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注,阅读教学的“点石成金”之术

2018-02-27周达莉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点石成金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周达莉

[摘要]批注是一种研究文本的阅读方法,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用文字与文本开展创造性对话的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方法,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分享他们独特的阅读体验,从而实现师生、生生和文本间的深度对话。

[关键词]小学语文 批注 阅读教学

批注是学生在阅读时,用合适的文字与文本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让学生在读书时做记号当成学习过程中可推介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凭借批注进行阅读交流,从而实现师生、生生和生本三者间的对话。将批注广泛地运用于语文教学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以兴趣为抓手。让学生感受批注阅读的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阅读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自主阅读需求。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一)在教师引领中产生兴趣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具有独特的完美形象,我们要抓住时机与学生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批注呈现给学生欣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神经,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例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分享《西游记》中的精彩批注片段,学生争先恐后地讲述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的不同性格特征,尤其是对白骨精的表述更是淋漓尽致。此外,我还特地向学生推荐其他名著书目,要求他们阅读时写批注,记感悟,时间一长,学生便逐渐学会了名著阅读,形成了自己读书的好习惯。

(二)在实践操作中激发兴趣

阅读教学中,批注教学的重点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首先要“选”,甄别合适的文本来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因为不是所有文章都适合批注的,而选择适合批注的点,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读”,要把略读和精读有机结合,要特别重视文本中的字词句段,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潜心阅读有所感悟,“因文定义”,而不是“因师定义”“因书定义”。只有教学有法、教学得法,学生的兴趣才会自然而生。

(三)在交流活动中保持兴趣

学校要经常组织读书活动,创造机会、搭建平台给学生开展批注展示活动。教师和家长要适时对学生进行肯定和点赞,培养学生持久向上的阅读信心。毕竟小学生还很单纯,很想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肯定,这样才有满足感。如何让自己做的批注有效、美观、更有吸引力,我在班级“小书童”的使用过程中,让不同小组的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批注,用不同的符号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开展精美批注展评。在活动中,学生收获的是阅读方法,借鉴了别人的感受,自然能有不同的阅读体验。因此,此项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二、以鼓励为动力。教给学生正确批注的方法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平时如果遇到好文章,可以把里面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悟,这样可以收获阅读的动力。长期坚持,便能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是基础,注重熏陶培养,是传承文化的一种实践,也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一)教会学生批注的方式

1.符号批注。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可将文章的重点、难点和引人入胜的地方用不同符号做不同的标记。例如,在教学《云雀的心愿》时,我让学生用直线画下云雀妈妈的话,用双横线画出小云雀的话,该方法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中不同人物语言的理解。在教学第三部分时,我让学生在关键的词语下面用圆圈标记。在这段话最后一句时,引导学生用黑点标出大水库。在阅读第13自然段时,让学生把不理解的地方用问号标出,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当然,为了看起来更直观,形象,可以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记号作标注。

2.文字批注。文章中的精彩地方,可适时地让学生用文字记下自己的感悟,根据自身情况,可多可少,可深可浅,但一定要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写感悟批注时格式不定,可以在文章的末尾,中间,开头等。例如,我在教学《三顾茅庐》时,有的学生在课题旁写道:刘备三次到茅草屋去拜访诸葛亮。文章第五自然段在刘备说话旁,有学生这样写道:诸葛亮对于刘备来说非常重要!刘备就是鱼,诸葛亮就是水,哪有鱼儿能离得开水呢?

(二)鼓励学生正确运用批注

通常情况下,批注教学我要求学生做好三部曲。

1.课前预习写批注。首先是上课前要阅读文章,提前对生字进行识别,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进而对字、词、句、段进行消化,如有不理解的词,可以用问号标注,亦可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的一些文字兼美的句子,学生可以用喜欢的文字写下来。例如,我在教学《二泉映月》时,就看到有学生在“藤萝摇曳”这个词的右上角用问号标出,说明他还不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经同伴帮助,他理解了,用删除符号把问号删了,把意思标注在旁边,这就是学生们课前真实的预习。自主写批注,不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学生尝到了预习的甜头,日积月累,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进一步深入阅读夯实了基础。

2.课堂学习写批注。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尤为重要,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借助文章的情境,有条不紊地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阅读感悟应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可超凡脱俗,不拘形式地表达。这样让学生知道写批注还可以不拘小节,给他们营造广阔的思维空间。

3.课后拓展写批注。在学习文章后,学生或多或少都会被各种各样的情绪所感染。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便会文思泉涌,跃跃欲试。例如,在学习《螳螂捕蝉》时,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主旨后,我让学生在课题旁做批注,学生自然会写出诸如“少年勇敢、机智的品质”一类的词句。当然,学生做批注要讲究规范,标记的点、线须一致,书写要认真端正。在作批注时,教师还要适时进行引导、提醒:只有自己的书籍报刊,才能自主地进行随意批注。

三、注重体验。在批注阅读中学会个性化解读

批注式阅读属于主观式解读。我们培养的学生应有健康个性。在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使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例如,《理想的风筝》一文的结尾处,作者用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或是感情的延续。此时,我相机点拨:假如你是文章的作者,你还会说些什么呢?学生思考片刻,文思泉涌。一位学生写道:我和刘老师,还有他的孙子在学校的草坪上一起放风筝,虽然刘老师的行动不利索,但还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另一位学生写道:虽然刘老师过世了,但他身残志坚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引导学生批注课文只是为了使学生不依赖书本,不畏惧权威,敢于质疑,但绝不是否定文本。阅读是学生個性的唤醒,学生“误读”作品也是允许的。例如,在教学中,有个学生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中这样批注:我认为周老师教育我们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句应该加上单引号,因为这是引用古诗句……

四、学会分享。在批注阅读中构建平等交流的平台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过程。学生在自主批注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同伴交流,形成包括师生、生生、师本、生本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对话。在对话中构建师生平等的交流平台,学生自然学会了“分享”。因为“分享”和“交流”相比,“分享”更注重追求心灵上的感悟和发现的乐趣。师生的思维、情感、态度都被调动起来,再投入到文本中,思维开放流畅,他们自然能实现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更能主动、大胆地倾诉自己的心声,批注往往就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批注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是一种文本研究的阅读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动手为课文做批注点评,将学生的思维、体验与文本联系在一起,和教师的思维碰撞联系在一起。我们相信,如此卓有成效的批注教学,一定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趣味盎然。endprint

猜你喜欢

点石成金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锲而不舍 点石成金
点石成金
2017年,“点石成金”攻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点石成金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