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安全社区的关键主体

2018-02-26耿福

关键词:社区居民

耿福

【摘 要】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层单位,在社区的发展中,关键问题之一就是社区安全。论文将从社区居民的角度入手,研读各位学者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着重探讨居民在社区安全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明确社区居民在构建安全社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最终提出在构建安全社区过程中,社区居民参与安全社区建设的策略和方法。

【Abstract】Community is the primary unit of social management. One of the key issues in community development is community saf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residents, the paper will study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relevant aspects of the scholars, and focus on the safety awareness and safety precaution of residents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ty safety construction. So as to clarify the important status and role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n building a safe community,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 communitie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safe community.

【关键词】安全社区;社区居民;防范意识;防范能力

【Keywords】the security community; community residents;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precautionary ability

【中图分类号】C912.8;G35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1-0104-02

1 社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安全社区建设中,社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区居民应对社区事故的能力的提升,根源在于其认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有目的、积极主动地去提升自身的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社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主要體现在社区居民是否具备安全防范知识;是否具有安全防范的直觉和感受;是否注重自身安全防范能力的提升与培养等。相关研究表明,居民在社区安全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社区安全问题是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的职责,自身安全意识的有无并不重要,更不会对社区安全程度产生影响。

目前,在安全社区建设中,社区居民的参与主动性较差,积极投身社区、参与社区安全防范活动的行为寥寥无几。公民的参与意识是公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基础,只有居民真正地意识到社区安全的重要性,深切地体会到自身在社区安全防范过程中的作用,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提升自身安全防范能力与知识。在提升社区居民安全防范意识的方法方面,有研究学者提出,可以通过发生的实际案例的宣传单,或者采用海报张贴等传统形式提示社区居民时刻关注社区安全[1],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网络平台和移动通讯平台等,甚至自媒体的方式开展社区安全知识宣传。在社区安全建设方面,社区居民中仍然存在诸多误区,他们虽然长期生活在社区中,但对于自身的主体认同并不强烈,对自身在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任务模糊不清,更认识不到自身对于社区安全事故预防与应对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虽然现在有小部分的社区居民能够投身于安全社区建设的活动中来,但大多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以动员式、执行性参与为主,而不是从思想上深刻认识,行动上积极参与[2],主动提高自身安全防范能力,自觉参与社区安全的建设。比如有的社区居民经常参加社区居委会组织的各类活动等,但仅仅是为了参与活动,满足自己部分的兴趣爱好需求,并未真正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安全社区建设、居民安全防范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要把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作为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扩大宣传教育活动的影响力。在社区居民中要形成“小区安全是自家事”的思想认识,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要咨询群众的意见,通过与社区居民的沟通,积极采纳社区居民的建议,改变宣传方式,让居民更乐于接受便于接受,从而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初步阶段,可以采取对积极响应、带头参与并做出突出贡献的社区居民、先进组织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等方法。

2 社区居民的安全防范能力

不同的社区具有不同的区域特点,社区的危险源和高风险环境、社区居民的人群层次构成也不尽相同。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中,我们要切忌照搬照抄,把安全社区的建设做得大而笼统,要紧密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突出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弱势群体的安全需求,明确社区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着重关注不安全因素的动态,科学地策划并实施安全促进项目,形成自身安全社区建设的特色之路。

丁辉强调在安全社区建设中应建立多元化信息渠道和科学的培训体系,尊重社区居民的知情权,这样也更有利于社区居民积极学习安全防范知识[2]。在研究社区居民的安全防范体系中,有学者提出利用本地设施,例如道路宣传栏、楼道以及“一站式”服务中心等场所让居民时时处处都受到安全文化的感染和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安全文化,逐渐培养安全意识,时刻关注社区安全的建设。另外,对社区居民教育宣传的普及度应该得到重视,做到群防群治,针对整个社区大群体的安全意识做出改变与提升,才能实现社区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目的,同时,宣传形式应生动活泼,让社区居民易于接受。相关研究学者提出,社区应急措施中最重要的是制定家庭灾害防治计划,这对于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区防灾、减灾以及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endprint

相关研究学者从四个角度去提升社区居民的安全防范能力,分别为加强社区居民的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应急演习;提升社区居民应急心理素质;设置应急处置机构等,从而增强社区居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构建社区安全防范体系过程中,邵清鹏从三个方面即人防、物防、技防角度去建设,重点提出人防方面,主要是利用人的知识以及能力对各种安全隐患问题以及风险事件进行防范,提升处置能力。

欧阳梅等从社区中存在的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干预的角度,分析不安全因素的种类、风险识别的范围和内容,以预防为目的,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行为和能力,加强危险因素的识别和控制。秦晓玲在调研中发现,社区居民对一些特殊的安全隐患问题和基本的防范技能上仍然缺乏相关的认知知识以及处置技能,在安全教育宣传中,从知识普及和实践能力提升两方面同时入手,努力提高居民亲身参与度,体验安全防范自我管理技能,使更多的居民不仅仅能够具备主动防范意识,而且在灾害伤害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内,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使各种危害降低到最低。同时,在社区安全宣传教育中,应着重提升社区安全教育宣传的效果与质量,可通过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和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文字、音像教材,指引提醒员工和居民业主,让居民业主发自内心地接受;使用宣传图册的形式,标记社区中的安全消防工具和安全避难场所,让居民熟悉、了解住宅楼安全消防器材及消防栓等存放的具体位置和基本性能,配合使用说明图案,使社区居民能够自觉按照安全用电、用火和用气的管理规定执行。

3 安全社区建设中发挥居民主体作用的策略

第一,在安全社区的建设中,要从社区居民的角度去考虑居民切身的安全需求。目前针对社区居民安全防范意识提升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但效果参差不齐,实践指导意义仍然不大。因此,要从各地区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社区的居民的不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知识培训宣传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计划与对策,同时需要就具体的社区安全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计划与方案,让社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能够获得实际利益,才能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进而提升社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构建安全社区。

第二,要改变社区居民的思想意识,正确领会安全社区建设的目的以及现实意义,让居民了解到社區安全问题关乎自身生命、财产安全,与自己的切实利益息息相关,维护社区安全是每一位社区居民的责任与义务。要树立社区居民利益共同体意识,要从思想上引领群众,要彻底转变部分居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对待社区安全问题的态度,在面对社区灾害事故威胁时,不漠视、不逃避,自觉参与安全社区建设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社区居民的力量,使社区居民团结一致,主动排除安全隐患,努力提升社区安全水平。

第三,在安全社区的建设过程中,要发挥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要通过采取恰当的方法与措施来确保社区安全宣传活动中居民的参与度,使其能够逐渐从关注宣传活动本身转变为关注活动对居民所产生的影响,让社区居民深切认识到自身安全意识和安全反应能力对于应对突发灾害伤害事故的关键作用,自觉参加各种社区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参与安全社区建设的参与度,从实质上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防御能力、应对能力等,最大程度地促进安全社区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万玲.广州市社区参与的问题与对策[J].探求,2011(06):5-10.

【2】丁辉.建设安全社区 提高应急承载力[J].安全,2009,30(10):5-7.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区居民
江苏省南通市区社区居民急救知识现状调查与应对策略分析
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案例研究
广州市小洲村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