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区医院联动健康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02-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社区医院能力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405)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王姗(2016)在其研究《开放教育各专业开设健康管理课程的可行性研究——以天津电大为例》当中,以天津电大为例展开了健康管理实务课程开设可行性的分析,在该研究当中,分析了我国高校健康管理实务课程开展的现状,并根据现状从传播性、创新性、转化性等三个方面,传输了该课程开展所具有的优势。邹岩(2016)在其研究《特色体育课程教学联合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中,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将体育教学与健康管理课程结合到一起,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不论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体育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升;章雅青(2016)等人研究中,将MOOCS课程与健康管理课程结合到一起,在研究中发现,两者结合之后,会有效的提高健康管理课程的质量。而在健康管理课程发展过程中,国外研究的步伐更早,比我国研究的更加完善,尤其是在健康管理课程与社区、医院等合作方面。Mark Jones等研究中认为,只是在课堂中对学生讲解健康管理实务课程有关的内容,学生只能简单的了解一些理论上的知识,而无法将这些理论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所以,需要与社区医院等社会性质的团体结合到一起,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在医院或社区中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为其之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学术思想

在本课程当中,主要是对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健康管理的理论依据与基本策略、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及实用技术,进行了介绍,为社会培养出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健康管理类人才,推动我国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同时,利用本课程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健康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加的了解,掌握健康危险因素的预防手段,能够针对不同的疾病,对病患者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而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加学生对健康管理的了解,能够有效的与医学治疗区分出来,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另外,在开展健康管理课程之前,还开展了社区营养教育与管理、公共营养师(三级)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进行,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健康管理课程教学更好的进行提供了重要帮助。[1]

三、立论根据

本文研究当中,主要以以下三个目标为立论根据:一是知识目标,需要提高学生了解健康管理的内容,掌握健康管理的概念,掌握心理咨询与沟通技巧的方法,了解健康管理策略、生活方式管理、疾病管理、需求管理方法,能够对风险进行评估并能有效的应对风险等。二是职业技能目标,掌握运动干预的健康管理方法、尤其是常见慢性疾病的运动干预方法;掌握膳食干预、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配膳及常见慢性疾病人群的膳食指导方法等。三是职业素质养成目标,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等优秀品质,同时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自我学习、创新思考等综合能力。同时,当今社会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医疗保健的意识也逐渐增强。尤其是中、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民众对于健康管理的需要日益增强。所以,对健康管理课程同社区医院的联动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

四、研究内容

在健康管理课程建设研究当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社会实践改革,加强与社区、医院之间的联系,定期派遣学生进入到社区与医院,将理论知识更好的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为学生之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二是授课改革,根据健康管理课程的特色,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教学团队改革,培养教师更加良好的健康管理课程的教学能力。具体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第一,强化产教融合办学特色,提升企业教育作用,完善“2+1”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的对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必须要优化健康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升产教融合作用,完善“2+1”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说的“2+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学校学习两年的理论知识,在企业进行1年的岗位实习,以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更好的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加强与各社区医院、医疗事业单位的联系,教学的过程中,了解社区医院与医疗机构所需要的健康管理人才,而社区医院或医疗机构为学生的培训实习提供岗位机会,确保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与实际工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整个“2+1”培养模式的效果。[4]

第二,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构建能力主导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调研与分析,按照“扎实的岗位胜任能力,突出的岗位适应能力,过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岗位为基础,构建能力教学主线。以周边的社区医院与医疗机构为载体,共同开发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提高健康管理能力的主导型模块化课程体系。针对不同疾病的特点与性质,分别对学生进行单项技能的分析,将能力主线分解为单项技能培养目标,整合各能力主线的相关知识模块,构建相应的核心技能课程,再构成能力主导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针对性的进行考证技能培训,从而建立良好的健康管理课程体系。[5]

第三,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结合“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实践主导型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细化知识与技能,根据课程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将其分为若干个学习情境,采用情景模式的教学方式来开展健康管理教学活动。学习情境采用任务导入、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可由专职、兼职教师分别或共同完成。在开展学习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应在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基地共同完成,这是因为教师与实践现场一体化后,学生每进行一个活动,都可以在现场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教师边教、边演示,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问的“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进一步拉近了教学与实践的距离有效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第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改革

改革并重新建立与健康管理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从教学方法改革的角度来说,需要将学生放置到主要的位置上,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讲练结合式、启发式、案例式等。同时,精炼教学内容,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实际的健康管理情境再现,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教学评价改革的角度来说,不仅仅只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还要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与专家评议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评价活动的合理性。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根据每一个课程的实际情况,与社区医院共同制定出科学的评价指标,利用该指标严格的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之后,考核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根据考核的结果,发放相应的证书,只有所有证书齐全,才可以正式的进入到实际工作岗位当中。[6]

2.课程建设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考虑理论上的内容,更多的应关注健康管理的实际工作。因此,在对课程建设时,与周边社区医院与医疗机构结合到一起,引进社区医院的工作内容、标准等,并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制定出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健康管理课程。并且,随着医疗事业的进步,健康管理内容的不断更新,还应根据健康管理内容的更新,逐渐对课程进行完善,并加入当地区域固有的特色,使该课程发挥出最大化的作用。[7]

3.校企互通,建设共享型课程资源库

第一,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在健康管理课程开展时,可以对网络计算机技术进行借鉴,开发出网络学习课程。这样不仅会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内,都可以对健康管理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而且由于网络具有的交互功能,还能够在网络中,利用相应的软件进行交流、测试等,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另外,网络还具有开放性,能够与国内外各个网站进行连接,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实际各个地区的学习资源,进一步扩充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为学生健康管理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二,建设课程素材库。建设健康管理概论、健康信息收集与管理、健康风险评估和分析、健康教育与引导、健康管理策略与实践等多个内容的素材库,包括音像素材、实物图片、工艺流程Flash动画等,素材库内容将100%地覆盖相关课程的教学知识点。通过这些素材提高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以使学生对健康管理更好的了解。

第三,建立产业信息资源库。为对健康管理发展走势、工作结构调整和市场信息分析提供依据。收集从2010年以来,国家和地区每个年度的医疗行业中健康管理的统计报告、投资与预测报告、科研信息、人才市场需求统计报告等;收集社区医院与其他医疗机构信息资料,如人力资源信息、部门信息、资产状况、重大事件报告等,3年内,将社区医院或医疗机构资料库储存至少5000个进入到内部进行治疗客户的信息。

第四,建立考试、技能鉴定试题库。在教学的过程中,考试与技能鉴定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确保这一过程良好的进行,也可以为学生学习的质量提供保障。因此,在对资源库建立时,还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建立出不同的试题库、技能库、业务库、案例库、鉴定标准等,并通过网页将其向教师与学生展示出来,以使其在实际当中发挥出应用的作用,为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4.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第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校内实训中心,模拟出实际的工作环境,学生在模拟出的环境中,利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完成各项活动,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进行了结合,并且,还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操作,教师还可以寻找出操作中存在的错误,将其指正出来,提高学生对相关只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校内医疗室。加强医疗室的建设,使校园内部,可以独立的处理一些简单的疾病,这样当有学生进入到医疗室治疗,健康管理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参与进来,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这样与模拟出来的实训相比,更加真实,会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起到更大作用。[8]

第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教师进入社区医院或医疗机构承担相关岗位任务,学生分批轮流进入社区医院或医疗机构的各项工作当中,按照社区医院或医疗机构员工要求进行顶岗实习,做到教师学生员工化。二是企业教学基地,通过高职院校与社区医院、医疗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以租赁、协议等多种形式,在企业建设包括学生自学、企业培训、校内外教师指导在内的企业教学基地。

第三,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着手与社区医院和医疗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在实训过程中开设与合作企业实际应用直接相关的课程,由社区医院或医疗机构人员担任主讲教师,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培养,完成顶岗任务的分配、整个定岗过程的管理等。另外,顶岗实习之前,还要根据健康管理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顶岗实习计划书,并将其分发到每一个顶岗实习的学生手中。在顶岗实习完成后,由企业指导老师与校内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的实训进行评价。[9]

五、预期成果及效益分析

本文研究与其目标:依托行业办学,对接健康产业发展,锁定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建设思路,建立动态调整长效机制,以培养企业急需的,从事健康管理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推进以企业资源为主的实践教学、以职业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建立,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与此同时,争取获取重大健康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组织学生每年参加校企合作的健康管理模拟大赛;每年取得一定的奖项,学生职业技能明显提高,说明实践教学改革达到了全面提升和检验学生的健康管理能力的目的。

再次,本文研究效益分析:通过依托已经建成的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促使企业(行业)、社区共同参与健康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以及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使企业、社区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专业兼职教师,使理论功底扎实的学校骨干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推动健康管理课程改革,促使课程教学改革能够培养出更切合企业、社区实际需求的健康管理人才,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适应性;与此同时,为企业员工培训、技能证书考试及其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在专业(群)为企业提供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的同时,让企业积极参与合作研发、合作共建,打造产教融合、项目开发、培训于一体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和产学研基地,增强专业(群)服务地方及区域经济与社会的能力。

猜你喜欢

社区医院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