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视频=?

2018-02-28赵瑜

大众电视(蓝天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头部受众领域

赵瑜

互联网是一个特别容易产生新词汇、新概念的领域,但如果某个概念能够吹个两至三年仍不绝于耳,这事儿基本就靠谱了。

以网剧为例。2014年我受邀参加一个影视论坛,对谈的嘉宾全是风华正茂的视频网站总监,当时的话题是“网络自制剧元年”。当年视频网站拿得出手的自制网剧不过是《屌丝男士》、《废柴兄弟》。但是经过三年的锤炼,纯网剧已无需再通过几个论坛、几场对话来自我吹嘘,时至今日我们谈论的是台网关系的倒置,是大IP剧的先网后台,是纯网剧的异军突起。

如果按这个定律计算,2016年开始鼓吹的“知识付费”今年恐怕也能真正落地。三大视频网站的野心是,全年VIP收入超过1亿元。

当视频网站的用户节节攀升,纯网作品口碑提升,我们不禁思考,互联网的魅力到底是什么?互联网视频优于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个人认为,互联网+视频最大的魅力或核心竞争力就在于突破了线性传播固有的版面限制,因此对不同受众偏好的包容性就格外大,运营风险相对降低。

2017年互联网视频在大综艺和电视剧两个战场对电视台发起全面挑战。《中国有嘻哈》的成功,打破了网络综艺脱口秀的霸屏之势,也让纯网综的制作成本突破了2亿元的门槛。复盘这一节目的成功,多少觉得有些费解。毕竟嘻哈音乐相对小众,节目的整体构架也没有突破主流音乐真人秀的基本要素,这类节目放到电视渠道风险极大,江苏卫视早年悄无声息的《盖世英雄》就是一例。但目前的情况是,当网络口碑被90后人群深入影响之后,当大部分拿着保温杯的“资深”受众特别担心被时代抛弃的时候,网络分众内容向主流人群过渡的能力增强,从而再次反哺网络点击率和作品影响力。

网剧也是如此。去年有两类纯网剧声量

媒介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构建一个比现实更真实的拟态环境,我们即将面对的媒体环境是一个消灭了二次元和三次元差异的世界,是一个几乎重构了时间和空间的场域。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声称不再看电视的今天,我们对“电视是什么”产生了诸多新的困惑。那就让我们尝试用更多元的眼光看电视,来一次多次元头脑风暴。来,年轻人,让我们一起!聊聊电视。较大,一类是以《白夜追凶》、《无证之罪》为代表的刑侦悬疑类网剧,一类是《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你好,旧时光》等一批青春校园剧。这些剧的共同特点就是受众画像清晰,节奏明快,至少集数不会让人感觉特别焦虑。这类网剧的年龄分层和性别分层较为清晰,比我更加德高望重的朋友们除非是出于研究目的,一般不会是《小美好》的拥趸,甚至不少压根没听说过这些剧。但这种分层聚焦性,并不影响上述作品在自身的舒适区形成长尾效应。

这些都是电视台很难做到的。早在20年前电视研究领域就参照海外经验,提出频道专业化的呼吁。但是在线性媒体的基本技术条件和受众规模限制下,频道专业化的运营风险很大,至少对于当年的省级卫视而言,没有几家会主动选择分众领域。

全国性电视台热播的节目往往需要满足从4岁到80岁观众的需求,这种合家欢的口味要求连中央级媒体都难以招架,生生地把《春节联欢晚会》逼上了众口难调的境地。某种程度而言,全国性电视台的战场就是头部内容刺刀见红的激烈角逐,必须追求最大规模的受众和商业价值。这一层次的竞争,无疑是最为残酷的。在这场消耗战中,每一个仍然保持旺盛创作激情的电视台,都是值得尊敬的。

单纯作为一种传播介质,网络渠道并没有对电视造成全面的升维打击。视频网站迄今尚未实现盈利,恰说明这个战场的残酷程度。但是面对未来,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非线性传播的特性极大扩展了播出“库存”,也让分众化传播成为现实。虽然视听行业总体仍然是头部内容角逐的疆场,但是网络环境能够将竞争领域细分为不同层次,做到一个细分领域的头部比全民意义上的头部容易很多,这也是网络综艺和电视剧单点突破的基本逻辑。

网络+视频=多元头部市场!这是网络给视听领域带来的机遇,也是电视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

猜你喜欢

头部受众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自动驾驶走向L4 企业头部效应显现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