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型病毒分析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2018-02-26张慧利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年16期
关键词: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

张慧利

摘要

文章首先对网络型病毒的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防范网络型病毒的计算机安全技术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计算机网络运行安全性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络型病毒 计算机网络 安全技术

现如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范围越老越广,其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病毒是计算机网络的伴生产物,从本质的角度上讲,病毒的最终目的就是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破坏,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使用。因此,对病毒进行防范显得十分必要。网络型病毒是计算机病毒中较具代表性的一类,其危害性极强,必须予以重视。借此,本文就网络型病毒分析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展开浅谈。

1 网络型病毒的特点分析

计算机病毒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一旦系统感染病毒,轻则会无法正常运行,严重是则会陷入瘫痪状态。相关机构将病毒列为影响计算机安全运行的首要因素。网络型病毒是计算机病毒中较为顽固的一种类型,其会对计算机的各项功能进行破坏,从而导致系统中的数据混乱,进而造成计算机无法正常使用,此类病毒具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特点,即自我复制,由此使得该病毒很难被彻底清除。通过对网络型病毒进行分析后发现,它的执行能力比较强,编程原理与一般的程序相类似,能够对程序代码中的相关指令进行执行,与正常的计算机系统应用程序相比,网络型病毒的程序并不完整,其通常会被植入到某个源文件当中,并隐藏起来,随后会通过计算机系统中的合法程序启动执行,进而对计算机进行破坏。网络型病毒除了具有自我复制性的特点之外,还有较强的感染性,它的传播速度要比别的病毒快很多,并且还会对目标进行快速攻击,一旦寄生,便开始复制,此时若是想要对该病毒进行彻底清除会非常困难。此外,网络型病毒还具有潜伏性的特点,处于潜伏期内的病毒会对计算机系统内的一些文件进行逐一传染,如果用户在进行某些操作时,极有可能诱发病毒。

2 防范网络型病毒的计算机安全技术

2.1 网络型病毒的防范

网络型病毒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危害性极强,为此,必须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对此类病毒进行防范,以此来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及运行稳定性。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如下几点防范对策:

2.1.1 合理运用杀毒软件

对网络型病毒进行防范作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借助性能完善的杀毒软件对此类病毒进行预防。利用杀毒软件定期对病毒进行查杀,可以使隐藏在计算机系统内的病毒被及时清除。由于杀毒软件在病毒预防上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从而使其成为目前网络型病毒预防和控制的主要技术手段,在此必须指出的一点是,杀毒软件只能在病毒侵入到计算机系统后,才能发现,换言之,其无法在病毒尚未感染计算机时,便将病毒消灭。所以杀毒软件应当与其它的病毒预防方法联合使用,这样能够达到更佳理想的效果。除了杀毒软件之外,还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安装防病毒卡,它能够对潜伏在信息终端的病毒进行检测,由此可以达到预防病毒的目的。此外,可以在计算机网络接口处安装防病毒芯片,这种方法的优点体现在能够进行双重防毒,可对网络型病毒有效的防控。

2.1.2 引导型病毒的防范

这是网络型病毒中具有代表性的病毒之一,对它的方法需要予以重视,这是因为此类病毒能够对计算机内存进行控制,一旦计算机感染了该病毒,在启动后,引导型病毒会自行对系统内存进行侵占,从而导致系统的运行速度大幅度下降,若是通过硬盘侵入到软盘当中,会造成计算机的很多功能无法正常使用,严重时则会造成计算机系统陷入瘫痪状态。为此,针对引导型病毒,必须做好硬盘的安全保护,这样才能使软盘的安全得到保障,同时,在对软盘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做好文件检查,防止病毒侵入。

2.2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容易受到各种威胁,为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应当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2.2.1 防火墙技术

这是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技术措施,所谓的防火墙具体是指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它的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有着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所谓防火墙就是在内网与外网之间设置的一道屏障,网络黑客和网络型病毒都很难通过防火墙侵入到计算机网络当中。通过防火墙的建立,使内外网被有效地分隔开,当有病毒想要从外网侵入内网时,防火墙便会自行启动,将病毒隔绝在外,而一般的病毒很难攻破防火墙。

2.2.2 网络安全隔离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与之相关的攻击手段也随之发展,由于很多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安全性的要求较高,如国防等等,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保证网络安全。在这一背景下,网络安全隔离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安全隔離能够使各种恶意攻击全都被隔绝在可信网络以外,由此对信息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2.2.3 漏洞扫描技术

所谓的漏洞扫描是指基于漏洞数据库,利用扫描等技术手段对指定的远程计算机系统或本地计算机系统中的安全脆弱性节点进行自动检测,以此来找出可被黑客利用的漏洞的一种安全检测行为。这是一项主动型的安全技术措施,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漏洞扫描,能够及时发现主机上的薄弱环节,由此网管人员在入侵者侵入计算机网络前,修复漏洞,这样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便可得到保证。

3 结论

综上所述,网络型病毒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一旦感染,轻则影响正常功能的使用,严重时,会造成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瘫痪,由此导致的后果无法预计。因此,必须对网络型病毒的特点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此类病毒进行防范。同时还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魏明君.利用网络应用病毒防护技术提升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J].中国新通信,2017(02):142-143.

[2]李波.浅析病毒防护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6(10):123-125.

[3]刘清毅.计算机网络安全病毒防御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J].微型电脑应用,2018(04):108-109.

[4]陈斌.病毒防护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迷,2017(10):109-110.

猜你喜欢

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
基于模式匹配的计算机网络入侵防御系统
关于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分析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Web网站安全技术探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
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的思考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