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018-02-27

新课程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明苹果生活化

林 明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第四小学,浙江 苍南)

情境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起来的能够将学生快速带入知识学习状态的教学手段,而生活化教学情境就是在此基础上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元素,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教学情境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有利于降低知识学习难度,提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当前我们需探讨和研究的就是如何将生活化教学情境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导入阶段教学中的运用

将生活化元素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活动中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实现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1]。例如,在“平均数”的内容教学中,我将6个苹果作为分配对象,分配给两个学生,第一个学生得到了5个苹果,第二个学生得到了1个苹果,然后我询问学生,这样分苹果合理吗?很多学生都反映,这两个学生获得的苹果数量不一致,因此这样分配不公平。然后我从第一名学生手里拿出2个苹果给了第二名学生,这时候两名学生手里都是3个苹果,学生一致认为这样分配比较合理。借助这个契机我就引入了平均分的概念。在整个分苹果的过程中,学生更好地明确了平均数的真正含义,由此可见,生活化情境导入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和促进学生深化知识理解上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素材

生活化情境的应用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作为教学互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挖掘生活中可以应用的生活素材,通过对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的调动,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代入感,避免学生面对陌生的知识点产生畏难心理[2]。例如,教学“小数乘法”知识时,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小明和家人周日逛街,到了商场中买了许多东西,小明买了两个5.5元的水杯,小明妈妈买了3个4.2元的手套,小明妈妈让小明独自去结账,你可以帮小明算算一共需要给售货员多少钱吗?”这样的情境结合了学生平时的购物经历,并且将小数乘法的知识点融入其中,有效提高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

三、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小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激发和应用能力培养也是生活化情境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弥补了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不足,凸显了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特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生活化情境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强调教学情境的实践性,为情境下的小学生的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契机[3]。例如,在教学“认识秒”时,我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然后让学生按照我课件中出示的案例模仿在纸上画出钟表,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我说出的秒数画出秒针,循环往复,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秒;再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我指导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度和宽度,然后让学生结组计算课桌面积,课本、橡皮、文具盒等都可以成为课堂上用来开展实践教学的素材。类似这样、简单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生活化实践情境,真正地提升了小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

四、利用情境展现数学教学魅力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系统性,和其他学科相比较,数学学科比较枯燥和乏味,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就要求教师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展现数学学科的魅力[4]。例如,在学习“159+99”等题目的简便计算方法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情境合理带入计算题,利用超市付钱找零的场景,让学生将159理解为160元找1元,将99理解为100元找1元,则运算过程会更加简便。借助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小学生能够在复杂的数学问题解决中获得成就感,使学生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综上,生活化情境是将教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融合的最佳途径之一,尤其是针对内容比较抽象的学科内容,利用生活化情境更利于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因此笔者结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试分析将生活化情境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途径,希望本研究内容可以为广大小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参考。

猜你喜欢

小明苹果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小明照相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做不到
收获苹果
拿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