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初中思品课走向生活化的方法措施

2018-02-25

新课程(中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思品权益生活化

刘 敏

(安徽省怀远实验中学)

传统的思品课教学只重知识的灌输、不重视情感的体验,脱离生活,因而导致学生厌学、弃学。新课改要求思品课教学注重学生生活体验,关心学生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而生活化思品课教学恰是弥补了这一传统教学的空白,因而受到学生的青睐。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思品课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思品课既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思品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思品课脱离生活,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性、磁性,就会枯燥、乏味。因此让思品课生活化,构建生态思品课堂就成为当务之急。那么,初中思品课走向生活化的方法措施具体有哪些呢?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教育心理学》指出,生活化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生活化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升学生的积极思维。思品课往往理论性较强,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传授陈述性知识,思品课课堂教学就会味同嚼蜡、食而难咽,从而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如果将思品课中抽象的问题生活化,难懂的知识浅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学习思品课时欲罢不能,那将是别样的课堂气氛、别样的教学效果。

生活化的导入,要以学生所熟悉的人和事作为切入点,以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为契机,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教学《我爱我家》这一节时,我先让学生列举一些父母呵护疼爱自己的实例,再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家的美好与温馨,然后乘势导入:“这一切都融入了父母对我们的爱护与期望,我们被家的温暖所包围,生活在幸福之中,生活在爱的港湾。那么究竟什么是家?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家充满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爱我家》。”这样的导入,拉近了思品课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仿佛思品课就是自己身边的事,学习思品课就是重温父母的爱,就是唤醒心灵的情。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思品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思品课不能联系生活,学习后又不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那就真正成了无用的思品知识,这样教学思品课就是低效、无效,或者说是无用的思品课。为此,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将教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思品,思品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实践证明,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可使枯燥抽象的思品知识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联系,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使思品课更加形象、生动、具体,从而激起学生对思品课的浓厚兴趣。

只要教师有心搜集,思品课生活化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例如,在教学《维护消费者权益》时,我课前搜集了一些资料,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一些消费者权益受损的事件,并让学生分析以下材料:居民甲在某商场购得一台多功能食品加工机,回家试用后发现该产品只有一种功能,所以向商场提出退货请求。而商场反馈信息:该产品说明书未就其性能做明确说明,这是厂家的责任,所以顾客应向厂家索赔,商场不负此责任。对此请问:该产品存在什么问题?居民甲有什么权利?针对这些问题,学生研讨争论得非常激烈,精彩的思想不断生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让学生理解了相关的知识点,还在有关材料的展示中懂得了理性消费,树立维权意识。所以,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教学中,有效地将生活材料、生活现象引入课堂,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举措。又比如,在教学《责任与角色同在》一节时,我让学生讨论什么是责任,然后让他们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继而探讨:“你现在扮演了哪些角色?又有哪些责任?今后又将扮演哪些角色?你的责任又会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面对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勾画自己的生命底色,故而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品课教学活动的研讨中。

三、课外活动生活化

教师的教学,不仅要立足课堂,还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调查采访、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国防项目等综合实践活动。为此,我在执教《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之前,先布置学生做好社会调查——让学生调查自己所认识的人中有多少人曾在商品交易中上当受骗,而受骗后是怎样去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深刻地认识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大有人在。因此,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不法商贩已刻不容缓。同时,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样处理教材,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培养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由此看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充分体验课外生活,是思品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必要补充。思品课教学生活化,不仅是思品课程的要求,更是德育魅力产生的源头活水。

总之,在初中思品课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让思品课贴近学生生活、真诚与生活对话、融入生活体验,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力。

猜你喜欢

思品权益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意外伤害与权益保护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漫话权益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
班里那点事儿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
你的权益被什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