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逆反心理在体育教学中的处理

2018-02-25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青少年

(马鞍山和县机电工程学院 安徽省马鞍山 238200)

在现今的青少年学生中,特别是初中七、八年级的学生,常会出现一些不听教导的学生,具体表现为:你叫他向东他偏向西,你批评他他还和你顶嘴,之后几乎所有事都和你对着干等。这些行为令家长和教师十分头疼。在体育教学中这些学生同样令人头疼,破坏了正常的教育和教学秩序。上述这些现象在心理学上叫“逆反心理”,是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的一种表现。

一、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产生逆反心理的生理因素。

青少年正处于由童年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期”,心理学上形象的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随着青少年的身体逐渐发育成熟,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其成人感和自尊心增强,极力希望摆脱大人的掌控。有时为了显示和突出自己的存在感,在家庭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希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能得到大人的认可,并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大人的谈话中去,常对事物持否定和批评的态度,以显示自己的“特别”和“非凡”。实际上青少年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性格,其身体还正处在发育过程中,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不可能完全脱离成人的监护,这一矛盾导致了青少年在心理上产生了严重的不平衡并由此增生了多重矛盾,主要表现为其自身的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且难以调和。这就是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2.逆反心理产生的客观因素

(1)教学条件对逆反心理的影响

体育课教学一般在室外进行,学生的情绪不仅受温度、风向、阳光等气候条件的影响,而且也受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改变气候等客观条件,但可以主观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材和教法,更为合理机动的安排教学任务与教学要求等,尽可能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化劣性刺激为良性刺激。

(2)教学方法对逆反心理的影响

教育教学方法不当是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原因。青少年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有的备受溺爱有的无人监管。而在教师面前,他们也是有的倍受恩宠,有的常遭冷落和讥讽,使其原本不健康的心理产生了严重倾斜,心理矛盾逐渐激化,对抗情绪一天天增强。具体表现为有的学生做对做错都容不得别人说,反之就与其对着干。这些行为都最终导致了“逆反心理”的产生。总的来说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直接导致了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二、怎样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

初中体育课教学的对象是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针对学生以上的“逆反”心理,体育教师应当怎样处理这些行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总结有以下一些经验以供参考:

1.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努力帮助学生真正走向成熟。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首先正确对待这一现象,充分认识到这是个体社会化的必然过程。进而认真观察、分析学生心理行为的变化,真正做到见怪不怪!最后教师要冷静思考,合理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法,帮助学生逐渐走向成熟。

2.正确的进行指导。

体育教师不应仅教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还应成为学生适应生活和学会做人的向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举足轻重,其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质量。这是学生求知的心理规律。

3.树立正确的榜样。

在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经常请动作规范的学生出来给全体学生做示范,这是示范教学和激励教学的好方法,同时让大家自评互评进而促进了自主学习。但要注意,要切实选好做示范的对象。如选择不好的学生会让一些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认为“还不如我做得好”,这既损害了教师的威信,又强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以后的课堂上即使教师说的正确,这些学生也不愿意相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树立正确的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耐心的进行教育教学,以理服人,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争取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化和影响学生。

4.不同的学生应区别对待。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性格开朗的和性情内向的应区别对待;调皮捣蛋的和遵守纪律应区别对待;男生和女生应区别对待等。

(1)尽量不当众批评某个学生,而在私下与其交换意见。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多运用良好的语言,这样可以增强学生情绪的正向变化。教师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从正面提出一定要求,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采用诱导式教育方法,实际教学中其教育教学重点应落实在“导”字上。教师应将教学的内容、方法、课堂组织等充分准备好,并“水到渠成”式的教授于学生。在遇到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时应着力于“导”,切忌粗暴。

(3)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应是学生求知的启发者,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4)对“小事情”不宜过分追究。在课堂上,教师遇到一些“小事情”时,应该尽量让学生自觉地学习和改正错误、缺点,不让其逆反心理得到满足。

(5)多和学生谈心,但不涉及其内心秘密,使其保留完整独立的内心世界,满足其想独立的愿望。教师在和学生交往中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

(6)充分尊重学生,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建立自尊心,从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5.利用逆反心理提高教学效果

“逆反心理”同时也使初中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以及产生对知识和真理积极探求的心态。教师可以利用“逆反心理”的这一积极方面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说:“某个技术动作很难,大家很难掌握,最好不要学”。这样反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能加强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关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逆反心理

利用逆反心理,变不利为有利,变消极为积极。每个体育教师应该都能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逐渐走向心理成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使其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