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控microRNAs修复糖尿病皮肤创面的实验研究

2018-03-01王晓梅曹仁芳冯海娟曲建梅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23期
关键词:修复调控

王晓梅 曹仁芳 冯海娟 曲建梅

[摘要] 目的 探究调控microRNAs修复糖尿病皮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SPF级幼龄SD大鼠50只,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只。对研究组的大鼠在创缘周围进行三点注射pRcCMV-miR-21真核载体表达质粒,而对对照组的大鼠在创缘周围进行三点注射pRc/CMV空白质粒。两组均使用链脲佐菌素对选取的大鼠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注射4周后,在大鼠背部进行全层皮肤切除创面。术后进行3 d后,对上述创面组织进行切除。观察两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后7、14 d以及21 d后I型胶原光密度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組(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7、14 d以及21 d后纤维结合蛋白光密度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常大鼠的皮肤创面组织与糖尿病大鼠相比,其microRNAs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调控糖尿病大鼠的microRNAs对于皮肤创面具有一定的愈合作用,为日后的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调控;microRNAs;修复;糖尿病皮肤创面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2(a)-0020-02

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老龄化严重,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1]。而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发生糖尿病皮肤溃疡等并发症,该种并发症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以及病程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临床上对于该种并发症常常采用血管重建、清创术、控制感染以及减压治疗等常规治疗[2]。但是临床上常规治疗的治疗效果往往差强人意[3]。目前,研究表明适当调控microRNAs能够促进糖尿病皮肤创面的修复,该文章就建立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模型来探究调控microRNAs修复糖尿病皮肤创面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SPF级幼龄SD大鼠50只,日龄 35~40 d,平均体重(60.2±10.4)g,雌雄各半,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纳入标准:所有大鼠在药物处理前没有其他的疾病,大鼠身体所有器官的机能均正常。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将选取的大鼠正常喂养1周左右,随后进行禁水12 h,对其进行100 mg/kg链脲佐菌素进行腹腔注射,注射5 h后在进行60 mg/kgSTZ的注射。72 h后对两组大鼠进行断尾取血,使用血糖检测仪对大鼠的血糖进行检测。若大鼠的血糖水平>16.7 mmol/ L,则模型建立成功[4]。随后每周进行1次检测。次日对大鼠进行麻醉,将其背部剔除毛发,进行常规的消毒,使用手术剪刀于大鼠背部进行1.0 cm×1.5 cm圆形创面的剪出。

治疗方法:对研究组的大鼠在创缘周围进行三点注射pRcCMV-miR-21真核载体表达质粒,而对对照组的大鼠在创缘周围进行三点注射pRc/CMV空白质粒。每日对两组大鼠进行药物注射,注射后使用无菌纱布对创面进行覆盖,使用医用胶带进行固定[5]。

标本收集: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大鼠进行固定时间(治疗后7、14 d以及21 d)的处死,同时取两组1.0 cm×0.5 cm的创面基底组织,将其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进行固定。

创面组织中I型胶原光密度值以及纤维结合蛋白光密度值的检测:使用免疫组化显色法进行检测。首先将固定的创面基底组织使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同时进行F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Ⅰ型胶原蛋白标记并且封片。使用Leica Q550CW图像分析和采集系统,每个标本进行3张切片的观察,在400倍显微镜下对每张切片选取5个不重叠的视野,对I型胶原光密度值以及纤维结合蛋白光密度值的平均值进行测定[6]。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7、14 d以及21 d后,分别观察并记录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大鼠的I型胶原光密度值以及纤维结合蛋白光密度值。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χ2(%)检验,计量进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大鼠在治疗后不同时间内I型胶原光密度值

研究组在治疗后7、14 d以及21 d后I型胶原光密度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大鼠在治疗不同时间纤维结合蛋白光密度值

研究组在治疗后7、14 d以及21 d后纤维结合蛋白光密度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皮肤溃疡是属于中医中的“脱疽”“疮疡”[7]。中医认为糖尿病皮肤溃疡是由于血行不畅,进而造成皮肤内营养供给不足,或者是因为外伤的摩擦,进而造成皮肉的坏死。而西医中认为,糖尿病皮肤溃疡的发生是由于局部高糖、神经血管病变以及创面感染进而造成创面的难以愈合。就相关研究资料表示,调控microRNAs能够促进糖尿病皮肤创面的愈合时间,进而缩短的住院时间,进而避免造成截肢。该文章就建立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模型来探究调控microRNAs修复糖尿病皮肤创面的治疗效果。

MicroRNAs 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非蛋白质编码 RNAs ,成熟的 microRNA 具有调节基因的表达活性的功能。据数据显示, miRNA 的表达水平不仅在不同种类的肿瘤中是不相同的它们会在体内起到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的作用,而且其能够促进小鼠的愈合时间,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8]。microRNAS可以通过和PTEN 的 3 - 非翻译端结合, 与下调 PTEN 蛋白表达,活化 Akt 通路可以用来诱导细胞继续存活,进而产生顺铂的耐药性。

构成修复组织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为胶原,在愈合的初期,成纤维细大量的繁殖,随后合并并被激活,分泌大量基质成分以及胶原纤维。同时其与上皮细胞、炎性细胞、周细胞以及新生毛细血管形成肉芽组织,进而对皮肤创口组织进行填补,促进表皮细胞的愈合。在皮肤创面愈合的过程中,胶原的合成以及分泌以及沉积量主要是依靠成纤维细胞的数量增加而增加。就上文结果表明,研究组在治疗后7、14 d以及21 d后I型胶原光密度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纤维结合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特性,其是一种大分子糖蛋白,其全程参与皮肤创面的愈合过程,纤维结合蛋白与胶原之间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纤维结合蛋白的主要作用为对细胞具有迁移作用以及化学趋化作用,能够促进皮肤创面的愈合速度,促进肉芽组织的生成,进而加快创面组织的愈合。纤维结合蛋白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其作为细胞铺展以及附着的介體,能够在上皮化、细胞移行的过程中起到支持的作用,进而促进细胞的移动,对细胞的形态也有一定的维持作用。就上文数据显示,研究组在治疗后7、14 d以及21 d后纤维结合蛋白光密度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正常大鼠的皮肤创面组织与糖尿病大鼠相比,其microRNAs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调控糖尿病大鼠的microRNAs对于皮肤创面具有一定的愈合作用,为日后的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付颖, 吴南楠, 赵冬.内脂素与MicroRNAs在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8, 26(3):15-19.

[2] 李肖肖.miR-26a和miR-30c在调节TGFβ1诱导的糖尿病肾病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的协同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7,22(5):816.

[3] 黄宏, 邱伟, 朱明,等.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在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和创面组织中的表达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 2016, 32(10):588-593.

[4] 刘风.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皮肤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J].重庆医学, 2017, 46(6):848-850.

[5] 吴标良, 唐乾利, 覃晓洁,等.基于MEBT/MEBO的ERK1/2和p38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足免疫表达关系的研究[J].重庆医学, 2016, 45(36):5069-5071.

[6] 周日兴, 李叶扬, 李罡,等.整合素连接激酶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大鼠皮肤病变及创面愈合中的作用[J].中华烧伤杂志, 2016, 32(4):216-223.

[7] 林凯桑, 范丽君, 王思妤,等.温敏水凝胶负载脂源性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血管新生影响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7, 25(5):449-453.

[8] 武姗, 刘洋, 朱旅云,等.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在糖尿病足创面愈合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7, 25(6):569-572.

(收稿日期:2018-09-06)

猜你喜欢

修复调控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低水力停留时间氧化沟的改造与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