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姥姥的凉面

2018-03-02任嘉平

中学语文 2018年2期
关键词:凉面板子慈爱

任嘉平

第一次尝到姥姥凉面的味道,还是在我刚记事儿的时候。

当时正值夏日,艳阳高照,院里院外,草树青葱,花香四溢,大自然用其勃勃的生机诠释着生命的韶华。不时传来的蝉鸣,仿佛是跳动的夏的音符,回荡在炙热的空气里。还是个孩子的我,最喜欢的就是在姥姥的小院里跑来跑去,徜徉在色彩斑斓的果蔬中,呼吸着自然的芬芳。

正当我自得其乐的时候,屋里传来姥姥慈爱的声音:

“宝宝,中午尝尝姥姥做的凉面好吧?”

凉面有啥好吃的,我嘟囔了一句,不过是小声自言自语。随即高声应了句:“行啊,姥姥。”

姥姥可是个利落人,一会儿就拎着菜板子,风风火火走了出来。只见她把菜板子搁到院子中间的石桌上,顺手从菜地里摘了几根翠绿发亮的黄瓜,在水池中洗净放到案板上。伴随着清脆的“嗒嗒”声,细薄的黄瓜片齐齐“卧倒”,凑上去一闻,顿时觉得清香四溢。姥姥一连串干净利索的动作可是让我开了眼,不自觉像个跟屁虫一样随着她进了厨房。

厨房里的姥姥更是大厨级的表演:只见她从篮子里挑出两个鲜亮的大鸡蛋,沿着碗壁轻轻一磕,将金黄油亮的蛋液打进碗中,顺着一个方向用力搅动。随着“刺啦”一声脆响,黄瓜、鸡蛋在油锅里完美融合。这时候汤锅里的面条也熟了,姥姥把面盛到备好的凉开水里,配上麻汁、蒜泥,一道时令的美味凉面在眼花缭乱中就此大功告成。时隔多年,姥姥还常常笑我当时垂涎欲滴的馋嘴模样,而我就只记得狼吞虎咽的三大碗了。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吃面条,不,准确的说,是姥姥的凉面。

花开花落,时光荏苒,进入高中的我学业愈加繁忙,很少有机会去姥姥家了。但无论是美味的凉面,还是慈爱的姥姥,却始终在我心头萦绕,从不曾冲淡。

今年暑假,我挤出两天的时间,到姥姥家探望。径直推开院门,瓜藤依旧,石凳仍然,只是菜地不如原来齐整了。听到动静的姥姥连忙迎了出来。

“宝宝,你可算是来了!”

姥姥迈着蹒跚的脚步向我走过来,她的微笑充满了无限的真切和疼爱,只是勾勒在她削瘦脸庞上的皱纹暗示着岁月的无情。已然是高中生的我对“宝宝”这个有点“溺爱”味道的称呼不但没有一丝排斥,反而觉得是那么自然和亲切。姥姥攥着我的手,仿佛有聊不完的话题。时近晌午,姥姥满面笑容地问:“宝宝,你好不容易来一次,爱吃什么,尽管和姥姥说。”我脱口而出:“姥姥,最爱你的凉面!”

于是,儿时的一幕仿佛在这一刻重演。艳阳下,清风里,姥姥又坐到了石桌旁,熟练的切着黄瓜,她的精神依旧矍铄,手法依旧纯熟,只是从她的背影里,我分明看出,她的腰更弯了,腿脚也不是很灵便了。不知怎的,我的眼角有些湿润……

吃着可口的凉面,我和姥姥开心地聊起学校里的趣事,姥姥微笑着,分享着我的快乐,嘱咐我多注意身体,不要太过劳累,平淡的话语中,蕴含着满满的温情。

如今,在学校和家里偶尔也会吃到凉面,虽然味道未必地道,却总能让我想起亲爱的姥姥。我有时在想,爱的传承如此简单,如此神奇。一碗凉面,就能唤起那么多美好的记忆:有那个在烈日下顽皮的追风少年,有那个慈爱安详的挚爱长者,更有那段难忘的日子……

猜你喜欢

凉面板子慈爱
慈爱的妈妈
欲登高峰,必忍其痛
——读《板子猴》有感
灯 塔
麻辣鸡丝凉面
夏日的百搭选择内行人的台北凉面
慈祥和慈爱
信息泄露谁该挨“板子”
问责的“板子”怎么打?
最慈爱的爸爸
阆中热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