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与效率提升路径

2018-03-03邬维唯

社会科学动态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镇特色建设

谯 薇 邬维唯

一、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评价

根据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的实践情况,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主要有自然资源导向型、政府主导型、大企业主导型、产学研结合型与社会中介组织自发型五类。

一是自然资源导向型。远古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一般根据自然条件差异选择在土地平坦、水源充足、光热充足的区域群居,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商业活动的发展,这些地区最先从部落逐步发展成为乡村、城镇、城市。当地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这类城镇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依托自然资源优势,逐渐形成了当地特色产业。

我国早期城市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这些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也比较便利,商业活动频繁,催生了一批具有特色产业的特色小城镇,例如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越城黄酒小镇、龙泉青瓷小镇等便是基于其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培育其特色产业,这些小镇文化内涵源远流长,支撑着小城镇的存续和发展。

二是政府主导型。这类小镇主要依靠政府积极推动而形成,政府通过制定小镇战略,对具备一定特色产业基础且未来发展空间较大的小城镇加以扶持,着力夯实特色小镇产业基础,从而推动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琼海博鳌小镇、萧山机器人小镇等特色小镇均是依靠政府政策推动产生的特色小镇,例如,博鳌小镇自从被政府选定为亚洲博鳌论坛总部永久所在地后,享有各级政府的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发展扶持等优惠政策,一年一度的亚洲博鳌论坛在此举办,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新兴活力,尤其是会展产业发展迅速。

三是大企业主导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产业发展、区域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龙头企业对行业发展能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不断提升行业生产经营效率。马歇尔指出,企业集聚在特定区位开展生产活动时,易于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企业在某一区域内集聚时,不仅能共享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还能稳固企业价值链,降低经营风险。在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下,众多企业集聚于某地,围绕龙头企业形成以产业链为链接纽带的产业集群,能为当地产业发展与升级带来契机(如图1所示)。

坐落于杭州的云栖小镇凭借阿里巴巴集团在电商行业的龙头地位,吸引了众多电商行业中的优质企业集聚于此,不论是IT技术外包型企业,还是客服培训类机构,都在不断完善、延伸电子商务产业链,为当地带来产业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带动周边区域人口就业,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集聚于此,人力资本聚集优势十分有利于当地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云栖小镇便是在龙头企业主导形成的产业集群发展基础上,借助电子商务产业、云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优质的特色小镇。

图1大企业主导型特色小镇生态圈

四是产学研结合型(图2)。产学研是指产业主体、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相互配合,通常是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高科技产业基于自身发展对人才、技术、知识等要素的需求,一般选择在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周边区域进行布局,相关产业主体集聚于此后形成特色产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特色小城镇。例如临安云制造小镇主要依托青山湖科技城,周边科研院所、创客企业众多,培养了一批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且毗邻装备制造业巨头,吸引了一批云制造技术研发、工程技术服务的企业及中介组织集聚,将制造业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推动了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

图2“产学研”主体在特色小镇发展中的作用

五是社会中介组织自发型。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虽是政府与企业、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中介,但其具有社会服务、沟通、公证、监督、市场调节等功能,是市场发展不可或缺的主体。社会中介组织在特色小镇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商会、行业协会组织规模较大、市场影响力较强的条件下,社会中介组织能自发推动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以低压工业电器生产为主的柳市镇被称为“中国电器之都”,是中国民企进入“中国500强企业”和“中国民企500强”最多的镇,龙头企业包括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等。随着企业数量的增长与经营规模的扩大,诸多行业协会相继成立,如电器行业协会、物流行业协会、柳市工商业联合会(商会)等,通过加强行业自律监管、组团应对贸易壁垒、举办“中国电器文化节”等方式从电器生产、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共同推动小镇制造业走上新的台阶。

我国幅员广阔,区域发展条件不同,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历史文化等存在差异,因此小城镇的发展条件各具特色,导致特色小镇的形成与发展模式具有多样化特点,但每种模式都具备独特的优势,如表1所示。自2016年国家各部委颁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支持特色小镇发展以来,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迅速,截止2017年9月,已确认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名单。其中,自然资源导向型、产学研结合型、社会中介组织自发型的特色小镇数量较少,特色小镇大多为政府主导型、大企业主导型两类,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首先,我国特色小城镇建设起步较晚,大多数小城镇的特色产业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且社会基础设施及服务还不够完善,需要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予以扶持,政策红利是当前我国特色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最重要的契机。

其次,不论是区域层面,还是国家层面,都面临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任务,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而龙头企业不仅能发挥其对行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而且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都具备明显的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区域政府对龙头企业的重视和扶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大企业主导型特色小镇的发展。

表1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特征

第三,我国城镇化进程虽由来已久,但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某些具备特色资源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潜力的农村地区在经济不发达、市场信息不畅通等因素的制约下,无法将自身特色资源优势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来发展特色产业,当地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也就相对迟缓。

第四,“产学研”模式的布局和运作早于特色小镇发展规划的提出,但因存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水平、科研支持力度等差异,“产学研”大多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中西部地区分布较少,且分布的行业较为单一,因而不均衡、不协调的“产学研”生态圈不能成为我国当前特色小镇的主流发展模式。

第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进一步深化,与市场主体建设、中介服务组织相关的法律还不够完善,行业自律性组织较少,组织章程松散、执行效率低下,未能发挥好监督、管理行业市场的效应;市场中介服务机构鱼龙混杂,既不能发挥对优化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又对市场秩序造成影响。

二、国外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及其借鉴意义

在对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实践模式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对国外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究,总结其发展经验,希冀对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实践有所借鉴。

1.国外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

一是自然资源型。作为北欧五国之一,芬兰地处北半球高纬地区,四分之一的国土位于北极圈内,属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最高气温不超过20℃,湿润多雨。其境内森林茂密,是欧洲人均林地面积最多的国家,且分布有湖泊18.8万个,岛屿17.9万个,素有“千湖之国”美称。天然的优质生态资源及不断发展的文化内涵是芬兰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例如位于芬兰北部的罗瓦涅米小城是世界上唯一设在北极圈上的省会城市,但其陆地总面积仅有7.91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空间有限。二战后,在著名建筑大师阿尔托的“驯鹿”形象设计的基础上,当地开展城市重建,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发展规划也随之展开,其中,北极中心为游客观赏北极光提供了舒适的条件,也向游人展示了拉普兰地区土著居民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位于北极圈的圣诞老人村则是在宗教文化的影响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一睹圣诞老人的风采①。

罗瓦涅米特色小镇依托区域自然资源优势,如地理位置、特色景观等,加上极具区域特征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习俗,构建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链,吸引了众多商家、游客,而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的集聚在打造特色城镇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是政府主导型。作为日本最大的科学研究中心,筑波科技城座落在距东京约60公里的筑波山麓,由筑波町、大穗町、丰里町等6村町组成,行政区划上隶属于茨城县②。在其建设初期,筑波城主要依靠政府政策的全力支持,历经十年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建成生物研究实验区、土木建筑研究区、文教研究区、理工科研究区和公共设施5个小区,占地总面积约284平方公里,设有宇宙研究中心、工业试验研究中心、农业科研实验中心、高空气象台等研究机构③。在筑波科技城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日本政府起到了主导作用。一方面,政府直接介入筑波城筹建和发展过程,从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建设规划、人力调动到土地收购、资金运作,甚至是后期科研活动的开展,都由政府主导进行。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通过制定专门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区以及与高新技术产业区相关的国家科技经济的法律法规,对产业园区的发展进行支持,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科学城区的发展。例如,1996年日本制定的《科学技术基本规划》将筑波科学城定位为信息、研究、交流的核心,并致力于筑波城的转型发展。

三是大企业主导型。位于美国旧金山湾区南部圣塔克拉拉县的硅谷是当今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尽管其他高新技术区都在不断发展壮大,但硅谷依然保持着其高科技技术创新开创者的优势地位。早在一个世纪之前,硅谷所在地还是一片果园,二战后惠普公司创始人看好硅谷以军事工业推动的微波技术前景落户硅谷,由微波技术开始,硅谷有了自己特色产业即半导体产业。此后,风险投资业逐渐兴起,计算机产业、清洁能源及各种高新技术产业相继进驻硅谷。随着英特尔、苹果、谷歌等高科技公司的总部在这里落户,硅谷成为了一座繁华的市镇。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内,硅谷的风险投资总额便占全美风险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而周围顶尖高校如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所培养的创新型人才源源不断地输入硅谷,择址硅谷的计算机公司已经发展到大约1500家,形成了“行业龙头+中小企业+科研力量”的发展模式,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生产融为一体,推动硅谷不断扩张,使其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集聚地。

四是产学研结合型。Adlershof高科技产业园区是欧洲最大的综合性一体化技术园区,位于德国柏林,占地面积为4.2平方公里,功能分区类似于我国国内大城市的高新科技园区,如北京中关村、杭州云栖小镇。早在二战期间,Adlershof就是德国军事科技研发的重镇,1993年园区正式被德国联邦政府认定为开发区,逐渐向以高新科技产业为核心的发展模式转变,当前区域定位主要是建设创新创业生态园区。在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德国政府并未直接进行干预,只是提供优惠与扶持政策,如允许开发商以租赁或出售土地的方式来吸引投资者;争取、引入欧盟结构基金,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16年12月,共有1000多家企业、16家科研机构进驻,近17000名员工、6700余名学生在此工作、学习,2016年园区产业总产值超过18亿欧元。

在人员结构方面,德国政府将德国洪堡大学应用科学类的院系搬迁至Adlershof高科技产业园区,形成了以洪堡大学科技类院系为主的高教城,为园区科技创新提供孵化原地和创新人才。整个园区由专业公司进行管理,WISTA管理公司的园区开发与经营商,其旗下的创新和创业中心、国际创业中心为园区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如帮助创业公司解决企业落户等问题。园区内还设有东西方合作中心,为东西欧企业提供中介服务,如举办各种活动,加强园区内企业工作者间的交流。可以说,Adlershof高科技产业园区围绕光伏和可再生能源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构筑了一个集经济活动、科技创新、高等教育、文化传媒、生态环保为一体的高效产学研生态圈。

五是社会中介组织自发型。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英国小镇Cotswolds,常住人口仅有6000人,且大多为中老年人,老龄化严重,在政府的支持下,当地教会、医院等社会中介机构及组织自发出资扶持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在镇域主干道两侧遍布特色商店,所有权和经营权属于教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约为半数,店铺大多出售当地特色文化产品,如手作明信片、饰品、编筐等,雇佣的店员大多为当地社区45—65岁的中老年人,年纪偏大的店员仍保持着手工记账的习惯,但相对年轻的店员在学习会计电算化系统后,能将具体账目信息录入计算机,帮助经营决策。商店经营利润除了留存一部分以维持经营外,主要用于员工工资支出、捐赠给小镇医院、教会等社会服务部门。这一模式将经济活动同社会公益结合起来,调动了当地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既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又解决了当地居民就业问题,减轻社会保障的负担,推动了小镇特色旅游业的发展。

2.国外小镇发展经验总结与借鉴

首先,国外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十分重视区域特色产业的培育,大多依托本地资源条件,选定特色产业加以扶持,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就当前来看,技术创新是国外特色小镇的关注核心,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其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在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主导者问题上,国际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政府是政策供给、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的主体,企业作为市场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十分重要,社会中介机构在弥补政府、企业职能发挥不足的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应是互动的关系,即政府根据地方实际,明确全局发展理念,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应根据发展现状因地制宜,上级政府应对小镇发展进行实时、实地监督,开展全面、科学的评估。

第三,在小镇生产要素集聚方面,国外特色小镇十分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社会资本的集聚。一方面,特色小镇的发展离不开高端、专业人才的支撑,除了积极引进相关人才参与到小镇建设中来,小镇当地还依靠邻近本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就地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建设较为完善,在小镇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社会资金流向进行引导,吸引优质社会资本集聚,为小镇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第四,当前发达国家特色小镇的发展较为注重社会整体长远利益的实现,呈现产业、城镇、个人、生态、文化协同并进的趋势。经济总量的增加不再是小镇发展的唯一目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劳动者权益的保障、社会公益事业的完善、区域文化名片的打造、生态系统平衡的维系均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点,其目的在于为小镇发展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激励小镇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在国际经济大舞台上,发达国家某些特色小镇依托其特色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成为业内翘楚,且不断加强同相关国际组织的交往,积极参与全球行业规则、产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使其优势地位更加稳固。

三、促进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的对策

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并非仅注重经济总量的增加,而是在发挥当地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起步较晚,产业发展基础较薄弱,实践过程中不乏问题和障碍,当前,积极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与执行、企业培育、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对于培育特色小镇十分重要,因此,需从以下方面致力改善,提高特色小镇发展效率。

一是在发展实践中,政府要清楚认识到小镇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采取多种发展模式培育,重视市场作用,以企业与产业为发展主体,重视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从政策扶持、市场开放、国际竞争等多方面引导、促进特色小镇的发展(如图3)。

图3 各类主体在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

二是政府根据各地实际条件,有选择、有重点地扶持特色小镇的发展,对有良好发展条件及一定发展基础的小镇提供大力支持,要科学分析与选择发展方式加以培育,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同时也能避免投资资金分散、同质化建设等误区。

三是政府应注重培育企业与产业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对不同发展时期的企业与产业应选择适宜的扶持方式,如对处于初创期的企业,要对企业成长的支撑要素提供支持,包括资金投入支持、税收优惠等;对已进入稳定成长期的小镇企业,则应关注如何拓展市场与完善产业链,发挥产业带动与辐射作用;对进入转型衰落期的企业应引导其生产方式进行转型,或予以市场退出保护,从下岗工人安置、固定资产处置等方面进行引导、监督,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特色小镇形成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关系着产业生产、企业运营、人才引进等小镇建设的方方面面。因而,可从城镇规划设计、市政项目建设、城管日常运营等方面加强小镇基础设施建设,且随着小镇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应随之改善,如可运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打造“智慧城镇”。

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生态特色小镇。在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居民都应注重协调小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如政府可制定绿色发展规划、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保护有限土地资源;企业可引进新型生产技术、采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居民可自觉提高环保意识,从日常生产生活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如图4)。

图4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小镇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六是注重传统特色文化保护与小镇发展相融合发展。区域文化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对传统特色文化予以传承和发扬,将文化内涵烙印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如企业家精神、民风民俗等等,避免同质化小镇建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真正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 蓬生:《访圣诞老人的故乡》,《世界文化》2009年第12期。

② 从行政区划上看,日本的町、村相当于我国的乡镇级别的行政区划。

③ 郭胜伟、刘巍:《日本筑波科学城的立法经验对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启示》,《中国高新区》2007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小镇特色建设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医的特色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