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燕尾海角的小木屋看设计中的理性与感性

2018-02-28HanBinSunChi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2期
关键词:柯布西小木屋小屋

■韩 斌 孙 迟 Han Bin & Sun Chi

(1.2.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68)

设计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再创造,在这种创造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各种因素来让这个创造具有合理性与实用性,设计师们常常把如何设计作为学习的对象,无论是前期的设想构思还是后期的落实实施,感性和理性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 设计的阐述

设计是一种表达,设计师通过专业的技法,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对世界的情感,将头脑中的解决方案通过文字或图形或实物等媒介表达出来,以影响整个世界。

设计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无论是建筑、工业还是平面设计等领域,大部分设计师所做的工作就是解决问题,在原本的基础上开创一种新的模式,即设计是否具有“功能性”[1],或是在现有模式基础上做些调整,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着设计师的设计能力。设计是提出正确的问题,这个世界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与各行各业相结合从不同角度给予解决方案。举一个例子:对于环境污染,在政治角度,设计师应了解相关政治政策和制度,在设计中积极推进遵循保护制度和赏罚政策。在基础科学领域,设计师需要思考如何降解污染源,并研究底污染的能源材料在设计中的使用,使资源循环再生,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海绵城市这一模式的发展。在艺术领域,设计应遵循形式美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与环境污染相关的语言符号,引人深思,使人们在这一问题上产生共鸣。对于设计师而言,首先是需要通过其特有的敏感度认识并提出问题,区分哪些问题更加重要,并积极配合所在领域的成员一起寻找解决方案。设计师本身可以活跃于政治、工商业或艺术领域等多个领域,根据其受过的训练对人、对社会形成的独特见解来发掘问题,引领社会朝着一个更“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

2 关于理性与感性

人是一体二面的,本身就具有两面性,理性和感性也是人性双面性的体现,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对人精神上感性的进一步认识。人的认识要进行两次飞跃,第一次就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平时的生活中,理性是目标原则,指引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帮助我们达成目标,感性则是把每一个感受都表达出来,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经历,有故事,有感受,才能有思考,比如你要写出“感时花溅泪”这样动人的诗句,单单理性是写不出来的,必须加入感性的理解与思考方式。而只有感受却不遵循诗句的创作原则一样无法把诗句的字词凝练表达出来。

3 对理性与感性在设计中的认识

3.1 感性是设计的基础

感性思维是自由的没有限制的,他可以通过我们大脑的想象与联想重新构造出新的事物形象与想法理念,因此感性主导了我们设计过程中的创作构思阶段,当我们开始进行设计时,首先产生的就是对这一设计问题的感受,在对一件事物进行判断时,感受起了重要的作用,当人们身处于一个空间之中,注意到的并不是空间中精致的装饰,舒适的家具,又或者是点缀的恰到好处的绿植,而是空间的整体氛围带来的感受,感受到的氛围对了,那这个设计就是成功的,一个好的空间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对空间的理解,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使人们产生共鸣。

3.2 理性是设计的深度

日本设计师佐藤大师说过:设计,是99%理性+1%感性。设计不只是天马行空的创作,还需要缜密的逻辑和科学方法,理性即合理,将大脑中对需要设计的事物进行构思、联想对产生的新事物与想法进行深化,使这些理想化的概念变为现实,把天马行空的想象真正的在我们生活中展示出来。比如理性科学的眼光可以通过逻辑思维来体现--比例与尺度--黄金分割、3等分、1:1等原则。理性反映了设计师的设计思路,每一个设计都应该是有理可寻、有源可溯的,反真实的设计固然十分具有魅力,但基于现实的东西才能真正的立足于生活。

■图1 感性和理性的运作机制

■图2 燕尾海角的小木屋外观

■图3 燕尾海角的小木屋相关图纸

■图4 柯布西耶的工作台

■图5 工作中的柯布西耶

3.3 感性与理性在设计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发展

设计本身就是一个思维延伸过程。设计过程根据思考方式可分为推导式设计和发现式设计两种。也就是理性启发的设计过程和感性启发的设计过程。从包豪斯以来的现代设计体系都是建立在推导式设计的基础上的,而一些传统的园林设计像日本的枯山水就是一种发现式设计体系[2]。感性主导的发现式设计对设计灵感更有启发,理性推导的现代设计则更为严谨,更为实际。不论是推导式设计还是发现式设计都只是当以某种思维开始构思,而不是单纯的从头到尾都用一种思维,推导式依然需要感性增加艺术感,发现式也同样需要科学方式进行落实。因此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感性与理性相互交替相互融合不断得到发展的过程(图1)。

4 从柯布西耶的作品燕尾海角的小木屋看理性与感性

“功能主义之父”勒·柯布西耶推崇工程师的理性,但同时又把建筑看作”纯粹的精神创造”,一再强调建筑师是造型艺术家[3]。他迷恋几何与线条,但在色彩和对女性身体的表达上却颇有浪漫的情感和诗意。在他早期的设计构想中,常常有着一种柏拉图式的理想主义,深陷对原型的迷恋和追求。这使得很多想法在后期的实现中很难完整推进,甚至走形或几乎被自己推翻。我们似乎已经习惯柯布西耶那种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的一丝不苟,而忘却了他同样是画家、艺术家。事实上他游走在不同的尺度转换之前,也斡旋于不同的角色扮演之间[4]。设计本身就应该是站在多角度不断推敲不断完善的。在1908年11月22日的书信中,他曾说到:“作为一名建筑师,必须有一颗辩证的脑袋:既要有缜密的逻辑,又要保持对造型的热爱;既要有理性,又要有情感;既要博学多识,又要不失对艺术的鉴赏力”[5]。柯布西耶最让人动情的作品莫过于他度过人生最后时光的燕尾海角的小木屋,小屋坐落于法国地中海海滨,是他送给妻子的礼物,也是给自己生命最后的归宿。小屋周围是长满植物的坡地,与环境相结合小屋的外观也是粗狂的、原始的,没有经过加工的木材搭建了小屋的框架,小屋的表面的原始的树皮,还有窗框都与环境相一致(图2),这无疑体现了柯布西耶所倡导的自然法则,更符合柯布西耶晚期脱离世俗喧嚣,追寻精神平和的追求。一个好的室内设计即是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因此现代室内设计越来越重视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6]。

除去小屋的外观,小屋的内部是一个16平方米的方盒子(图3),没有任何空间的分割,在柯布西耶的设计图纸上,只摆放了几件生活用的家具,柯布西耶设计的过程体现着他所崇尚的模度[7],看似简单的家具摆放方式中演绎了严密的数学理念与逻辑思维,柯布西耶通过家具的摆放把空间分割成风车形状的序列,加强了每个空间中的连续性,使空间的每一个尺度都符合人行为活动的基本尺度,空间中有6个开口,入口处、卫生间、4个不同窗户的开口,把这6个开口两两相连会发现这三条线交汇于一点,而这一点刚好是柯布西耶工作台的位置[8](图4),也就是说当柯布西耶坐在这里工作时可以看到这六个位置的情况,即是否有客人来访,窗外发生了什么,以及卫生间是否在使用中。柯布西耶的作品都是一场“几何游戏”,对空间划分的数字精确程度没有丝毫偏差[9],柯布西耶的逻辑性不襟令我们所叹服。但其理性的背后也存在着感性的思考,入口处螺旋形动线的转弯就是一处充满感性的设计,柯布西耶执着于海螺的螺旋纹路,并运用到了多个设计之中。

小屋中的光线也是我们值得探究的部分,柯布西耶的窗的设置十分巧妙,窗的高度、大小不同,光线照射的多少和位置也不同,每个空间的亮度就会产生变化,在小屋中工作区最亮,洗漱区次之,紧接着是卫生间,休息区是最暗的,亮度对空间再一次进行了划分,方盒子也不再是单一的毫无秩序可言。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光线在空间中的交错、穿插,更体现了一种交错纵横、变化莫测的艺术效果,不同的照明效果会使空间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进而对空间进行有效的划分[10],让人们对时光产生深思,这是柯布西耶对小屋的一种精神赋予,是他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的一种思考与总结。最简洁的小木屋里却包含了最复杂的情感与哲思,这大概就是小木屋最动人的地方。柯布西耶经历了古典主义像现代主义的转变,但无论是注重形式美的古典还是逻辑科学的现代,他设计过程中的感性和理性都是一直存在的,起初他想设计一个精神的庇护所,于是他设想了他心中所认为的安身之处,有海、有阳光、清晨阳光会洒在工作台上(图5),而他可以随意的在此创作,画画。当有了这一初步想法之后,他通过分析、研究把现有实际情况与联想相结合,让想象到的的创意点更接近现实,在实现前者的过程中又不断出现新的想法,接着再通过理性分析研究想法是否可以实现,把想法落实,我们所看到的成熟的完整的设计必然是经过无数次想象与推敲,无数次的感性和理性相互制约、相互结合所得来的[11-12]。

5 结语

在设计过程中,即遵循形式美又注重科学性的才是完整的设计,形式与功能应形成完整的统一体来展现于人们面前,室内设计的重要任务是在合理把握功能基础上去提炼对形式风格的追求。优秀的设计师应是感知丰富的,并会运用理性的技术去表达他所感知到的世界,我们应该把握正确的设计方法,认识感性和理性在设计中的关系,运用两种不同的思维创造和规范我们的设计,让我们的设计不断地完善和成熟。还需要更多的深度研究,为优化家具设计与制造过程,丰富家具形态美感提供更多指导意义。

[1]冯宪伟.刍议住宅室内设计的发展与革新[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10):74-75.

[2]刘敬东.艺术设计方法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3]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江苏:江苏技术出版社,2014.

[4]汪芳.人生最后的16平方米——柯布西耶的建筑哲学与海角小木屋[J].住区,2016,(04):100-105.

[5]顾孟潮.品味柯布西耶[J].读书,2009,(05):96-99.

[6]孙迟,马杨.室内设计中人与自然的设计之道[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9):106-107.[7]赵中华,王琼.“模度”在柯布西耶小住宅作品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0):1-2.

[8]顾荣明,陈苹.极小生活——柯布晚年住所分析[J].江苏建筑,2008,(06):7-13.

[9]方怡文,张乘风.勒·柯布西耶设计中符号学语义的批评与评价[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9):9-11.

[10]阚壮,袁哲.居住空间功能布局再设计的方法探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9):116-117.

[11]杨淘,李浩坚.设计中的“理智”与“情感”——浅析艺术设计中理性与感性的交触[J].设计,2016,(15):72-73.

[12]刘遨洋,杨毅,刘敬东.论室内设计中的功能与形式[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10):72-73.

猜你喜欢

柯布西小木屋小屋
春天的小屋
《草原上的小木屋》——拓荒者的奇妙之旅
勒·柯布西耶:建筑是最高的艺术
光辉之下—柯布西耶的一生
波比建小屋
春穗奶奶的小木屋
勒·柯布西耶——色彩的交响乐
天津大学学术会议论“后柯布西耶时代”
山中小屋
交友小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