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25许同芹

科技视界 2018年34期
关键词:高职英语微课英语教学

许同芹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微时代,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应运而生。在教育领域,微课成为当前教育学者研究热点,微课具有主题突出、针对性强、不受时间地点约束的特点。本文旨在加深高职英语教师对微课的理解,使其在设计和使用微课方面取得进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微课;英语教学;高职英语

中图分类号: H319.3;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4-024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4.102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XU Tong-qin

(Laiw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aiwu Shandong 271100,China)

【Abstract】As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people have entered the micro-era.We welcome We-chat,micro-blog,micro-video and so on.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micro-lecture features outstanding theme,pointing clear,rescource diversity and scene reality and has become a hotpoint in recent years.Through this paper,teachers can make a good comprehension to Micro-lecture and make progress in design and the use of the Micro-lecture,which can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of English learning.

【Key words】Micro-lecture;English teaching;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1)研究背景

在國外,1960年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分别推出了微型课程,又称课程组(Mini-course)和微型教学(Micro-teaching)。2006年萨尔曼·可汗推出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将微课视频与网络结合起来,形成了微课短小精悍的特色。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教授首创了影响广泛的“一分钟的微视频”,即“微课程”(Micro-lecture)。国外微课程研究起源于60年代。从“微课”在国外的发展与形成可以看出,国外越来越重视“微课”的研究,但主要用于学习及培训等方面,微课教学应用领域有待扩充。

在国内,微课的相关研究是从2011年开始的,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可知,最早发表的与微课相关的文章是2011年关中客的《微课程》,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微课程”概念的起源,并批判性地指出:微课程不可能适用所有的课程,适用哪些课程哪些教学内容需要我们通过实践检验。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一春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张一春,2013)。当然,最为广大一线教师所广泛接受的认识是:微课程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五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这种理解体现了一线教师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实践性一面,也是微课程得到关注和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2)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在传统高职英语教学中,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法。老师灌输学生知识,学生不是主动地去接受知识,而是被动的接收知识,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服从者。时间和空间限制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下,学生们并不知道如何学习、怎么学习,以及学什么、为什么学等。学生们在高中阶段,主要掌握了英语的各种时态和句型的基本概念及其用法。在高职英语课堂中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方式很难满足现今大学生的求知需求。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迅速,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学效果差、师生互动性不强等教学弊端开始显现。在学习方式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学背景下,高职英语的教与学都急切需要新的教育改革及教学模式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高职生具有“低水平、多层次、多需求”的特点,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手段、评价方式单一;教学资源缺乏多样性,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到70%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方式需要多样化;认为英语学习不仅限于课堂学习,他们希望借助更多的学习平台和学习模式,比如慕课、微课视频、网络平台等,这样可以便于他们课后自由支配时间在线学习英语。

3)微课在高职公共英语中的应用

根据上述高职英语教学现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将微课应用于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被分为三个环节: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和评价反馈。在这三个教学环节中,师生从传统教学方式的课堂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中转变出来,老师变成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学习过程中的主动者变成了学生。笔者以《新编实用英语读写教程》II第6单元Sightseeing and Shopping为例,探讨如何结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际,将微课与高职公共英语研究相结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通过固定学习和移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情境中学语言用语言,能更好引发学生态度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运用语言实际交际的能力,利于提高英语教与学效果。

下面以Sightseeing-A brief Introduction to Your Hometown这个知识点为例,论述了如何将微课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1 课前准备阶段

1.1 教师准备活动

第一,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选择Sightseeing这节内容,自然景观用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会让学生对景点的介绍有初步的认识。另外可以在视频中加入老师对景点的描述,提高学生自学的学习兴趣。

第二,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及大学英语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家乡介绍中六个关键词及其他常用英语词句表达方式,了解词汇记忆技巧和句子基本结构。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流畅地进行家乡介绍。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三,制作教学视频,即微课,视频制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自学英语的学习效果,视频应简短易懂,有吸引力。一个视频的录制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内,视频重点讲解介绍旅游景点的词汇、句型等。

1.2 学生活动

教师把制作好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例如qq群,学生在课前自行观看视频,自学这节内容,学习时间和进度可以自己掌控,学生将自主学习的问题和疑惑上传到课程平台,及时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在线交流互动。教师查看学生反馈结果并据此适当调整课堂教学内容。

2 课堂教学阶段

2.1 情景导入:教师播放利用制作的微课视频,提出单元教学任务:“争做家乡代言人”。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课前预习情况,多数学生在疑难词汇方面存在问题,对主要句型结构的把握还有欠缺,教师从而确定课上的三个主要教学任务:词汇攻坚、句子克难、情景任务展示。

2.2 词汇攻坚:教师结合学生课前词汇测验情况和提交的疑难词汇,设计了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解决教学重点。

2.3 句子克难:教师结合学生课前提交作品中的病句,设计了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英语句子基本结构。这个环节用来解决学生课前自学中产生的问题,可以是学生提出问题,叫别的学生起来回答,然后再检查学生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有问题的集中讲解。

2.4 任务展示:各组展示家乡介绍作品PPT或视频。每组组长、学生代表组成评审团,根据评分标准点评打分。各组根据评审团意见和建议进行组内讨论,修改完善。

3 评价反馈

教师对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情况,线上及线下作业完成情况,課上小组谈论发言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建立学生学习记录档案,对学生的整个线上线下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教师通过总体的评价情况获得有益的教学反馈资料,为今后开展高职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指导。

利用微课进行高职英语教学,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而教师则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评价者。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又利用微课丰富教学内容。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传递。

【参考文献】

[1]王虹.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小学;2015.

[2]国静嘉.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

[3]马志芳.微课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English Square.2017.

猜你喜欢

高职英语微课英语教学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