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大集团:打造“1+5”产业扶贫新模式

2018-03-02任翔张蕊

WTO经济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梓潼代养养殖场

任翔+张蕊

公司简介

正大集團创立于1921年,从农作物种子的销售开始,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由“种子—种植—饲料—养殖—屠宰—食品加工—物流—终端销售”组成的完整现代农牧食品产业链,成为世界现代农牧食品业产业化经营的典范。

正大集团是一家以农牧食品、零售、电信三大事业为核心,同时涉足金融、地产、制药、机械加工等10 多个行业领域的多元化跨国集团公司,投资和服务分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人数超过30万,2016年集团销售额达500亿美元。在中国,正大集团设立企业400多家,下属企业遍及除西藏、青海以外的所有省份,员工人数超过8万,总投资超1200亿元,年销售额超1500亿元,已成为在华投资规模最大、投资项目最多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在华投资的外商企业,在根植中国的近40年中,正大集团始终秉承“利国利民利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积极响应、支持和参与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探索中国大规模农业产业化新思路,带动中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帮助农民走向富裕。

问题

消除贫困不仅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17个目标之一,更是中国社会长期关注的重点。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扶贫问题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战略,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4335万人,比2015年减少1240万人。从数据上看,近年来我国贫困人口虽逐年下降,但实际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因此,作为农牧龙头企业,如何发挥自身在养殖业的经验、技术及人才等方面优势,与政府及相关组织机构开展深入合作,从养殖的角度通过产业扶贫,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实现脱真贫、真脱贫,成为正大集团在履责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解决方案

产业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重要手段,正大集团将自身优势与四川农业特点相结合,与四川省梓潼县政府合作,联合打造集生猪养殖、饲料、屠宰、深加工为一体的正大(梓潼)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并将其与精准扶贫战略相结合,创新性地提出“产业带动、精准扶贫”的发展理念,将项目中原有的正大集团与梓潼农户稳健成熟的生猪代养模式,升级为受惠全县贫困户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1+5”产业扶贫新模式。

多方合作,共建创新扶贫新模式

“1+5”产业扶贫新模式通过携手政府与相关的组织机构,分别从政策、资金、技术、人力等多方面合作,共同推进产业扶贫进程。在“1+5”产业扶贫新模式中,“1”代表政府,“5”分别代表龙头企业、金融机构、扶贫合作社、农场主和贫困户。

县委、县政府是产业扶贫的组织者,通过制定规划、搭建平台、整合项目、落实政策,做到产业扶贫精准发力。正大集团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管理、品牌、市场等优势,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制定生猪养殖标准,与扶贫合作社签订代养协议,实现了生猪扶贫产业转型升级。

金融部门为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信贷,由政府贴息,破解了扶贫筹资难题。扶贫合作社由贫困户及村集体投资入股,成为产业扶贫的主体,负责构建利益分配机制,选择经理人经营管理。农场主通过流转土地、连片种植果园、消纳生猪粪便,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贫困户用扶贫小额信贷及量化到户的项目补助资金,贫困村集体用扶贫周转资金,折股入社,按股分红。

让利于民,项目收益向农户倾斜

“1+5”产业扶贫新模式中,首先,扶贫专业合作社的收益将主要用于偿还农户贷款,并在贷款还清前,相对降低集体所获收益。其次,村集体参股扶贫合作社将适当向农户分发收益,在提高村集体扶贫能力的同时,解决“空壳村”问题。此外,在单栋“1100”生猪代养场(一栋一次可存栏1100 头育肥猪),正大集团支付给扶贫合作社的代养养殖报酬每年约38万元,养殖户的收益只与生猪养殖绩效挂钩,不承担市场风险。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入社贫困户可以实现彻底脱贫,新的贫困户由乡镇和村委集体收入解决脱贫问题,使扶贫工作形成了收入稳定、良性循环、防止返贫的良好局面。

人才引进,提高养殖场管理水平

“1+5”产业扶贫新模式通过引进有文化、懂技术、责任心强的职业经理人,按照正大集团的标准、规范和要求从事生猪养殖,不仅使生猪养殖场的管理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确保了预期收益,同时实现股权和经营权分离,不需要贫困户参与管理和运营,只需按期分成即可,有效解决了老弱病残等贫困户的脱贫问题。

技术提升,完善生猪养殖高标准

正大集团“1100”生猪代养场设计采用欧美技术,全漏缝、全地暖、联合通风、温度恒定、自动投喂、智能控制,实现标准化、精确化、自动化、智能化。同时瞄准生猪养殖先进技术,配套建设种猪场采用世界一流的技术与设备,使梓潼生猪养殖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准,大力提升了梓潼县的农业现代化水平。

变废为宝,实现生态循环新农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大集团和梓潼县政府把生态循环理念根植在“1+5”产业扶贫新模式的各个环节,通过农场主流转土地等方式建设260亩规模以上的果园与之配套。其一,建立猪场粪污—干稀分离—沼气净化—干粪还田—沼液灌溉—果园生态的场园化内循环模式,将正大集团50万头生猪和20万亩蜜柚基地配套发展,做到养殖场零排放、环境零污染;其二,建立养殖场粪污—有机肥厂—有机肥—粮经果蔬—专业饲料厂—养殖场的工厂化外循环模式,将大型养殖企业与有机肥企业配套结合,通过工厂化处理,将粪污转化为有机肥料,既保证了种植业发展的肥料供应,又通过种植业保证了养殖场的饲料供应。全县建立两个生物有机肥厂,年消纳养殖场粪污30万吨以上。

这样既消纳了生猪粪便、改良土壤,使养殖废弃物变废为宝,又降低了种植业的肥料成本,减少了果园化肥农药的用量,生产出绿色优质的农产品,真正做到了养殖场零排放、环境零污染,实现了农业生态可循环、可持续发展。

成效

“1+5”产业扶贫新模式不仅让贫困农户一步跨入现代农业,一年实现脱贫,五年还清贷款,年年收入持续稳定,逐步实现增收致富,同时,在以养殖推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1100”生猪代养场的高标准建设,也在为正大集团提供高品质生猪、降低养殖过程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等方面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1+5”产业扶贫新模式的创新不仅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更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创新发展之路、一条产业扶贫的绿色之路。

正大集团的“1+5”产业扶贫新模式结合正大(梓潼)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更可形成年出栏生猪50万头、饲料加工年产量30万吨、生猪年屠宰加工10万吨的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可实现产值约50亿元。

通过正大集团3年的努力,扶贫专项资金(包括金融贷款)投入已超过3000余万元。截至2017年10月,梓潼全县建立贫困专业合作社46个,已建成投产“1100”正大扶贫代养场21栋、正在建设的代养场6栋;正在修建基础设施(水、电、路)代养场2栋;直接带动贫困户780户、1500人参与。2017年上半年,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该模式自实施推广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2017年1月,2016四川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揭晓,正大梓潼“1+5”产业扶贫新模式成功入选,获奖词为“向创新改革要动力,向绿色发展要活力,‘1+5产业扶贫新模式的梓潼‘创造,把贫困群众拉上发展快车,开启了生态循环理念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红利”。

展望

未来,正大集团将秉承“利国利民利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借助“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新模式,解决梓潼县“贫困户如何脱贫”和“脱贫后如何不返贫”两大问题,期望在2019年助力梓潼实现全面脱贫,并推动四川省养殖业规模化发展,为四川省构建完备、健全的猪肉食品产业链全程可追溯体系。

编辑|王秋蓉 qiurong.wang@wtoguide.netendprint

猜你喜欢

梓潼代养养殖场
走进道真梓潼戏
新丰县城第一小学 五(6)班
新时代梓潼的诗意表达
——梓潼县文学创作概述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代养年猪赚钱新门路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梓潼镶碗
规模化养殖场仔猪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