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辽宁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所面临的问题及解析

2018-02-26李雪静

新农业 2017年10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职业技能农机

李雪静

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发展新农业、科技农业的重要保证措施,它直接提高了农机从业者的基本素质和操作技能,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扩大了范围,为科技兴农战略目标的实現提供了人才储备;而且还提高了农机的使用效率,保证了农机操作过程中的生产安全,进而在多方面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1辽宁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基本情况

辽宁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站是从2003年开始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自开展工作以来,累计组织了30000余人、2000多期的农机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活动,而最终有25000余人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然而,近年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越来越少,据统计,2012年共有2000人左右,2013年则为1700人左右,2014年为1200人左右,而到了2015年则减少到了1000人左右,2016年更少至870人左右。由此可以看出,为使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广泛深入且持久地开展下去,我们应积极总结问题所在,努力做好鉴定工作。

2问题总结

首先是鉴定成本问题。某些鉴定项目的成本过高,远超出农民群众的心里预期,同时也超出多数工作站的工作预算。例如玉米联合收获机方面的工种鉴定,由于该机具本身的造价高,且鉴定操作中的油耗、磨损、保养、维修等相应费用也过高,因此导致鉴定成本高的问题。

其次是鉴定标准与鉴定对象的水平及工种多样化需求的不一致问题。目前针对技能鉴定考核包括理论和技能两方面,在鉴定工作过程中发现,鉴定对象的层次差别大、受教育程度不同等因素难与统一的鉴定标准相适应。例如鉴定对象中有文化水平较低但可熟练操作机具的农民、文化水平高但缺乏实际操作技能的学生及农机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因此统一的考核标准难以适应鉴定对象的实际情况,给鉴定工作带来了阻力。与此同时,部分标准没有事实解决通用性问题,考核内容与实际生产操作有差异,也是鉴定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再次是无配套的政策和制度为其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在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会有林林总总的问题出现,有些是由于缺乏相关配套的政策、制度等所造成的,由此加大了工作开展的难度,从而影响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进展速度;另外还有劳动人口外流致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逐年减少以及因宣传不到位所致的农机从业者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不够等问题。

3解决办法

发现问题必要切实解决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人提出以下意见,与从事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同仁们探讨。首先,当前在实操方面鉴定多为一对一的考核形式,此形式存在时间耗用大、鉴定人数少的问题,同时将农机租赁、仪器损耗、维修保养、差旅食宿及工本费等相关费用进行核算,鉴定人数需达到40人以上才可持平。如只靠收取鉴定对象的基本费用,而没有经费和补贴等方面的资金支持的话,大规模的鉴定活动基本不可实现。因此在实操考核中,可以考虑与农机合作社实行联合鉴定,此种方式即可降低鉴定成本,又可为农机合作社进行宣传,同时为其提供优秀的农机操作者,可谓是一举多得。其次,要实现灵活多变的鉴定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鉴定对象。鉴定工作过程中,在满足鉴定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口述方式的临时处理,这样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被鉴定人员来说,可以极大地减轻其心理负担和文化水平局限,满足其自身的实际情况。最后,加大宣传力度。鉴定工作人员应采用及时有效的宣传办法,如广播、知识手册及手机信息等方式对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方面的知识法规进行宣传,使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义深入民心,从而使农机操作者易于接受职业技能鉴定,也对鉴定的依据、过程、收费标准、评定方式等事宜有清楚的认知,也为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条件。

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一项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它涉面广、专业性强,因此对技能鉴定人员的要求也较高。随着职业技能鉴定的政策法规的不断出新,鉴定人员要时刻保持认真学习的态度,掌握科学的鉴定方法和手段,因为这关系到农机操作者及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然更要深入了解鉴定对象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技能鉴定工作顺利开展,更好服务于广大农业劳动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职业技能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不一样的农机展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论高职院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注销《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