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

2018-03-03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田家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9期
关键词:多角度审题解决问题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田家学校 王 芳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之一,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在教学时,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针对这一思考,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借助直观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有些内容或题型,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理解。如二年级下册,做第四单元P65第7题,30片药,每天三次,一次两片,能吃多少天?虽然这道题贴近生活,可学生吃药时都是医生或家长包好小包药来吃,由于缺少社会生活经验,认知水平较低,部份学生这样解题:30÷(3+2)。我利用圆磁片当做药贴在黑板上让一些学生动手操作,位置上的学生画圆形来解决,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学生借助直观演示,再结合以前所学生的知识,从而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引导儿童操作,模拟解决问题的情景,画示意图,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理解题意。从而达到本题的教学目的。这样做,充分利用学生思维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使解决问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直接为学生所掌握。从而达到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关系明朗化,为正确解答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二、营造气氛,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大胆地联想、推测、探索,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决思路,引导学生独立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

1.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尝试解题

(1)从生活经验出发提出猜想,猜想活动本身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问题情境应该置于学生熟悉的环境中,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现象中自然而然地展开思维活动,进而分析、观察,提出自己的见解。

(2)从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提出猜想。

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会运用到一定量的知识经验,离开这些知识基础,解决问题将无从入手。丰富的知识经验,是学生展开思路的基本条件。学生面对新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原来的知识库中提取相关的信息予以整理和筛选,经过有条理的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学生在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后,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

2.通过各种形式交流猜想,选择更优方案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得到不同的解题猜想。当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唯一时,就需要教师组织一定形式的数学交流,使彼此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多的活动经验,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请学生进行辩驳,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最终选择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验算的习惯

1.加强审题训练

审题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读题,读懂题,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认真读题,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的习惯,不添字不减字,逐字逐句不错符号地读,边读边思考理解,通过对题目的细读精读明白题目所讲的是怎么一回事和其中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题目的内容有个总体印象。

2.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

数学问题中计算占很大一部分,所以验算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强调数学的应用,不全是回到测量、制图、会计等教学活动,而是培养一种应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欲望和方式。

1.多角度加以思考

多角度思考是寻找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多角度思考开始时往往从常规方面着手,通过变换思路,实施变通,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多角度思考能使学生的思考不受心理定势作用的影响,迅速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提出不同凡响的观念或独特见解。

2.开放中施以变化

一个数学问题,如果它的条件是多余或不足的,解法是多样化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并在设问方式上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这种问题就称为开放题。它可以分为:条件性开放题;策略性开放题;结论性开放题;综合性题。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大力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倡导策略最优化。通过讨论交流,从多种方法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策略,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效果。

总之,解决问题,就小学数学学习而言,它首先存在于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新的学习课题;其次存在于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原理、技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问题,日积月累,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厚积而薄发,真正提高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猜你喜欢

多角度审题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一道三角函数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对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角度思考
一道数列题的多角度思考
“三招”学会审题
多角度写好读后感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