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2018-03-03广西灵川县大圩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9期
关键词:陪伴老师孩子

广西灵川县大圩中学 王 璨

父母需要陪伴,爱人需要陪伴,孩子更渴望陪伴。

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一位教育学家研究发现,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上得高分的,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父母的陪伴,不但能让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打下高智商、高情商的基础,更能因融洽的亲子关系让你的教育“入脑入心”。现实也给了我们足够的教训,在学校里,“问题少年”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有一个不够温暖的家庭。至于留守儿童引发的问题,无一不和“缺少父母陪伴”有关。

一、用心陪伴孩子成长,是最好的家风,也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的同事的一个很好的哥们,他有一个女儿,今年十五、六岁,前几年我们三四家人周末经常在一起搞一些活动,玩一玩,如烧烤、爬山或旅游等,目的是想让小孩子们也有个伴在一起玩玩、互相交流交流,因为这些孩子年龄相差不大。可是她女儿总是一个人抱着手机、闷着头不理人,她父母多叫一下,她就与父母吵架,并且还骂她父母,说出的话连我们都觉得很难接受,她说的那些个理儿,我们没有一个能说得过她的……有时候她父母也显得苦恼,同时也很无奈:她怎么会养成这样的性格?而当着我们的面,她父母不好过分批评她。我也单独问过她:“你为什么不喜欢出来玩?你爸爸妈妈带你出来玩,也是为你好呀?”她说:“说得好听,她们是为自己,她们从不陪我玩的,她们出来就是打牌、打牌的,我恨他们……,我说不出来,他们硬要我来,好烦。”其实她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陪伴,可能平时去读书了,很少能有父母的陪伴,而出来玩,当然,大人们喜欢放松放松,在一起打打牌,娱乐娱乐。父母希望她能和别的孩子玩,而她又希望能多得到父母的陪伴。因此她心灵上就这样有一道伤痕一次一次加深了,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性格。所以我们平时少加点班,少看会儿手机,周末少打会儿牌,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多陪陪孩子。这些其实是我们做父母能给的,却是老师给不了的,辅导班也给不了的。切莫等到孩子与自己“不亲”、教育孩子“油盐不进”时再悔之莫及。

只有父母在生命的最初给予用心的陪伴,才会奖满满的爱浸润到孩子的心田,让他有足够的底气在跌跌撞撞的人生路上自信地前行,有足够的底气将爱传递给更多的人,有父母的爱和温暖陪伴的孩子,才能跑得更快更远。

二、赚钱养家和陪伴孩子,哪个更重要

我们总说,自从有了孩子,我们就有了软肋,也有了铠甲。为了孩子,我们愿意倾尽所有,哪怕付出生命。可为什么我们宁愿付出生命,也不愿意多花时间陪在孩子身边呢?或许有人会说:“我们需要赚钱养家啊!上有老,下有小,还要买车,还房贷都需要钱,等孩子大一点要上好一点的学校更需要钱,每天既要为生活不停地奔波,又要拿出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我们陪了他,可钱哪来啊?”陪不陪孩子,从来就不是时间问题,而是选择问题,是价值排序的问题。

我们除了本身的压力大和忙,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不清楚父母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当你知道亲子陪伴的重要性后,你或许会抽出时间好好陪陪孩子。孩子在小的时候,闹情绪,缠磨人,求抱求陪伴时,是一种提醒。说明父母已经太长时间沉浸工作、琐事,忘记关注孩子了。每天哪怕有一小阵子,手上心上什么都放下,专心陪孩子,不一定很多语言,也不一定买玩具、去游乐场,只是陪着孩子,由孩子牵引着安排时光。用满满的爱去浇灌,陪孩子走过生命最初的每一个重要阶段,让孩子的内心充满爱和温暖。世间一切显现皆修行对境,孩子禅,方便修。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你可以说很少陪孩子,拼命赚钱是为了自我实现,但千万别说是为了孩子。如果孩子成才,他会谋求自食其力,自我实现的,不需要你的钱,如果孩子不成才,钱多只会让他游手好闲,反而害了他。作为父母,其实我们给不了孩子属于他的未来,他有自己的人生。我们能做的只是努力守护孩子能够得到的当下的快乐和幸福,不焦虑、不盲从,不攀比。和孩子一起慢慢体味相伴时际遇的每一道风景,每一种心情。不要怕虚度光阴,教育就是留白的艺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更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养料,父母的陪伴是老人、老师、或者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

三、陪伴的形式也可以适当变化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现在的父母压力大,工作忙,往往会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其实陪伴的形式也可以适当变化的。如写信或打电话。成都一个妈妈因为工作需要常常去外地出差,为了弥补不能陪伴孩子的遗憾,每次出差都会给儿子写信,并且每一封信都精心设计,还加入一些小故事或游戏。儿子读信的时间就成了专属于他们的“亲子时间”。另外,现在很多家长都说:“我孩子在小学时还能得优秀或及格,而到了初中,怎么就不及格了?甚至才得几分了?你们老师教到哪去了?”殊不知在小学他天天回家,多少受着点管束,还有,那时他还小,多少也怕着点老师。到了初中,要住校了,不一样了,他如同挣脱了缰绳的小马,若没有掌握着经济大权的父母管制着,他还能怕老师吗?这时候,我们作父母的更不能掉以轻心,即使不能天天在一起看着他,也可以打电话呀!经常与班主任联系,与任课老师联系,他还能差到哪里去?我女儿刚上初中那会儿,住校了,我要求她每天抽空给我打个电话,开学初我就把电话卡充好钱,刚开始,女儿还说“天天这样打电话,好花钱”,我说“孩子,这点钱,妈妈出得起,别担心。”每天下午五点多钟就成了我们通电话的时间,这也是一种陪伴。就这样,持续了快两年,直到她们宿舍的电话坏了。久了,习惯了,不打电话还真不习惯呢!而真正的陪伴,不拘泥于时间的长短,也不限制方式和方法,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和陪伴。哈佛心理学家教授吉尔博特说:“十年以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与陪伴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猜你喜欢

陪伴老师孩子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陪伴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