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热”背景下小学国学经典教育教学策略

2018-02-27

新课程 2018年8期
关键词:国学比赛传统

袁 伟

(青岛市城阳区天泰城学校,山东 青岛)

一、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促进文明礼仪养成

国学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这已是无数有识之士的共识。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文学,达到知行合一,对促进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每日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中接受着经典的洗礼,体会着经典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后天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和生活是至关重要的,那么究竟该养成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呢,这也必然成为青少年从小思考的问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当学生诵读到此句时,理解到人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个人成长和学习很重要,与人交往需要学习礼仪。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对于习惯的概念并没有很明确的认识,他们往往看到身边大人们的行为而去学习、去模仿,而学习经典之后,小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亦将效仿古人,对习惯的养成有自己的看法。国学经典的诵读,亦可借助传统节日,在教师节、三八妇女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重大节日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朗诵活动,对学生进行入情入境的思想品德教育。在不同的节日组织学生诵读相关主题的国学经典,将国学经典与不同节日文化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明白国学经典实际上是古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践。

二、举办国学活动比赛,丰富国学学习形式

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都是来自经验的,因此,“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不论对学习者个人来说,还是对社会来说,教育都必须以经验为基础”。小学是进行国学启蒙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记忆力较强,但是他们身心还不够成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很难对国学产生真正的兴趣,仅仅枯燥的课堂教学或国学诵读活动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不利于国学启蒙教育的顺利实施。为解决小学国学教育的这一难题,学校应丰富国学教育活动形式,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国学经典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国学内涵,增强对国学文化的认同感。相关国学经典比赛活动,对学生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在平常的诵读和学习中,学生对经典有了一定的积累量,仅仅诵读和学习经典知识,对小学生而言并不知道学习国学有什么用,学校定期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关于国学的比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和实践方面的综合素质。国学经典诵读大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国学知识竞赛以及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国学才艺展示等活动,让学校广大师生在比赛准备的过程中增强学好国学的动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享受国学的熏陶。

三、开设国学特色课程,推进国学教育正轨化

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将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从课程标准角度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有利于推进国学教育步入正轨化。学校可根据地方特色编写国学经典教材,让学生从小接受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既能增加学生的国学知识又能够增强学生对家乡、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借助课程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国学知识,体味国学的精神内涵,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设国学课程首先需要注意,国学内涵丰富,范围广泛,以“四书五经”为主的古代经典文献更多是知识、道理的学习,而以“礼乐射御书数”为主的六艺经典内容活跃,注重实践,学生学习起来自然更有兴趣,因此,可将国学课程校本化和实践化、兴趣化融合起来;其次,落实课程时间。每周至少两节国学课,帮助学生讲解难理解的国学经典知识点,课堂上学生做好笔记,另外还有晨读、课前五分钟的诵读国学经典时间,让学生学国学成为一种习惯;最后,师资队伍建设。有质量的师资队伍课程开设的前提条件,当然开设课程也需要学校领导重视和支持,学校应定期举行教师国学专项培训,同时支持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借鉴其他学校经验成果,组织本校国学教育团队,共同办好国学特色课程,推进本校国学课程正规化。

国学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而全面的阐释,国学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髓,当代“国学热”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是一种发展,升华于当代。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从小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认知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国学比赛传统
“垂”改成“掉”,好不好?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