黄柏河流域水电工程创造的奇迹,从百万亩农田灌溉丰收的保障,到今天二百万市民的饮水保障,毫不夸张地说,在宜昌连续三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黄柏河流域的水库功不可没!

去年3月的央视新闻联播,专门宣传了黄柏河的生态保护,那时的腊梅都已凋谢了。如果你到宜昌,从宜昌城向西,向西,百十公里蜿蜒的黄柏河静静地流淌着,如果你赶上腊月也想欣赏腊梅,驱车百十里,一路向西,幸福宜昌人民的母亲河,黄柏河畔的腊梅花正争奇斗艳。

责任编辑:肖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天福黄柏河畔
白布河畔苍鹭飞
甬优1540再生栽培留桩高度试验总结
你不在
凝心聚力,传播幸福
柴达木映画
姚天福力驳忽必烈
河畔健步庆“三八”
一包中草药
一个岛锁住一个人
令人惊愕的两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