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诗词主旨的方法探究

2018-02-25

关键词:品析主旨意境

(沈阳市第一00中学 辽宁沈阳 110000)

悠久的中华文化为我们积淀下来许多优秀的古诗词。古诗词是集语言、意境、情感为一身的语言模块。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还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新课标对初中诗歌教学的重视。因此,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要达到让学生“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教学要求。

一、查阅诗词相关资料,精心设计预习题案

在教授古诗词前,有效利用教参、诗词鉴赏辞典、网络、辅导材料等资源,充分了解该诗词的特点,找到教学的切入点,设计指导学生预习、启发学生思考、能充分调动各阶层学生学习兴趣的预习题案。题案中体现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个人的有关经历、本首词的重点词句赏析以及相关的写法、作者的情感等等要素。

预习题案力求做到化难为易、分层布置、趣味性强、适当开放。

化难为易:以启发学生思考为目的,多以简捷的填空题代替复杂的问答题,使学生稍微用心便能做出正确的答案。[1]

分层布置:按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易、中、难三个层次,设计题案,每个层次的学生选做,树立学生的信心。[2]

趣味性强:预习题案中加入与诗词有关的小故事(名人轶事),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也使学生对古典文化文学常识有初步的了解。

二、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1.重视诵读,以读促悟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教学中调动学生充分诵读,它是感悟的基础。

初步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节奏,注意重音,初步领会诗词大意。细心品读,培养语感,感受画面,发挥联想,抓住诗中的诗眼、意象、关键动词、形容词来领会诗歌内涵,达到透过文字表面看到其隐含的意思。教学中用随读法穿插在分析诗词的过程中,如分析了诗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可以带着诗人的这种感情去读这句诗,那种“似一江春水”的“愁”将是如何地深重和难以言说,可以联系“剪不断,理还乱”和亡国之君的各种痛苦,理解这种愁已不困难。

教学中,将朗读和评价结合起来,采用师评、生评两种方式,从朗读的字音、节奏、重音、情感等角度来评价,以评促读,以读促悟。

2.引入历史,激发兴趣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生平、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这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学生在预习阶段查阅相关背景。如《虞美人》,李煜为何有“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学生通过预习查材料知道李煜的人生经历分两个阶段,即身为皇子皇帝时期和亡国被俘沦为阶下囚时期。皇帝生活时的锦衣玉食、歌舞升平、无上的尊严。而囚徒生活则是形单影只、被禁锢的身体、毫无尊严和权力。

课堂上以教师或学生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地讲出,学生在津津有味地听过后也明白了诗人的处境和心事。这时教师再及时提醒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很容易理解体味作者词中的情感,即该诗的主旨。

3.品析意境,深入理解

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这便是意象。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

课堂中引导学生抓住诗词中的关键词句揣摩诗词的意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历史背景,适当利用图片、视频等音像资料声形并举、音画同步地刺激学生感官。给学生以直观真切的感受,调用学生情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使他们融入到诗的意境,理解作者在这首诗词中包含的感情,进而理解诗词的主旨。这一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的必由之路。[3]

4.总结写法,学会赏析

通过品析古诗词,总结出古诗词的类别、句子的修辞、诗词写作风格、表现手法、主旨等。如,

诗词中有一类是变现边塞景色或生活的,我们称之为“边塞诗”。这类诗一般都会出现“胡马、长城、玉关、黄河、胡笳、干、戈、烽火”等意象,表达的感情多为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征士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边塞生活的艰苦,连年征战的不满等。

学得多了,学生就会总结出一些规律。潜移默化地渐渐学会利用这些常用的写法要素去品析陌生的古诗词,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

三、重视课后拓展迁移,来实现学以致用。

一是指导学生参读与课内古诗词相关的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语文学习时空。古诗词鉴赏虽然重在本身,但不拘于一篇,推及其他,联类比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讲到李煜的《虞美人》,我会让学生找找诗人类似这种处境的词,简单品析。学生有的找来了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让学生抓住背景,诗词大意,主旨、写法这几个方面做成PPT,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分享给同学们。既可温故而知新,可扩大阅读和拓宽视野,加深认识,对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做拓展延伸的练习。如:指导写作,也可以赏读诗词比赛等。

总之,通过以上这些做法,学生逐步学会了多种阅读诗歌的方法,很容易把握诗词的主旨,并初步学会理解、鉴赏诗歌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了精神世界,从而消除对学习诗歌的心理障碍,激活其内心对诗歌的热爱。

猜你喜欢

品析主旨意境
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意品析能力
对一道试题的品析与再探究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主旨演讲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主旨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