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始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方法初探

2018-03-01段庆梅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23期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糖尿病

段庆梅

[摘要] 目的 研究和分析初始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方法。 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接受初始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化管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知晓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仅为8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初始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采用规范化管理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控制,保证治疗过程各个环节能够按照要求进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初始注射胰岛素;糖尿病;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2(a)-0067-02

糖尿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糖尿病主要患病原因是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出现问题,往往表现为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从而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1]。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胰岛素能够强化治疗,改善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大部分患者没有接触过胰岛素,在注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障碍,影响胰岛素的治疗效果[2]。同时,部分患者对胰岛素的应用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从而对胰岛素的使用存在抗拒心理[3]。为提高胰岛素的治疗效果,该研究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分析了初始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96例的规范化管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接受初始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入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并初次接受胰岛素治疗。为保证研究结果真实可靠,对于存在意识模糊、认知及行为障碍、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同时,排除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妊娠糖尿病及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分布在29~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39±2.31)岁。患者病程分布在0.3~29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73±0.93)年。对照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分布在31~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47±1.73)岁。患者病程分布在0.6~2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9.18±0.6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常规胰岛素注射教育,使患者明确胰岛素注射的目的和作用,对胰岛素有一定的认知,并掌握胰岛素正确注射方法。并由护士进行指导,保证患者胰岛素注射操作符合规范,在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并调查患者胰岛素注射相关技能掌握情况。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化管理方法,借用香港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教育方式,通过预约教育的方式,由专门的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指导和培训,约定适当的时间,保证患者及患者家属能够亲自体验并掌握胰岛素注射笔的使用。在专业护士的指导下,让患者及家属独立进行一次完整的胰岛素注射过程,专业护士指出整个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纠正,使患者能够正确做好胰岛素注射,并对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进行评估,告知患者胰岛素折射注意事项。在进行教学指导时,先由医护人员进行演示,通过圆桌式教育方法,在糖尿病专科护士的演示下,患者及家属完成胰岛素笔的安装、预混、排气及注射过程。待医护人员演示完成后,由患者进行自我操作,并对注射部位进行轮换,掌握相关的轮换方法。按照胰岛素注射周轮换表进行,以一周为一个循环,严格按照轮换表进行操作。在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后,向患者宣教胰岛素储存方法及剂型,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饮食及运动配合,定期进行血糖检测,避免出现低血糖的现象,以正确使用胰岛素。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于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计量,并利用t检验的方式。对于计数的数据,采用[n(%)]的形式进行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知晓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仅为8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3 讨论

对于初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术并不了解,传统的宣教方式缺乏实践性,患者及家属并不能充分掌握相关要领。部分患者存在抵触和抗拒心理,对胰岛素的注射缺乏认知,从而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4]。规范化管理方法对整个胰岛素注射环节进行详细的指导,通过对胰岛素注射部位进行轮换,保证胰岛素的使用效果。在糖尿病专业护士的指导下,患者及家属能够准确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并能独立完成各项操作,降低了由于操作不当而产生安全隐患的概率[5]。初始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在科学有计划的教育指导下,能够提前了解与胰岛素注射相关的知识及尝试,避免患者出现恐惧及焦虑的情绪,从而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由专科护士进行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教育质量,使整个指导过程更加全面和规范化,从而提高整体的工作质量[6]。该研究中,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知晓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仅为8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管理方法,规范化管理方法对初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具有更高的价值,能够保证患者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各项工作的科学性,避免出现不合理的行为,影响整个治疗过程的效果,同时提高胰岛素注射的安全性,通过亲身实践,能够降低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的抵抗心理,避免患者对胰岛素注射存在误区,从而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达到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对初始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采用规范化管理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控制,保证治疗过程各个环节能够按照要求进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董蕾.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6):1075.

[2] 张斌.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3):17-18.

[3] 王伟丽,陈金平.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4):171-172.

[4] 杨波.双胍类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治疗价值的重新认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 (29) :296-297.

[5] 章婧,谢洁,王慧.利格列汀对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 (18) :2636-2638.

[6] 张海林.探讨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的应用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0):118-119.

(收稿日期:2018-09-06)

猜你喜欢

规范化管理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