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芍药居大厦综合布线工程质量保障

2018-02-27符勤祖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35期
关键词:综合布线测试

符勤祖

摘要:该文主要阐述对芍药居大楼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介绍综合布线测试的方法及测试内容,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测试和评估,芍药居大厦的综合布线系统满足后期应用要求。

关键词:芍药居大厦;综合布线;测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5-0244-03

1 概述

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深入,人们的工作已经离不开网络,而提供局域网服务的基础是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综合布线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网络服务的质量。因此,如何有效的管控综合布线工程质量,为工程竣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芍药居大厦由三栋楼组成,A、B座共有信息点7600点,C座共有信息点3800点,由于后期网上运行的应用是海量数据处理及解析,数据量和运算量较大,网络数据交换频繁,对数据传输的质量、可靠性、延时等指标要求比较高,任何网络瑕疵都会影响网络运行效率,甚至导致网络数据传输失败。据网络故障分析资料表明,70%左右的网络故障是由于综合布线质量原因造成的。下面就如何管控综合布线工程质量展开论述。

2 工程质量管控

本文根据工程实际,就芍药居大厦三栋楼的综合布线工程,采取随工检查、楼层布线抽测到最后所有布线全部测试,使工程每个网络端口的质量都达到TIA-568B标准。

2.1 检查内容

检查就是对综合布线系统进行外观及布线施工过程是否按规范进行、是否符合标准。本次施工检查的内容如下:

1) 线槽的安装、走线、线缆捆绑;

2) 模块的安装、打线;

3) 线缆的标识、标记。

采取的方法是随工检查,即在施工过程中逐一工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下是我们在现场检查时发现的主要问题:

1) 从工位到弱电间的布线均无完工标识;

2) 新增工位的布线均未上弱电间线架;

3) 弱电间线架无完工标识;

4) 工位到弱电间的布线均未上线架;

5) 弱电间垂直线缆铺设捆绑方式不符合施工标准;

6) 部分线没有进线槽;

7) 部分线端接裸露过长;

8) 部分安装面板不紧固;

9) 部分墙上的模块端接好后未安装到位,吊露在外,无保护。

2.2 测试内容

测试就是采用国际认证的测试仪FLUKE DTX—1800电缆测试仪对综合布线系统的永久链路进行测试,主要是检查综合布线施工作业是否规范、符合标准,采用的线缆、模块质量是否合格,所进行的综合布线系统是否满足后期应用要求。

2.2.1 测试标准

本次测试采用TSB-67标准,该标准包含了验证TIA-568标准定义的UTP在布线系统中的电缆与链接硬件的规范,测试参数包括链路長度、衰减和近远端串扰等。

2.2.2 测试参数

链路的测试主要分为连接性测试和电性能测试。

连接性测试:又称为验证性测试,主要测试链路的安装是否存在物理性链接错误。包括开路、短路、错对、反接、缠绕等测试。

电性能测试:即认证性测试,为布线测试的主要能容。主要测试链路中的线缆性能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如近端串扰、插入损耗衰减、等效远端串扰等。

2.2.3 测试内容

2.2.3.1 布线接线图测试。

验证性测试,确保一端一针都能与另一端相应的针对应。验证链路导线的线对是否正确判断是否有开路、短路、错对、反接、串扰等情况。

短路(Short),两芯或多芯的短路;

开路(Open),是否与远端导通;

错对(Cross),交错是指远端的两个线对位置相互对调;

反接(Reverse),反接是指线对的一端极性相反;

串绕(Split),分岔指各芯线是以一对一的方式导通的,但物理线对位置分开。

2.2.3.2 电缆长度测试

链路长度的测量为绕线的长度而并非物理距离,其所允许的最大长度测量误差为10%,根据标准,永久链路长度为90米,通道为100米。

测量双绞线长度时,通常采用TDR(时域反射分析)测试技术。测试仪(DTX)从电缆一端发出一个脉冲波,在脉冲波进行时,碰到开路、短路等不正常接线等阻抗时,部门脉冲能量就会反射会测试仪。而依据来回脉冲波的延迟时间及已知的信号在电缆传播的VNP(额定传播率),测试仪就可以计算出脉冲波接收端到该脉冲返回点的长度。

2.2.3.3 衰减、插入损耗

衰减是信号在沿电缆传输时出现的能量损失,它是由电缆电阻产生的电损耗以及电缆材料中能量泄露引起的。衰减是一种插入损耗。一条链路总的插入损耗是电缆和布线部件的衰减总和。衰减量由布线电缆对信号的衰减、连接器对信号的衰减和通道链路模型加上跳线对信号的衰减量构成。

造成衰减故障的因素很多

l 电缆长度过长电缆越长链路衰减越明显;

l 阻抗不匹配的反射阻抗过高会损耗信号的能量导致衰减过大;

l 温度越高衰减越大;

l 电缆材料的电气特性和结构。

影响:衰减过量会使链路传输数据不可靠、发生数据丢失的情况。通过测试环路电阻、电缆长度和阻抗是否匹配能有效定位衰减故障。

2.2.3.4 衰减串扰比

衰减串扰比(ACR) 是衰减的信号与串扰的差值,即出爱建串扰比ACR=近端串扰—衰减,ACR值体现的是电缆的性能,即在接收端信号的富裕度,因此值越大越好。

2.2.3.5 近端串扰

近端串扰(Near End Cross-Talk (NEXT))是指在UTP电缆链路中一对线与另一对线之间的因信号耦合效应而产生的串扰。当串扰信号过大时,接收器将无法判别信号是远端传送来的微弱信号还是串扰杂讯。

近端串扰用近端串扰损耗值dB来度量,近端串扰的dB值越高越好。近端串扰类似于噪声干扰,当干扰信号足够大将会破坏原来的信号,错误地被识别为信号。影响到站点间歇的锁死和网络的连接完全失败。

近端串扰是众多指标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对高速局域网来说,其影响非常大。双绞线的两条导线绞合在一起后,因为相位差180而抵消相互间产生的信号干扰,绞距越紧抵消效果越好,在端接施工时,为减少串扰,打开铰接的长度不能超过13mm,同时,在拉线时用力要均匀,避免强力拉抻。

2.2.3.6 综合近端串扰

综合近端串扰(PS NEXT) 指线缆中一個线对(被干扰对)受到其他所有线对(干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的总和。它是一个计算值,适用于2对或2对以上的线对同一方向上传输数据。

2.2.3.7 等效远端串扰

远端串扰和近端串扰类似,是指信号在接近电缆远端处所感应到的从发送线对感应过来的串扰信号。因为信号的强度与它所产生的串扰及信号衰减有关,在远端时串扰信号已经衰减到很小,所以远端串扰影响不大。而等效远端串扰是指线对上远端串扰损耗与该线路传输信号的衰减差,即等效远端串扰=远端串扰—衰减

2.2.3.8 回波损耗(RL)

回波损耗是线缆阻抗不匹配而使信号在电缆中传输时被反射回来的信号能量强度。在链路中这类故障主要同链路的阻抗变化有关,可以采用TDR技术定位。回波损耗会导致信号耗损、失真,降低链路的传输性能。回波损耗=发射信号/反射信号,回波损耗越大则反射信号越小,表示链路电缆阻抗一致性越好。因此回波损耗越大越好。

2.2.4 测试方法

采取二步走方法,第一步抽测,我们采用抽测2个整层100%信息点和其他各层抽测30%信息点,这样可以较好评估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线质量,测试结果可以明确告知施工方,问题集中在什么地方,是什么问题,由于施工人员工作习惯、干活粗细不一,熟练程度不一,问题体现也会相对集中,有了测试结果及整改建议,整改速度会大幅提高,整改效率也较高,大大节约工程整改进度;第二步是最后全测,作为验收的依据。

2.2.5 测试分析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出相应的问题所在,为整改提供整改建议及依据,以下是我们测试中发现的部分典型问题,现逐一分析。

2.2.5.1 开路

这种情况一般为打线时用力不当,没有打牢造成,建议重新打一遍。

下图1是我们测试到的5层第208号信息点的情况,从图上可以看出,4号、7号线是断开的。

2.2.5.2 反接

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工程师在打线时马虎,接错线导致,需要剪断重新打接。

图2是我们测试到的5层第196信息点反接情况,从图上可以看出,4号线端接到5号线上,还有2、3、5、6号线是断开的。

2.2.5.3 近端串扰

从图3、图4可以看出,12-78线对在频率187MHz处近端串扰余量为-4.8dB,说明线对12的信号传输对线对78产生了较强的干扰,这种情况是由于双绞线电缆在端接模块时,线对扭绞不良引起的,应采用重新端接的方法解决。

2.2.5.4 衰减串扰比

从图5、图6可以看出,78-45线对在频率1MHz处达到了-13dB,由于衰减串扰比ACR =近端串扰-衰减 (dB),显然,信号衰减很厉害,同时,近端串绕也不好,这种情况我们推断是由于双绞线电缆接触不良引起的,解决办法是重新端接线缆模块。

2.2.5.5 回波损耗

从图7、图8可以看出,线对45在频率145.5MHz处回波损耗为-0.4dB,说明,在链路中电缆的阻抗发生变化,或模块端接不好,或是由于施工中对电缆施加的拉力不当造成。通过重新端接或许解决问题,如果故障依然,则需要重新铺设。

2.2.5.6 测试通过的样本

下图9为测试通过的样本图,从图上看,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测试余量都还可以。

3 结论

我们对芍药居大厦A、B、C座三栋楼的综合布线采取随工100%检查,边施工边检查,边整改,有效保障了布线的规范性;通过三栋楼信息点进行了2个整层的100%信息点满测,其余楼层信息点进行了30%的抽测,计算信息点的通过率,以检验工程的质量,在实际满测的2个楼层里,通过率为90%。其余30%抽测的通过率为86%。从结果看,情况还是不错的,把测试结果及整改建议交给施工方进行整改。最后,在进行一次完整的全部信息点测试,合格率达到99%,整改后合格率100%。通过对检查、抽查、全部测试三步走方法,从结果看,提高了工程效率,保障了综合布线质量,使验收一次通过,更重要的是工程投入使用后至今未出现过因综合布线质量影响网络使用的问题,验证了我们的综合布线工程质量管控方法实效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东.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电气性能测试与研究[J].现代建筑电气,2013,4(6):1-3.

[2] 白丽红,范孝民.办公楼综合布线水平子系统工程测试[J].办公自动化:学术版,2013(5).

[3] 徐旭东,马锡坤,刘安滨,等.新建门诊楼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认证测试[J].中国医疗设备,2008, 23(11):64-65.

[4] 武庆生.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中)[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1999(1):25-29.

[5] 张项辉,陈风叶.综合布线技术的应用及实施探讨[J].中华民居旬刊,2013(24).

[通联编辑:代影]

猜你喜欢

综合布线测试
幽默大测试
幽默大测试
幽默大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高职院校综合布线技术实训室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