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实现数学课程目标

2018-03-03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大菉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9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数学课堂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大菉中学 冯 盛

《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在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素质教育呼声下的产物。然而,我们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好它,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参与意识差,依赖心理强,跟随老师惯性运转的被动学习方式。下面就《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学习。

一、尊重学生,架起师生之间亲密的桥梁

情感培养既是教学目标之一,又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动力与手段,教师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学生对学科的感情很多来自于他们对教师的感情,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亲其师,信其道”。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若总是居高临下,咄咄逼人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尊重与信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二、主动贯穿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一个新知识学习之后,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基础题加以落实,巩固成果。其中包括:

1.课堂内让学生对自己的发现有所应用而高兴,同时也让学生尽量熟悉内容

比如在“一次函数及图象”时,可以做这样一个题目:-个家庭出去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父亲买-张全票,其余人可享受半票优惠,乙旅行社说,家庭旅行算集体票,按原票价的2/3的优惠,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建立表达式)并讨论两家旅行社哪家更优惠,请用坐标图表示。经过认真思考讨论学生会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生就会更爱学。

2.课堂外,作业就是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

作业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角,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及时反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也是对演员的尊重。好的作业就是一部作品让学生有满足感。

3.让学生在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其自己反复叮咛“这里要注意”“ 那里不要出错”,不如让学生在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数学概念在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的学生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 忽视概念, 偏重多做题, 这是一种本末倒置, 许多学生在题海中迷失方向, 不断在各种题中反复出现类似的错误,究其原因, 就是对概念、定理的一知半解。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编题,加强概念教学,对待学生易忽视的地方,我平时就让他们自己编题,交换互做,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态会促使他们注意,加强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后,做这样的课外作业:请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给数学式子:(+2)+(-3),赋予不同的意义,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并解之。

三、激发学生兴趣,鼓励探究与思考

要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生的自主性在于对问题的兴趣。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里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征服问题的欲望,教师只要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点,有旧知引新知,有浅入深,层层铺垫,为学生创设迁移情境,并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积极的去探究。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学生就会自主的进行探究与思考,作为这-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能过多的干涉学生的活动。

四、锻炼思维,活跃思维使自主学习不断升华

活化课堂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达到课堂上“思维活跃流畅,创造性精神涌动” 的最佳意境,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就是要追求数学的抽象性、完美性和唯一正确性,但是现代信息社会更需要的有探索能力的,有创新精神的人,因而数学课要有探索活动,教师要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搭起讨论的舞台。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数学问题要指导学生按照著名数学家乔治•波利亚的解题表中的四个步骤(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来进行。例题教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教师应启发学生对一个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参与意识。

如在初三的一次数学习题课上,有一例题: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A=1080,BC=a,AB=b,BD平分∠B交AC于D,则AD=__(这道题没给出图形)

课堂上,学生A、B分别给出了解法一:在BC上截取BE=BA,连接DE运用三角形的全等可得;解法二:延长BA到F。则△BDF≌△BDC。可得答案。

两种证法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但是我仍问“还有别的解法吗?”学生C:过点A作AE∥BC,交BD的延长线于E点。然后利用比例式可求出。

学生D举起了手:在BC上截取BE=BA,连接AE。然后运用△ABC∽△EAC,即得答案。

虽然学生获得上述结果要花许多时间,但做这样的一题的价值要比做五题强,同时学生活动自由了,参与意识强了,思维更活跃了。因此花点时间是非常必要和值得的。

学生在各自所处的数学学习环境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的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改变以往的认知方式的单一性。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达到数学课程目标的要求。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数学课堂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