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咏流传》意蕴探析

2018-02-25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3期
关键词:经典咏流传流传诗词

白 悦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13年,以央视一套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成为消费娱乐化时代的一股清流,紧接着《汉字英雄》《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等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相继播出,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创了寓教于乐的形式。立足于传统,栖息于诗意,在一定程度上纾解了现代社会的浮躁、紧张,并在传播过程中觅得有别于其他流行娱乐样式深入人心[1]。但在电视节目日新月异的年代,这些以竞技见长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呈现疲软之势。为更好地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传播出去,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2018年春节播出的《经典咏流传》响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将“回顾经典,传承经典”转变为“赋予经典时代精神,再造经典”。

1 古诗词的知行并举

知行并举,一方面,我们的文化需要被传承,需要走出去,但苦于这些经典文化博大精深,要将这些浩如烟海的诗词铭记,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或许只有专门研究的学者以及其他少数人可以做到。节目和诗以歌的立意和节目形式,让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为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财富与新时代的价值追求建立有机连接,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力,朗朗上口的旋律让我们在寓教于乐中铭记它们。

另一方面,通过《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对诗词的鉴赏,主要是研究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方面权威的康震教授,将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以及古人创造诗词的时代背景、来龙去脉一一解读,深入浅出,并结合传唱人的自身经历与创作情感,提炼主题,寻找歌曲中让人感动、发人深思的文化内涵,给观众带来清晰记忆点的同时,力图展现不同歌曲独特的价值内涵。因此,观众已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诗词中所蕴含的亲情、友情、爱情、惜时、家国等情感了然于胸,并影响着他们的“行”。一听就印在脑海中的《明日歌》激励我们不驰于空想,不鹜于嘘声;许渊冲教授押韵且明意地翻译《登鹳雀楼》,融合多个国家的音乐和文化,在莘莘学子的传唱中,使古人登高望远的精神在新时代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朗朗上口,又不缺乏艺术性的《声律启蒙》《咏鹅》以及谷建芬老师匠心打造的《新学堂歌》,好听易唱,将诗词用音乐这种心灵艺术形式浸润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寄托大山的孩子像牡丹一样绽放的《苔》,用最清新和本真的方式告诉我们,无论身在何处,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朗朗上口的是旋律,久久回响的是穿越千百年时光依然动人的思想之光。

2 经典解读传情达意

节目开场词“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永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围绕着这个主题,在诗词与音乐之间搭起桥梁,将人物、故事、思想、情感融为一体。我们总说文化节目存在审美门槛,大众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鉴赏口味众口难调,《经典咏流传》表面上找到的突破口是流行音乐的时尚外衣,实际上,诗词内外激荡着的是温暖底色的共同情感。

鉴赏团成员对每首作品的经典解读带领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并引起观众认同,以期达到“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比如,胡德夫先生从元朝的一首《来甦秋思》唱到宝岛台湾的古谣,用古谣传唱今天的乡愁,用一首《乡愁四韵》怀念引起全世界华人共鸣的诗人余光中。鉴赏团每位成员从不同角度解读着、引导着,最后康震教授总结“这个作品不只是人对家乡的怀念,更重要的是龙的传人对我们大中华的思念,这种思念其实不只是一种愁,更重要的是常念常在心,不管我们走多远,我们都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不管我们的事业多辉煌,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过往是曾经怎样,我想这就是回归原乡的精神”,引导人们尤其年轻人作为承接传统文化资产的后代要将我们的经典、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下去。

诗言志,歌咏言,古人和诗以歌,表达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感悟。早在汉代乐府时期,就有了以歌和诗这样的传统。此外,100多年前李叔同先生创作的《送别》传唱至今。今天,《经典咏流传》再次以这样的方式,让这些经典作品走向大众,让传统再次焕发新生,让经典作品能够更长久地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继续流传。

3 匠心独运创作震撼人心的力量

3.1 古代与现代的交流

《经典咏流传》节目在文化类节目同质化、娱乐化的重围中,探索出全新的节目模式,离不开主创团队的精心策划。就挑选诗词这个环节来说,经过40位来自北大、清华、北师大等院校的专家教授的讨论,坚持挑选标准,万里挑一,才有荧幕上呈现的,思想性、文化性、音乐性统一的,或意蕴深厚具有思想与流传价值的经典作品。用音乐诠释诗词的同时,流行音乐与古代乐器完美融合,在展现高水平音乐的同时,着力增强节目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积淀。“创造性地采取‘歌曲演绎+故事/背景讲述+嘉宾点评’的单元结构方式,多角度、立体化揭示诗词中蕴含的厚重底蕴以及它们与音乐碰撞后焕发的独特美感,更让诗词之中饱含的中国精神古今观照,得到传承和发扬。”[2]

融入古筝和琵琶这两种中国古代传统乐器的《墨梅》,展现出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中国风骨;融入唢呐和豫剧的《木兰诗》演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千古传奇;《别君叹》采用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琴道出友人之间的眷恋;孙杨《亭亭山上松》用奥运会开幕式用的缶开场,诠释男儿当自强;黑撒乐队《醉长安》,民族音乐融合现代流行音乐窥见当年盛唐的气象。在《水调歌头》的经典传唱中,虚拟歌手洛天依与京剧名家王佩瑜的跨世界合作,用新时代的产物唱响古代戏曲的音韵。时光千年,距离万里,诗与歌,让同文同种的我们用心交流,节目形式的创新不仅是对诗词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国乐这些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只有不断了解历史和文化,从中汲取灵感、得到熏陶,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2 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习近平主席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经典咏流传》匠心独运,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努力建设中国文化强国。广为传唱的经典歌曲《送别》,从创作者李叔同,用西方的曲调填上中国的诗词实现中西合璧,到现在《经典咏流传》沙宝亮与中西混血欧宁安娜的经典合唱,道出只有交流和融合,文化才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现代流行的创作加琵琶演奏言浅情深的《琵琶行》,方锦龙老师花了四十年的时间去全世界淘我们失传的古代乐器,号召我们中国人把传统文化找回来。第一代钢琴演奏家巫漪丽,用她的热情诠释着生命,每一个跳动的音符在苍老却灵巧的双手间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用西洋乐器诉说中国千百年来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龚琳娜与老锣浪漫的千古绝唱《离骚》,将拥有两千五百年文化的编钟搬上舞台,再次展现中国的千年文化,就像屈原上下求索的精神一样,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

文化的魅力和音乐的表现力经久不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只是让现代的我们与古人交流,也让现代的中国与世界交流。民族文化的创新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继承传统、不忘初心。

猜你喜欢

经典咏流传流传诗词
经典“咏”流传
革命先烈精神永远流传
古村难久远,文化永流传
央视《经典咏流传》回文诗辩正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经典咏流传》:文以载道,歌以咏志
《经典咏流传》:歌以咏志,乐以抒怀
《经典咏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