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师德,担时代之责

2018-03-03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十三中学李恒涛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9期
关键词:师德育人时代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十三中学 李恒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师德核心的高度总结。教师要细心地关注每一个年轻生命内心体验的微妙情感,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为他们扬起远航的风帆。可随着时代的变迁,来自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挑战,师德问题日益凸现,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如何构建现代师德是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作为一名执教多年的教师,我寻找着师德的历史根基和时代脉搏。

古往今来,师德的核心没有改变,淡泊名利是师德之根,潜心修业育人是师德之本。在中国悠久的文明发展上,古代职业道德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师祖孔子信奉“无信不立,信别人任焉”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颇有一番尊师重教的社会气氛。唐代名师韩愈、柳宗元都有很高的品德修养,宋代王安石说:“人无信无立,食言志,有德之人要言必行,行必果,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代代宗师的师魂表明,教师职业是一项古老的行业,又是一项高尚的行业。我国早在奴隶社会末,就有了“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学记》)办学格局,当时也就有了专职教师,就开始形成了教师职业规范,二千多年的沉淀,代代人师学而不厌,诲人而不倦的光辉形象青史:孔孟、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朱喜、蔡元培、陶行知、毛泽东、李忠玉、王春、王忠明、王胜春、杨瑞清、胡安梅等一个个高尚的师魂,一脉相承,俨然一条奔流不息的中华师德长河,一部《师德启思录》令人感叹不已!

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这是新时代师德的三个重要内涵。

首先,教师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自我个性的平凡人,是社会中的一个平凡人。平凡意味着务实。务实就意味着从实际出发确定目标,脚踏实地做事和实实在在地做人。

其次,教师也是一种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做好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干好自己的份内之事,也就是对社会尽了份,行了义,从而也理所当然地从社会获取一份属于自己的应得的报酬。这是师德的物质基础。师德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不可能离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师德植根于教师的现实生活,平凡意味着回归生活。平凡意味着教师由道德楷模向模范公民的转向。在传统文化背景下,教师被赋予太多的“光环”,礼的化身、道的代表、德的典范,这种过于伦理化、理想化的师表形象使教师远离“平凡”,远离“生活”,成为了圣神。它也让人们形成了一种偏执的观念,即教师是标准的完人形象。教师的个性和真实自我被角色的圣光所吞没。当前教育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师表形象要实现由“神圣”向“人”的复归,由圣神人格的道德楷模转向具有示范人格的模范公民。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教师以什么样的精神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态度决定着学生的成长,这就是教育工作之所以神圣的原因,也正是表现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所在。

用微笑面对学生,同时你就会收获学生的微笑;尊重学生,同时你也被学生尊重——教育就会在这种双向认同的过程中得以延伸,人生也因此变得厚重起来。尊重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在这十几年的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一是尊重学生就要了解他们。由于我是班主任,因此,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样你才能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二是注意走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和他们做朋友,主动跟学生打招呼,如果学生先给我打招呼,我都会微笑地答应他们。学生在被尊重的过程中找到了自我,获得了自信,学会了感激。

《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学生的学习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导者,人生的方向标。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德高,也要学高,德高才能取信于学生,学高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明确提出了“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教研水平”的敬业要求。《师德启思录》给我们展示了一幕一幕严谨治学、潜心教学、平凡而又伟大的师魂:王建德老师精心辅导学生参加竞赛;多才多艺李迅老师把枯燥的数学课上得津津有味;林伟要当学者式教师;曾经是红演员的金铁霖老师甘当幕后人梯;用肩从几十里远的地方背砖建校的王忠明;智训小偷的王春牛老师;诲人不倦的王伟国老师……他们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教师修业育人的高尚风格,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为中心、以智能为动力、以人为本的新型社会,新时代新要求,新时代新奉献,我们教师要做“终身学习”的楷模,自觉加入继教行列,不断“充电”,不断刷新头脑,不断扩大内存,潜心修业“学而不厌”,潜心育人“诲人不倦”。这是我们教师的立身之本。

教育是充满智慧的劳动,它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我们必须为人师表,我们必须以身作则,我们必须默默奉献,我们必须辛勤育人,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事业是常青的。我们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们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更无悔于我的选择,我们要继承优秀的师德传统,担起时代所赋予教师责任。

猜你喜欢

师德育人时代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