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务系统向虚拟化资源池迁移的指导原则

2018-02-28闫德生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年23期
关键词:虚拟化

闫德生

摘要

本文对业务系统向虚拟化平台迁移原则和方法进行研究,为业务系统虚拟化迁移提供建设指导。

【关键词】业务系统 虚拟化 资源池

1 前言

资源池将IT基础设施作为服务对外提供,通过硬件虚拟化、安全隔离、集中管理和弹性资源调度等技术,将原本静态分配的IT基础设施抽象为可管理、易于调度、按需分配的资源池,提供按需靈活使用各类IT资源的服务。

2 业务系统向虚拟化平台迁移指导原则

2.1 业务系统迁移至虚拟化环境的优先级

根据业务系统迁移至虚拟化环境的难易程度和业务系统类型的价值,排列出虚拟化资源池承载的业务系统类型优先级,其中优先级别高的业务系统类型应首先实现虚拟化或首先迁移至虚拟化资源池中。

级别1:批处理和数据密集型应用

不依赖实时响应的一次性应用

数据和高性能密集型应用(财务风险建模、模拟、数据压缩、图形渲染…)

新的后台管理系统应用

级别2:潮汐性资源需求类应用

新业务活动

具有峰荷应用

周期性网站

具有可扩展性需求的应用

级别3:开发和测试环境

软件开发与测试环境

性能测试环境

非生产类项目研发活动,缩短上市时间

级别4:业务连续性环境

大规模存储备份环境

容灾和备份环境

级别5:桌面生产力

Web 2.0应用

工作组应用

办公套件

电子邮件和日程

级别6:敏感关键应用

任务关键型应用

合规性应用

受保护收据类应用

级别7:传统应用

具备较强的硬件相关性

负载的传统型应用

2.2 业务服务级别设计原则

服务级别应根据标准服务目录提出,划分三档,分别对应不同要求。

业务服务分级目标在于根据各业务系统需求和相关的成本预算将不同业务分成不同的等级,以制定恰当的服务级别目标。通过对资源池不同的资源调配以达到不同的业务服务级别实现不同的服务质量和业务连续性保障。

一般地,根据业务系统对性能和数据连续性要求,可分成三个级别,关键业务系统、一般生产系统和测试、开发平台。

2.2.1 关键业务系统

关键业务系统,一般要求高性能、7*24运行。对于此类系统,一般放置在计算能力最强的资源池内,该资源池原则上不过分配,系统设置为资源预留(CPU,内存)、网络使用独占带宽,存储使用高性能的SSD或FC SAN存储,并配置RAID 1+0保护。系统进行实时或定期备份,部分系统应配置为容灾保护。在所有业务系统中,关键业务系统占比应不超过20%。

2.2.2 一般生产系统

对于大部分业务系统,应该都归入此类。一般生产系统应充分发挥资源池的共享功能,通过设计,将资源池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通常不需要设置资源预留,但可以通过设置资源份额以保证部分系统在出现资源争用时,获得较大的资源分配比例。一般生产系统也应有完整的数据备份、保护方案,以免生产数据丢失。

2.2.3 测试、开发平台

测试、开发平台一般重要性相对较低,在设计时应侧重于成本考量。可以对现有设备进行利旧再使用,一般只需定期备份。但因为测试、开发平台运行不确定性较大,所以原则上,应使用独立的小资源池。如果和生产系统使用同一资源池,那么应对测试或开发系统进行资源限制,以免因测试程序抢占了太多的资源而影响生产系统运行。

3 业务系统迁移一般方法原则

针对IT系统的特点,规模庞大,业务复杂,运维要求高的特点,关于业务系统迁移,建议采用统一规划,分批建设,逐步迁移,配套推进的原则,在迁移过程中特别需要关注个子系统之间数据流向问题,保证降低对业务的影响。

统一规划,指资源池的设计中需要明确长期和近期的目标,在近期规划中应该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在规划思路和设计原则上前后继承,远近衔接。

分批建设,资源池容量上,分批建设,一个周期内需要使用多少,就建设多少,便于节约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逐步迁移,整个IT系统包含若干个子系统,不同的子系统又分为不同的类的服务器例如Web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等,可以按照先易后难的方式,先迁移边缘系统在核心系统,或先迁移Web务器,再中间件服务器等的步骤,平稳推进,在先期迁移和维护过程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配套推进,在整个资源池的迁移过程中,需要初步完善运维管控机制,网络安全机制和配置管理和自动化的机制,为业务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3.1 业务系统迁移一般步骤

3.1.1 通用的迁移过程描述

包括容量规划,虚拟机模板建立,虚拟机建立,应用程序安装或迁移,应用数据迁移的内容。

其中容量规划可以依据专家经验或迁移工具估计或计算原有系统的符合,制定出虚拟机的相关配置。

3.1.2 迁移系统的分类

现有业务系统可以按照服务器的功能类型,分为接口服务器,Web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内存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

3.1.3 非数据类服务器的迁移

遵循虚拟化下Linux的相关优化。

通过应用修改,适应从Unix到Linux的的转变。

在Linux下安装标准化的应用,例如Web服务器,j2ee等中间件服务器。

完成应用程序和配置文件到虚拟化Linux的迁移。

3.2 业务系统迁移前后测试验证

3.2.1 迁移前系统测试

迁移前系统测试包括设计验证测试,资源池功能测试,性能测试,运维操作测试,POC测试等。

在测试中需要重点关注存储和网络的连接是否稳定。

3.2.2 迁移后应用测试

测试包括应用的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

3.3 业务系统迁移其它注意事项

3.3.1 网络可达和带宽

原有物理环境下的服务器和周边其他机器之间存在数据交互,在虚拟化环境下任然需要保持网络可达和能支持足够的带宽。

3.3.2 备份恢复

原有物理系统需要进行备份恢复的设备,需要在虚拟环境中继续通过备份恢复工具进行备份恢复

4 结束语

对资源有标准化X86架构需求,无特殊硬件要求的业务系统才可以采用虚拟机部署。其次,具备业务量有明显波峰波谷状态、业务量不断增长、临时资源需求或需要快速上线的业务系统及原系统使用物理资源平均利用率较低等情况,较适宜在资源池中使用虚拟机部署。

参考文献

[1]罗承阳.虚拟化安全建设[J].信息与电脑,2016(12).

猜你喜欢

虚拟化
基于OpenStack虚拟化网络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对基于Docker的虚拟化技术的几点探讨
虚拟化技术在CTC/TDCS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技术创造中的应用
浅析虚拟化技术的安全保障
H3C CAS 云计算管理平台上虚拟化安全防护的实现
基于SDN的网络虚拟化平台及其隔离性研究
高速公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应用与探讨
基于Citrix的桌面虚拟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存储虚拟化还有优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