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行本起经》中的副词研究

2018-02-27

关键词:单音节太子音节

唐 滔

《修行本起经》主要讲述了释迦牟尼(佛陀)从出生到出家、成道的经历,由后汉西域三藏竺大力、康孟详共译。笔者统计了作品中副词的全部用例,分析了各种副词的使用情况。

一、副词的定义与分类

副词的运用研究历来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目前对副词的定义基本达成共识。笔者采用的是吕叔湘和朱德熙的定义,即:副词能限制或修饰动词、形容词,但是不能修饰名词的词。”[1-2]副词的分类是比较棘手的事情,但是综合各家的观点并结合副词的意义和功能特征,现将《修行本起经》的副词分为:时间副词、范围副词、关联副词、程度副词、语气副词、情状方式副词、否定副词,并将这些副词分出更多小类。

二、《修行本起经》副词描写

笔者从历时和共时2个角度出发,探讨《修行本起经》副词的发展变化情况,包括对旧质要素的继承以及新质要素的发展。

(一)时间副词

《修行本起经》中的时间副词使用量较大,频率仅次于范围副词,在句法结构中,通常位于谓语动词之前,大部分居于句首,只有少部分出现在句中。在语义上通常指向动词或动词短语[3]。根据语法意义的不同,《修行本起经》中的时间副词可以分为以下5种。

1.表示突发、短时

从语法上讲,这类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或出现,有随即、立即的意思。《修行本起经》中,这类副词有7个(时、一时、是时、即时、尔时、须臾、应时),它们在文中出现的次数分别为:“时”13次,“一时”5 次,“是时”5 次,“即时”5 次,“尔时”3次,“须臾”3次,“应时”1次,这其中有单音节的和双音节的2种,而以双音节时间副词为主。例如:

时有五百梵志,皆有五神通,飞过宫城,不能得度。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尼拘陀树下。

是时白净王,欢喜踊跃。

即时身踊,悬在空中,去地七仞。

尔时人民,寿八万四千岁,后宫婇女,各八万四千。

2.表示频率

这类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反复出现的次数。《修行本起经》中这样的副词及文中出现次数:“复”16次,“辄”1次。例如:

于是复前行,望见丛林山,其地平正,四望清净,生草柔软,甘泉盈流,花香茂洁。

谁复移者,答言,难陀。

这2个“复”是一词多义,第1个“复”为表示频率的副词,第2个“复”为词缀。“谁复移者”即“谁移”的意思,在语法和语义上没有任何意义。

3.表示现在

这类副词表示现在、正在进行,或是发生某件事的同时发生另外一件事。《修行本起经》中这样的时间副词及文中出现次数:“当”2次,“方”1次,“同时”2次。例如:

当出城门,安置一象,当其城门。

阿夷猛力,回伏百壮士,方·抱太子,筋骨委震。

二十七天乐皆下,同时俱作。

4.表示将来、未然

这类副词在语法意义上表示情况或动作发生在某一特定时间之后,或是还没发生[4]。《修行本起经》中这类副词及文中出现次数为:“当”1次,“却”1次。例如:

于是王告太子,当行游观。

女言,愿父安意,此事易耳,我却七日,自处出门。

5.表示开始或刚刚

这类副词在语法上表示开始的一种状态。我们在《修行本起经》仅发现1个(始),在文中出现了2次。例如:

故吾欲入山,一心思四空净,度色灭恚,断求空念,无所适莫,是将反其原而归其本,始出其根。

(二)范围副词

《修行本起经》中的范围副词的最大特点就是同义连用,因此,双音节范围副词比单音节范围副词的使用频率高。现将《修行本起经》中的范围副词按照不同功能分为如下3类。

1.表示总括

此类副词主要以总括前面的对象为主,一般放在总括对象之后,但也可以总括后面的对象。《修行本起经》中这样的副词有9个,出现的次数分别是:“皆”35 次,“悉”9 次,“皆悉”3 次,“普”2 次,“尽”2 次,“都悉”1 次,“咸”1 次,“普皆”1 次,“悉皆”1 次。举例如下:

太子默然而逝,复前念言,今我入山,当用宝衣为,世间疑人,皆为财所危。

太子观见一切所有如幻如化如梦如响,皆悉归空。

诸优婆塞优婆夷四辈,普集诸异学婆罗门尼揵等,不可计,都悉来会。

众圣中王一切众会,咸有疑心。

诸来决艺,悉皆受折惭辱而去。

上述范围副词其实表示的是一个“都”义,其实这些双音节的范围副词是单音节的范围副词同义连用。观察发现,这些范围副词大部分是修饰谓词性成分,有时候也可以直接修饰名词性成分。

2.表示类同

表示类同的副词,顾名思义,就是该副词的前后两者之间在性质或功能上有相似或相通之处[5]。《修行本起经》中表示类同的只有副词“亦”,出现了2次。例如:

昔者承事,往古诸佛供养庄严,亦古今也是。

3.表示协同

“协同”即“一起”的意思,句法结构上位于主语之后、谓语动词之前,语义上可以指向主语、宾语或谓语,比较复杂。这种副词与之组合使用的大多数是名词性成分,且名词性成分也必须是复数。《修行本起经》中这样的副词只有2个,“俱”和“共”,文中分别出现了6次和3次,例如:

王闻太子生,心怀喜悦,即与大众百官群臣梵志居士长者相师,俱出往迎。

有一臣言,唯教书疏,用系志意,即与其仆五百人俱,共诣师门。

(三)关联副词

关联副词指配合上下文意思表示各种关系的副词,让文章看起来更加顺畅,更容易理解[6]。《修行本起经》中的这类副词并不多。

1.表示并列

据我们统计,《修行本起经》中的表示并列的副词只有“乃至”。例如:

忉利天王、炎天王、兜术天王、尼摩罗提天王、波罗尼蜜天王、梵天王、乃至阿迦腻吒天王,各与无央数众,皆悉来会。

2.表示顺承

这类副词出现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然后引出后面的文义。《修行本起经》中这样的副词及文中出现次数为:“即”20 次,“于是”19 次,“即便”2 次,“于时”1次。举例如下:

太子观见一切所有如幻如化如梦如响、皆悉归空,而愚者保之,即呼车匿,急令被马。

遂复前行,国中人民,随而观之。于是出国,小复前行,到摩竭国。

时裘夷见五梦,即便惊觉。

王马足触地,五百伏藏,一时发出,海行兴利,于时集至梵志相师,普称万岁,即名太子,号为悉达(汉言财吉)。

3.表示递进

这类副词在语法意义上表示后一层面的意思比前一句更近一层。《修行本起经》中这类副词只有1个(至于),文中只出现过1次:

承事诸佛,别觉真人,功勋累积,不可得记,至于昔者,锭光佛兴世,有圣王号,名灯盛治。

4.表示假设

这是一种表示假设的副词,假设有这一条件存在,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修行本起经》中这样的副词只有“假令”,出现过1次。例如:

假令死复生,罪福不败王。

(四)程度副词

语义上,程度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所达到的一种程度;功能上,既可以做谓词性成分的状语,也可以做名词性成分的状语[7]。《修行本起经》中的程度副词主要分两小类:表示极度的和表示甚度的。主要以单音节为主。

1.表示极度的

语法意义上,这种副词是表示某种状态达到一个限度的最高点;功能上主要用来修饰谓词性成分。《修行本起经》中只有“最”“极”,分别出现了6次和1次,例如:

明星出时,廓然大悟,得无上正真道,为最正觉,得佛十八法。

是故道德最,无双无有比。

从这2个例子可以看出,程度副词“最”在句法位置上的不同,前一个例子中的“最”是放在名词性成分“正觉”的前面;而后一个例子的“最”放在名词性成分“道法”和“福德”的后面,共同之处都修饰该名词性成分。

夫极天地之始终,谓之一劫。

2.表示甚度

此类副词表示的程度比较高,但是仍然没有前一类的程度高,这也是它们的区别,但是它们的相同之处就是都可以用来修饰谓词性成分和名词性成分的词语。《修行本起经》中这类副词及出现的次数为:“殊”4 次,“甚”3 次,“特”2 次,“雅”2 次,“非常”2 次。例如:

众会重辱,散去忽灭,太子殊胜,椎钟击鼓,弹琴歌颂,骑乘还宫。

生一太子,字为灯光,聪明智远,世之少双,圣王爱念,甚奇甚异。

光明普照三千世界,如月盛满星中特明。

十六大国,莫不雅奇,叹未曾有。

壮健非常,勇猛绝世。

可见,《修行本起经》中的程度副词大都是修饰形容词成分。

(五)语气副词

语气副词用来表达说话者对某一话题的命题或某一动作行为的主观性态度,位于句首或动词前,可以修饰该动词,但主要时修饰全句[8]。《修行本起经》中的语气副词主要分为4类:表示肯定、强调、表示反诘、表示谦敬、表示推度疑问。

1.表示肯定、强调

此类副词表示说话者对某一命题的肯定,并表现出强调的态度,有时可直接译为“确实、肯定”。《修行本起经》中这样的副词及出现的次数:“宜”6次,“应”2 次,“审”2 次,“必”1 次。 例如:

诸臣议言,宜复娉娶增其伎乐。

最聪明智慧者,应受斯物。

太子念言,久在深宫,思欲出游,审得所愿。

观见菩萨,已在树下,清净无欲,精思不懈,心中烦毒,饮食不甘,伎乐不御,念是道成,必大胜我。

2.表示反诘、疑问

这类副词一般在反问句中使用,无疑而问,意在否定,可译为“宁可”。《修行本起经》中这样的语气副词及出现的次数:“宁”3 次,“胡”1 次,“不”2 次。例如:

老到病至若当死时,宁有代我受此厄者不,如无有代,胡可勿忧。

在该句中,“宁”“胡”同时出现,加深了反问的语气。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到了年迈时,或生病,或面临死亡,难道会有人替我受这些苦?如果没有的话,怎能不为此担忧呢?

3.表示推度、疑问

此类副词偏向于对形式的估计和推测,句尾一般也会有相应的语气词与之搭配,一般是“乎”和“耶”。《修行本起经》中这样的副词及出现的次数为:“当”12 次,“盖”2 次。 例如:

山中多有毒虫虎狼师子(狮子),谁当供养饮食水浆床卧之具。

太子问曰,此为何人,其仆答曰,沙门也,何等为沙人,盖闻沙门之为道也。

(六)情状方式副词

情状方式副词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和状态,一般是充当动词性成分的修饰成分,作状语。《修行本起经》中这样的副词只有“相”“特”,分别出现了8次和1次。例如:

中有一树,高雅奇特,枝枝相次,叶叶相加。

吾独欲反其原(缘)故,自勉而特出。

在《修行本起经》中还有【相照】【相言】【相率】【相吞】【相饮】。

(七)否定副词

否定副词所修饰的成分比较多,一般而言,可以是动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形容词性词语,乃至名词性词语,表示对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情况等的否定或表示禁止、劝诫[9]。但是据统计,在《修行本起经》中没有发现否定副词修饰名词性成分的情况,可将《修行本起经》中的否定副词分为以下4类。

1.一般性否定

一般性否定副词使用最多的是单音节副词“不”“没”,在《修行本起经》中分别出现了178次和29次。在《修行本起经》中,“不”的使用频率特别高,且一般表示叙述性的否定。例如:

善觉归国,愁忧不乐,绝不饮食。

其城洞达,内外相照,复化六十,二万比丘,如佛无异,变化世现。

2.已然性否定

“未”用作否定副词,最基本的用法是表示对已发生的事情的状态的否定,表示动作行为尚未发生。《修行本起经》中用来表示已然性否定的副词搭配有“未曾”和“未尝”,分别出现了5次和1次。例如:

白净王念,太子处宫,未曾所习,今欲试艺,当如何乎。

太子日日忧悴,未尝欢乐。

3.判断性否定

《修行本起经》中表示判断性否定的副词只有“非”,文中出现了13次。例如:

王告难陀,与太子决,难陀白王,兄如须弥,难陀如芥子,实非其类。

4.禁止性否定

《修行本起经》中表示禁止性否定的副词有“莫”和“勿”,分别出现了4次和3次。其中,“莫”的否定意义是由表示否定性无定代词“莫”(没有人)演变而来的。因为“莫”经常处在主谓之间的状语位置上,所以其指代性减弱,相应地就会凸显否定意义,这样就逐渐演变成否定副词。表示禁止性否定的“勿”在《修行本起经》中总是以“勿+副词”的形式出现。例如:

太子当出,禁诸臭秽,莫在道侧。

父王莫忧,吾等自往坏菩萨道意,不足劳父王,勿复忧念。

从《修行本起经》副词使用总表(见表1)可知,《修行本起经》465个副词中(包括重复的),否定副词数量最多,所占比例最大,范围副词次之,再次是时间副词和关联副词。副词以单音节为主,总共有402个,占总数的86%,复音节副词仅63个,占总数的14%。

表1 《修行本起经》副词使用总表

三、结语

《修行本起经》的副词使用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2点:第一,全篇单音节副词的使用高于复音节副词,包括范围副词、程度副词、语气副词、否定副词、情状方式副词。其中,程度副词、语气副词、情状方式副词在《修行本起经》中只有单音节形式,没有复音节形式,单音节使用频率最高的副词是否定副词“不”,这是《修行本起经》的一大特色。第二,《修行本起经》也展现了中古时期副词使用的变化趋势,由单音节向复音节发展。其实本语料中的复音节用例并不多,主要以时间副词、关联副词的复音节为代表。

[1]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2:9.

[2]朱德熙.朱德熙文集·语法讲义:第1卷[G].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92.

[3]尹兰兰.齐民要术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

[4]杨伯峻.古汉语虚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1:30-31.

[5]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5:23-37.

[6]梅光泽.世说新语副词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

[7]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研究[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0:56-72.

[8]蒋绍愚,曹广顺.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14-149.

[9]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410-432.

猜你喜欢

单音节太子音节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当太子你可以住几间房?
拼拼 读读 写写
春天的太子湾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太子一胖毁所有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重叠考察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