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话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02-28王龙浩

商业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结构性改革供给侧

王龙浩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供给侧改革主线就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通货膨胀率持续高涨、失业率不断上升问题进行过供给革命。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美国的供给革命在时代背景、政策内容、取得的成效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审视发达国家的供给革命,进一步论证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性、价值性和重大理论创新性。

[关键词] 供给侧;供给革命;结构性改革

[中图分类号] F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2-0110-02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三次提出并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就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发达国家的供给革命,在时代背景、方针政策、成效等方面差异巨大。因此,在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思维和强有力的认知理解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近年来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概况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概念,主要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2016年1月2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开始着手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国家层面来说,为了更好的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社会层面来讲,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平稳高效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繁荣。从个人层面来讲,就是为了让每一位中国人民都成为世界上顶幸福的国人。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这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决定着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的含义简单的说就是一个整体中的某一部分。这样结合供给侧的四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我国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哪里呢?一提起劳动力,我们会很自豪的说中国人口众多,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是,最近几年,这种说法在逐渐淡化,人们似乎认识到了哪里出了错。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是否够用,和人口数量没有关系,和人口结构有关系。一个国家劳动力是否够用,取决于该国的人口结构,也就是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中国虽然人口总数大,但劳动年龄占总人数的比重小,所以中国劳动力非常短缺。中国的劳动年龄是18岁到53岁,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的53%,并且还在迅速下降,预计到2020年将下降到50%,美国的劳动年龄是15岁到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数的63%。从劳动年龄占总人数的比重看,中国排名世界倒数第一。关于土地,毫无疑问,世界上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并不是中国。从我们近几年的国家政策,保障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工业用地用多少补多少,再加上我国土地资源的污染、荒漠化等问题,我们有价值的土地资源正在减少。资本,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一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范畴,它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今天,资本泛指一切投入再生产过程的有形资本、无形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关于人力资本,我已不需要在过多强调,前文中已有说明。我国积极倡导并着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经济全球化建设,就是为了更好的走出去,让沿线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这一过程中,国内投资固然不少,那么国际投资也就不言而喻了。既要引进来,又能走出去,引进来重要还是走出去重要呢?这才是我们今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应该着重探讨的问题。目前“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世界上65个国家和地区,阵容之庞大前所未有,“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让我国在世界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世界人民希望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在走出去的路上,我们会愈战愈勇。

二、中美比较

(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美国供给革命时代背景

我国时代背景: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年下滑。在外需层面,全球出口增速10年间见顶回落,而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促使低端制造业不可避免的向东南亚转移。在内需层面,近年来,2011年人口结构首次出现拐点,2012年人口抚养比见底回升,2013年房地产销量增速持续下行,投资增速持续下降。2015年以来中央人民银行5次降息降准、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规模超过2万亿,但投资依然萎靡。而在消费领域中,呈现出的则是较为明显的供需错配:国内消费增速每况愈下,海外市场中,中国居民消费逐日巨增。航空运输中,国内航空客运增速缓慢下行,但跨境出游却持续高增长。这意味着,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并不在短期需求,而在中长期供给。

美国时代背景:“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制定由自由派(liberal)意识形态主导。美国政府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加,同时加强对经济的管制以抑制垄断等各种市场失灵问题。美国政府在上世纪采用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政策,并把经济的好转寄希望于此。因而频繁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希望借此大力刺激经济增长。这些政策促使美国政府规模的不断扩张,70年代末美国联邦政府总支出占GDP比重达到约25%,相对“二战”结束时翻了一倍。由于美国当局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过度依赖,美国通货膨胀率不断攀升,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70年代居然演变成通货膨胀率持续高涨。更糟糕的是,失业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也在不断上升,造成了经济一发不可收拾的状况。在这些自由派政策下,美国未能避免上世纪大萧条悲剧的重演。endprint

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美国的供给革命在时代背景上的共同点是国家经济增速下降,市场活力不足,经济萎靡。不同之处在于我国是为了解决国民需求,而产品供给跟不上消费者要求这一现状。美国的供给革命是为了解决通货膨胀率持续高涨、失业率不断上升的问题。

(二)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美国供给革命政策

1.我国采取的政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一种变革,改与变的内容就是我们当前社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坚持“三去一降一补”,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2.美国采取的政策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美国第40任总统,持强烈保守主义立场,以压倒性优势当选。供给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大范围大幅度的减税、解除对部分行业的竞争管制,不同程度上削减社会福利。其中,减税是本次供给革命的核心。时任政府曾宣称,“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政府恰恰就是问题的所在。”采取措施缩减政府规模、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美国的供给革命采取政策上的共同之处在于通过不同方式的减税政策增强市场的活性和经济的复苏能力,都是为了解决供需失衡的短期宏观经济问题。区别在于减税的方式和方法,政府在这项措施中所担任的角色以及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第一产业至第三产业,从实体经济到数字化经济。我们的改革是一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变革。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无数种,那么如何评价这千万种的方针政策呢?从两个不同体制国家的初心和历史使命这个角度,或许我们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三)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美国供给革命的成效

1.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取得的成效

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了新局面: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内经济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保持中高速增长速度。“十二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就目前来讲,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逐步健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等方面开创崭新局面。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明显增强。改革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促进了人民的生活改善狀况。从贫穷到富有,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从八国联军到八方来贺,这就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光辉成果。

2.美国供给革命取得的成效

美国第40任总统任内,供给革命使得美国“滞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滞涨”问题的解决主要归功于货币紧缩政策,这个政策由时任美联储主席沃克尔提出。里根任内的经济增长是复苏性质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只是其催化剂。更加让世界人民不理解的就是美国第40任总统任内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大幅膨胀,膨胀的速度完全失去控制,占GDP比重提高了一倍以上,政府财政支出使超级大国美国一举沦为全球最大债务国。

我们要把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美国的供给革命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进行评价,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坚持用历史观去评价过去的人和事。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进行时,改革的领域和改革的策略一直在不断发展,当我们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了第二个百年计划的时候,我们坚信历史会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诚恳的评价。

三、结论及建议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国家的供给革命,可以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从目的上,中美两国都是为了促进本国的发展。但从国家背景、采取的方针政策和最后取得的实际效果,尤其是采取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问题上来看,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适合全世界人民和社会的需求,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更加体现了一个世界大国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处于两个一百年计划的交汇期。我们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策略,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弘扬“一带一路”的倡议,增强大国的担当感和使命感,稳步推进“十三五”规划,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更加全新的局面。

我们初心不忘,使命担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两个一百年计划的交汇期,必将长期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走改革开放之路和强国之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使我国人民成为世界上顶幸福的人民,使世界人民亲如一家。

[参考文献]

[1]张银平.“供给侧改革”是面向全局的战略性部署[J].北方经济,2015.

[2]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公安报2016-03-16.

[3]袁广林.供给侧视野下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6).

[4]车海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逻辑[J].中国发展观察,2015.

[责任编辑:史朴]endprint

猜你喜欢

结构性改革供给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基层民事检察之进路
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法律研究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