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教育理念

2018-03-03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潍坊渤海实验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9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人格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潍坊渤海实验学校 卜 凡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服务的人。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直接对求教者的素质发展起影响作用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教育的成败在乎教师的水平,教师的教育理念对教师个人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一、教师要有“爱”的理念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者本身没有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就无法培养受教育者的高尚情操;没有对生活和事业的爱,就无法引导学生对生活充满热爱;没有对家庭、朋友的爱,就不可能塑造学生的爱心;没有对学生的一腔热爱,所谓对工作的热情就是一句空话。“爱的教育理念表现在激情飞扬的讲台,体现在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也体现在备课时的认认真真。同时,教师要懂得怎样理智的热爱我们的学生。在教学中,爱不是目的,以爱为支点,以责任为杠杆,翘动学生进步的车轮,这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怎样恰当的做到爱生如子、爱生如人、爱生如生、爱生如友也是一门学问,尽显教育的艺术。

二、教师要有“榜样”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教师要成为“大先生”。“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多年以后可能会过时,可能会遗忘,但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学生一生的财富,会让他们终生难忘。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新时代的教育提倡老师更加注重言传身教,以教师的优秀品行带动学生的优秀品行。

三、教师要有“平等”理念

当一个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灵时,教师的言语肯定是积极向上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人格是平等的,尊严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只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谈不上谁更加尊贵,绝对不能居高临下,趾高气扬的。教师得到学生的尊重是缘与他的知识、人格、敬业精神等这些方面,而绝不是教师在学校的优势地位。“平等”的理念,会让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会让我们实事求是,不耻下问。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民主的、宽松的教学氛围,通过小组活动、集体讨论、游戏对话等,让学生乐于、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会与人合作讨论、学会关爱他人、关爱集体,学生的心理得到解放,需要老师的鼓励与激发。在宽容与鼓舞中树立学生自信。同时更需要一种环境来促进他的生成与发展。

四、教师要注重“德育”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古人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照亮别人,自己身上必须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自己心中必须要有火种。教师劳动就是以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当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时他会愿学乐学,他的人格情感就会健康发展。 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应允许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不能仅仅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是一个讲究个性的时代。天生我材必有用。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心态,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学生有了健康向上的心理,才会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1]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165.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168-172.

[3]滕少华,冯文全.中国德育目标新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7,(6).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人格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