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园“倒春寒”防控技术

2018-03-02韩文炎李鑫颜鹏张丽平张兰

中国茶叶 2018年2期
关键词:霜冻树冠风扇

韩文炎,李鑫,颜鹏,张丽平,张兰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大陆和海洋平均气温不断升高的同时,高温干旱、低温冰冻和“倒春寒”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对茶叶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2008年1—2月我国南方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2013年7—8月又遭遇60年一遇的晴热高温酷暑天气,导致大面积茶园受灾,部分茶树死亡,损失惨重。“倒春寒”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只是严重程度和地点不同而异。茶园“倒春寒”是指春天气温回升,茶芽萌动生长后突然遭遇低温寒潮,从而导致幼嫩新梢受冻的天气现象。春茶早期是名优茶生产的关键期,因此,“倒春寒”的发生对茶叶生产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巨大。如2010年3月8—10日,“倒春寒”导致浙江省半数以上茶园遭到霜冻袭击,乌牛早和平阳特早茶等特早生品种几乎颗粒无收,龙井43和迎霜等早生品种也严重受害,全省茶叶经济损失高达17亿元。因此,加强“倒春寒”的防控十分重要。由于萌动新梢对低温冻害的抵抗力较低,从技术上要彻底防控十分困难,因此,在防控策略上,首先是通过科学选址、品种配套、改善茶园小气候、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育管理等提高茶园应对低温冻害的能力;其次是“倒春寒”来临时,及时采取防冻风扇、喷灌和覆盖等紧急应对技术措施减轻茶树新梢的受冻程度;第三是“倒春寒”发生后,通过加强肥培管理、树冠整形修剪和留养等措施尽快恢复茶树生长,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茶树应对“倒春寒”的能力,减少“倒春寒”对茶叶生产造成的损失。

一、“倒春寒”预防技术措施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和早生良种的普及,“倒春寒”对茶叶生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名优茶生产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在茶园规划、种植和管理过程中,为提高茶树防控“倒春寒”的能力,必须考虑下列应对技术措施。

1.科学选择建园地点

农谚道“风(雪)打山梁,霜打洼”,说明地势高的山顶风大雪大,容易受到冰雪的危害,而低洼的谷地易受“倒春寒”的侵袭。所以,对于经常发生霜冻的地区,建园时应尽量避开容易发生霜冻的地点。例如,冷空气易沉积的低洼盆地和山涧沟谷,气温明显低于其他坡向的西北或东北方向茶园,处于风口或风道又没有屏障的茶园等,茶树抵抗力差,容易发生霜冻。相反,地处山腰的茶园气温比山顶和山脚高,不易发生霜冻,茶树发芽也早;背风朝南或向阳的山坡也比偏北坡向的茶园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温度较高;水库和河流等大面积水域附近的茶园,由于水的热容量高,有调节气温的作用,同时冬春季水面蒸发的大量水汽温度也较高,茶园“倒春寒”不容易发生。另外,在周边生态环境良好,林木茂盛的地方建园,低温冻害也较轻。

2.改善茶园小气候

改善茶园小气候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使其光照、气温和湿度等气象因子更适合茶树的生长发育,不仅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而且能增强茶树抵御低温冻害的能力;二是良好的小气候往往具有缓解极端天气的能力,不易发生高温干旱和低温冻害。改善茶园小气候的方法主要有营造防护林和遮荫树,设置风障,喷灌和改造茶园小地形等,其中以植树造林最为重要,它能阻挡寒风侵袭,减轻霜冻的发生。对于长江中下游容易发生霜冻的茶区,建议在茶园四周种植防护林或行道树,选择的品种以病虫害较少,又有较高经济和观赏价值的乔木型品种为宜,如香樟、桂花、樱花、无患子和杜英等,对于风口处的茶园,在茶园西北方向种植篱笆状的冬青树,提高防风能力。对于“倒春寒”频繁发生的茶园,也可考虑在茶园内种植遮荫树,以减轻辐射降温,但种植密度不应过大,一般遮光率控制在30%左右。

3.选择抗冻品种,早、中、晚生品种合理搭配

无论是对冬季低温,还是对“倒春寒”的抗性,不同品种均有明显的区别。一般来说,发芽迟的品种比发芽早的强,群体种比无性系品种强,中小叶种比大叶种强,叶片厚、叶色深的品种比叶片薄、叶色浅的品种强,茸毛多的品种比茸毛少的品种强,北方选育的品种比南方选育的品种抗性强等。冬天茶树的抗冻性较强,但春季新梢萌动后,如遭遇霜冻,几乎所有的品种都会发生冻害。因此,品种间的少许差异很难解决实际问题。生产上,主要依据对早、中、晚生品种进行合理搭配,来降低因晚霜冻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对于一个茶场或茶园面积稍大的农户来说,合理搭配特早生、早生和中晚生品种非常关键,可有效避免因种植一个品种全部受冻损失惨重的局面。另外,发芽迟早不同的品种合理搭配,还能缓解采摘洪峰,有利于劳动力和机械设备的合理安排。对于一个面积较大、以采摘名优茶为主的茶场,可选择4~6个品种,特早生品种占50%,早生和中生品种40%,晚生品种10%;而对于面积较小的个体农户,可选择2~3个品种,特早生和早生品种占70%,中晚生品种30%左右;对于极易发生晚霜冻害的茶园,如建在高山或沟谷的茶园,则应避免种植特早生品种。

4.强化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和茶园管理技术

防冻风扇、灌溉和覆盖防霜是防控茶园“倒春寒”的有效措施。但这些措施成本较高,晚霜冻害来临时如无现成的田间设施,很难大面积推广应用。因此,有条件的茶园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容易受冻的名优茶园,建设防冻风扇、喷灌、大棚或架棚茶园。虽然成本较高,但一旦建成,可使用多年。另外,对于喷灌和覆盖设施,还可以一机(棚)多用。如喷灌既能防霜,又能抗旱;架棚覆盖除春天防霜外,也是碾茶和蒸青茶生产必不可少的。

加强茶园日常管理,有利于提高茶树本身对低温冻害的抗性。调查显示,夏秋季留养枝条的立体树冠茶园受霜冻危害程度明显低于夏秋季采摘的平面树冠茶园;施基肥合理的茶园,茶树受冻率也较轻。据许永妙等的研究表明[1],不施基肥的茶园受冻率高达82.29%,但施复合肥、菜饼和菜饼+尿素处理茶园的受冻率均低于对照,其中菜饼+尿素处理受冻率仅为59.84%。可见,树冠结构合理,基肥施得好,茶树生长健壮,对冻害的抵抗力增强。因此,在平时的茶园管理中,首先应施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添加复合肥,一般亩施商品有机肥300~500kg和高浓度复合肥20~30kg,江南茶区要求在9月底至10月中旬开沟深施。其次,对于只采春茶不采夏秋茶的手工采摘茶园,建议培养立体树冠;对于采摘夏秋茶的平面树冠茶园应适当提早封园,越冬蓬面叶层的厚度应在20~30cm以上,以保证茶树充分光合作用,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另外,对于冬春季有干旱的茶区,入冬前需要灌水保湿,可提高土壤热容量、改善茶园小气候,增强茶园防冻效果。

二、“倒春寒”来临前的应急防控技术

在做好预防工作的基础上,如茶芽已经萌动生长,天气预报气温降到4℃以下时,茶园晚霜冻害就有可能发生,应采取应急防控措施。目前生产上应用效果较好的技术有防冻风扇、喷灌和覆盖防霜、大棚茶园等。但低温霜冻来临前,如果新梢已达或接近采摘标准,则首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抢采,同时采取下列应急措施。

1.防冻风扇

防冻风扇是根据逆温现象设计的田间防霜设施(图1)。常常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强烈,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一般离地6m的高空温度比近地面高2~4℃,风扇运转后能将高空的热空气吹到茶树蓬面,从而防止或降低霜冻的发生。防冻风扇一般安装在离地6m的空中,当近地面气温低于4℃时自动开启,次日上午8:00左右气温回升后关闭。风扇有效控制面积依地势不同而异,一台功率为3kW的风扇可保护0.1hm2平地茶园。

图1 防冻风扇

2.喷灌防霜

水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当气温降到接近霜冻温度时,在茶树蓬面上喷水(图2),可阻止芽梢结霜,同时能提高土壤热容量和空气湿度,防止气温进一步大幅降低;当气温较低时,喷出的水会使芽梢结冰,但这层包在芽梢外面的冰相当于保护层,可防止芽梢内温度进一步降低,从而避免或减轻危害。试验表明,当气温接近霜冻温度时,凌晨3:00—4:00开启喷灌,连续喷洒,8:00点左右太阳升起后停止,新梢受冻率显著降低。

3.覆盖防霜

采用无纺布、地膜或遮阳网直接覆盖茶树蓬面,对于降低晚霜冻害也有一定的效果。一方面它有一定的增温作用,另一方面,覆盖物可防止芽梢直接结霜。但直接覆盖时树冠表面芽梢仍会受冻,所以架棚覆盖的效果更好。试验表明,无纺布的覆盖效果较好;先盖遮阳网,再盖地膜或多层遮阳网的效果也优于单层遮阳网或地膜;用稻草和作物秸秆等材料覆盖,防霜效果更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覆盖遮阳网等材料时应轻拿轻放,从茶树行间盖向蓬面,切勿将覆盖物在茶树蓬面上拉拽,否则,其导致的新梢机械损伤可能比霜冻还严重。

图2 喷灌

4.大棚覆盖茶园

大棚茶园由于温室效应,能显著提高棚内温度,最低气温可比棚外高2~4℃,从而有效避免或减轻“倒春寒”的危害。由于棚内温度高,提早春茶萌发期的作用明显,但由于呼吸消耗大,养分积累少,茶叶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明显,所以,以提早春茶开采期为目标的大棚茶园较少。但大棚茶园对于防控倒春寒效果明显,可在茶芽采摘前10d盖膜,既有利于促进茶芽生长,提高早期名优茶产量,也因覆盖时间短而不影响茶叶品质,此期间如遇倒春寒,还能有效预防,一举两得。

三、“倒春寒”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

晚霜冻害发生后,尽管采取了一些技术措施应对,但要完全避免仍十分困难。因此,在“倒春寒”发生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于尽快恢复生产、减少损失非常必要。常规的恢复生产技术措施包括整枝修剪、增施速效肥和加强留养等。

1.整枝修剪

修剪对茶树来说也是一种损伤,特别是较重的修剪会消耗茶树体内大量的养分和能量。因此,对于受冻较轻,如叶片和腋芽受冻,但枝条未受伤的茶树坚决不剪;只有冻害严重,茶树蓬面芽梢完全受冻,表层枝条枯死的茶树才需要整枝修剪,但仅将枯死的枝条剪除即可,宜轻不宜重;修剪时间掌握在气温回升且基本稳定后尽快进行,不要剪得过早,以防修剪的枝条再次受冻。另外,对于冬春季容易受冻的手采茶园,最好不要在秋茶结束后或春茶萌动前平整树冠。

2.加强肥培管理

冻害发生后,应及时开沟排水,中耕锄草,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气性,以利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同时,在气温回升后,及时使用速效肥,补充养分。成龄茶园每亩施尿素20kg,或高浓度复合肥30kg左右;当未受冻的腋芽萌动生长后,喷施速效叶面营养液,如狮马绿、碧护、新壮态或2%尿素等叶面肥,对于促进腋芽萌发快长作用明显。

3.留养新叶,加强树冠培养

“倒春寒”后,由于大量成熟叶片脱落,或进行了整枝修剪,留养新叶十分必要。所以,冻后茶树新生的新梢,如经济效益较高,可继续采摘,但如品质较差,则宜留养,特别是夏秋茶应多留少采,以尽快恢复树势。对于未修剪或修剪高度不达预期的茶树,春茶结束后可适当修剪,但修剪宜轻不宜重,剪后要加强留养;对于长势较差的茶树,则春茶结束后也不要修剪,留养是恢复树势最好的手段。

[1]许永妙,李慧娟,黄海涛,等.杭州茶园春季霜冻害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茶叶,2014,36(7):24-25.

猜你喜欢

霜冻树冠风扇
AirFan手持小风扇
农作物防御霜冻六法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梨幼果春季低温霜冻调查
树冠羞避是什么原理?
榕树
树冠
一个早晨
电风扇
新蒙迪欧车冷却风扇常高速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