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三途径

2018-02-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面壁公开课专业化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江苏苏州 215021)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之后不断自我挑战和自我提升的过程。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走专业化成长之路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三个途径来谈一谈。

一、迷醉——在书海之中

苏霍母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这句话对我的启发影响很大,读书确实可以远离平庸,可以增加睿智,可以滋养教师底气与灵气,增加底蕴。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一个优秀语文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的读书人。读书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

语文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其特征表现为独立的知识系统,所以应该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教育理论书籍。我们不妨翻开那些凝聚着伟大思想的教育著作——在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书中,我们读到了对学生的充分信任是要拥有一颗博爱之心;在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我们读到了这位智慧的老人在几千年前就对弟子进行因材施教和拥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在陶行知先生的书中,我们读到了“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高尚师德以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身体力行的奉献……我们的教育就需要经典的依托。小学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曾推荐老师们读三本书。第一部是孔子的《礼记·学记》——一切教学论思想,迄今无出其右。第二部书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是一本真正的实践教育学,第三本书是叶圣陶的《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开山祖师,不读此书,无以为语文教师。

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我们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滋养了底气和灵气,使我们大家更睿智、深邃,站得高看得远,远离浮躁。

总之,要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要读和专业有关的书籍,其他各个学科的书籍我们都应该有所了解,只有对其他学科了解的人才能不断丰富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才能不断的适应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从而也更加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发挥自己的专长,从而使自己更加专业化,从而取得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诗人。”

二、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

读书破万卷,课堂才有味。课堂永远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最基本、最核心的平台,尤其是公开课的舞台。师范毕业工作5年来,感觉自己在不断进步着,细细一琢磨——原来多是上公开课使然。

刚工作的第一年,第一次公开课是初一的诗歌《纸船》,正是那次公开课的舞台磨练了我,使我不得不去探索语文教学的真谛。记得第一次试讲很紧张,又不知道怎么教,必然缺陷多多,课后在备课组老师的帮助下,从教态、组织教学的能力,还有教材的分析等等,给我的教学进行了诊断,然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教案,然后继续第二次试讲,备课组老师又是耐心地去听,又对我的教学语言提出了要求:语文老师上课的语言要生动丰富,上课每个环节的过度语言要自然流畅……于是我不厌其烦的改进教学语言、修改教学设计,力求精益求精。正是这样的否定之否定,我开始反思,开始改变以往的教学,注重对文本的细读,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经历了痛苦的折磨与平静的反思,我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望着自己的成功,浮上心头的是那一次次被指点、被挑剔的画面,感谢公开课的舞台——它真是我们最好的炼炉。

公开课的舞台常常会让人痛苦,但正是在这样的历练和打击下,我们都应学会在不断抖落身上的泥土,踩在脚下,使自己不断往上升。

三、面壁——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

有一个故事:一个人刚入禅门,求佛心切。第二天早餐时,他就迫不及待地向师父请教想了一夜的问题:

第一,我们的灵魂能不能不朽呢?

第二,我们的身体一定会化为乌有吗?

第三,我们真的会投胎转世吗?

第四,我们如果能投胎转世,那么能不能保留这一世的记忆呢?

第五,习禅能让我们解脱生死轮回吗?

……

此人一口气向师父提了十几个问题,正当他准备继续问下去的时候,却被师父的一句话打断了:“你的早餐已经凉了。”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面壁参禅。”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沉重的工作压力、可恼的学生、成堆的作业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忽略了自我的面壁反思。

要想成为一名专业语文教师,就要不断地对自己已具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诸方面进行批判性反思,每次反思,都会有新的发现,针对发现及时调整、补充、完善,才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面壁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面壁反思是指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过程,他是对过去经验的反馈,同时又是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从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在工作中,反思的途径有很多:①自我反思:这是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对待教学工作要敢于质疑,多打问号,再去解决问号。”教师常常通过自我反思,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及教学媒体等方面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②合作反思: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最好寻求同行协助,虚心地请前辈老师听课指导,请他们指出课堂的缺点和改进意见。多上汇报课、公开课,课后请同行集体诊断,求得更完整的反思。

另外,我们每上一堂后,或多或少有点得失、感想和体会,如果把这些及时地写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不断地改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结语

老师们,相信在广泛的阅读中会使自己变得丰富,在公开课的舞台上会使自己有所成就,在面壁反思中能使自己专业化地成长……努力拓展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是我辈奋斗的目标。

猜你喜欢

面壁公开课专业化
古人面壁为哪般?
达摩面壁洞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悟 禅
第一次公开课
“面壁”!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