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分析加药联合阿格列汀/格列美脲治疗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II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2018-03-01温志峰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23期
关键词:阿格格列美列汀

温志峰

[摘要] 目的 该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阿格列汀、格列美脲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院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甲组、乙组,各39例,分别采取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血糖、血脂、体重指数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情况。 结果 治疗后乙组血糖水平低于甲组,血脂水平高于甲组,体重指数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格列汀、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重、血糖以及血脂,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关键词] 阿格列汀;格列美脲;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2(a)-0089-02

二甲双胍药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改善胰岛素的抵抗能力,还可降低肝糖的输出,效益明显,因此二甲双胍被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但是随着患者病程的不断延长,出现了单药控制不佳的情况,临床上医师推荐联合药物进行治疗会有显著效果[1]。格列美脲作为第三代磺脲类药物在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同时阿格列汀作为一种二肽基肽酶的抑制剂,在联合二甲双胍用药后亦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2],现通过研究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单药血糖控制不佳)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患者入组,平均分为两组。甲组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41~72岁,均值(53.3±3.78)岁;乙组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42~75岁,均值(55.6±4.13)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中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均知晓该次研究;③该研究经过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妇女、妊娠期妇女;②精神疾病者;③重要器官功能性障碍者;④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在治疗之前均接受到了健康知识教育,均给予二甲雙胍(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400)2 g/d口服治疗。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早餐前2 h口服阿格列汀(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0548)25 mg/d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口服二甲双胍基础上加服用格列美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577)4 mg/d。根据患者实际血糖情况调整服用药物的剂量,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分别在第4、8、12、18周以及第24周记录患者用药情况,应用美国强生血糖仪测定患者每日的血糖水平,在第1周以及第24周采用内分泌检验室测定生化指标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用[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脂水平

甲组治疗前甘油三酯水平为(2.14±0.11)mmol/L,胆固醇水平为(4.25±0.33)mmol/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2.67±0.81)mmol/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为(1.44±0.13)mmol/L,治疗后依次为(1.81±0.20)mmol/L、(3.80±0.21)mmol/L、(2.40±0.64)mmol/L、(1.76±0.22)mmol/L;乙组治疗前依次为(2.08±0.16)mmol/L、(4.31±0.63)mmol/L、(2.57±0.81)mmol/L、(1.43±0.22)mmol/L,治疗后为(1.97±0.11)mmol/L、(4.20±0.36)mmol/L、(2.52±0.35)mmol/L、(1.50±0.08)mmol/L。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相比,甲组血脂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糖水平

甲组治疗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为(8.1±1.2)mmol/L、(8.72±3.90)%、(13.8±2.2)mmol/L,治疗后为(6.1±1.3)mmol/L、(7.41±1.81)%、(10.5±1.8)mmol/L;乙组治疗前为(8.2±1.5)mmol/L、(8.35±2.04)%、(14.0±2.7)mmol/L,治疗后依次为(5.8±1.7)mmol/L、(7.06±1.42)%、(9.1±0.7)mmol/L。两组治疗后,乙组血糖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体重指数

甲组治疗前体重指数为(26.1±2.2)kg/m2,胰岛素抵抗指数为(1.12±0.04),治疗后为(23.8±1.5)kg/m2、(0.91±0.11);乙组治疗前依次为(25.3±1.7)kg/m2、(1.20±0.08),治疗后为(25.0±2.1)kg/m2、(0.92±0.07),甲组患者治疗后体重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乙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治疗前相比较,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临床上对2型糖尿病的不断研究,针对不同的致病因素,临床上不断研发出了更多的新型藥物,其疗效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5]。虽然新型药物不断涌现,但是临床上的主要治疗路径仍然推荐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二甲双胍仍然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此种药物能够通过降低肝糖原的生成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但是当二甲双胍药物无法做到控糖效果后,则需要实施联合用药治疗[6]。有研究报告指出,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以及磺脲类药物作为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的二线药物均能够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7]。阿格列汀药物能够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的作用,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除了有效的降糖效果外,该种药物还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而格列美脲药物有一定的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与二甲双胍共同发挥互补作用[8]。

综上所述,格列美脲和阿格列汀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血糖情况,阿格列汀组患者在脂代谢、体重控制上更为显著,而格列美脲在对患者血糖控制上有更好的效果,因此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方案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郑志刚,于敏,唐平,等.阿格列汀、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8):132-134.

[2] 丁美.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4):133-134.

[3] 方蒡,李晓飞,何旭,等.格列美脲、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2型)的有效性、安全性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3):64-65.

[4] 钟树妹,张四青.加药联合阿格列汀/格列美脲治疗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2):121-123.

[5] 高丽波.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9):92.

[6] 陈绍平.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6):79-80.

[7] 王文娜,孙杉,马海梅.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患者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4):122-123.

[8] 翁洋,王吉魁,宋雨凌,等.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6):713-715.

(收稿日期:2018-09-05)

猜你喜欢

阿格格列美列汀
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致药源性肝损害1例
西格列汀对肥胖合并脂肪肝大鼠的干预疗效
HPLC法测定维格列汀片中主药的含量
百变的老鼠阿格
格列美脲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肥胖2型糖尿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格列美脲分子印迹聚合物应用于固相萃取的研究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