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以审美为核心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及社团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018-02-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动作情感音乐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一小学 广东珠海 519000)

在《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中提出要以审美为核心,内容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和人文内涵的认知,通过音乐的“美”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素养,进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何通过音乐课堂教学暨课外社团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认为要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与德育教育紧密相连,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结合课外社团实践,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高尚道德行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具体做法如下:

一、运用音乐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熏陶学生的心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在音乐课堂中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

在音乐审美核心理念中提出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在音乐新课标的要求中要对学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音乐作品中最具感染力的就是随着其中的旋律、节奏、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在通过学习中不断揭示音乐各个要素的变化而让人不断处于变化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随之产生了情感体验,进一步对音乐作品音乐形象和内涵有了具象的体验和认识,学生的感悟力、感受力会提高,是对音乐审美的最积极和活跃的心理因素。如:在教唱六年级歌曲《游子吟》时,教师让学生根据音乐力度和速度来分辨歌曲的结构,他们很快小结出歌曲A+B的结构二部结构,其中A部分中音区音调、慢速轻柔的表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在孩子出远门时挑灯夜战为孩子缝制衣裳的情境;B部分高音区音调、稍快激越的部分则是展现了孩子对母亲的无尽感激之情,在乐曲的结束处的八分休止符演唱时,教师让学生们想象自己就是这个孩子,他当时的心情和表现是什么样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是他被母亲感动了,在哽咽着呼喊妈妈;有的说是孩子励志要用自己的行动报答妈妈,下定了奋发图强的决心等,大家围绕节奏特点进行了多重情感体验,从而感受到母亲的伟大,之后教师再提示学生:“妈妈怎样爱你?你是怎样感受或者报答妈妈的?”对学生进行了爱的教育,促进他们的德育发展。

2.利用音乐中优秀作品结合音乐审美来引领学生,对学生进行正面、有效地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如在教唱我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我从歌词内容入手,首先介绍国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们感受当时人民处于深水火热之中,先播放乐曲让孩子们感受和体会当时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深刻挖掘歌词重点与音乐旋律特点来对学生进行切身的情感体验——结合音乐旋律中的附点八分节奏和歌词节奏重音,如歌词中“起|来.不| 愿.做奴隶的| 人们 |”一句中,教师先范唱出重音和附点的效果,然后提示学生:你们愿意成为奴隶吗?他们一致回答不愿意,所以在“来.”、“愿.”字的演唱中需要用强的力度和稍长的节奏来进行演唱,突出表现了中华民族人民不甘心沦为亡国奴的决心和斗志,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包括歌词中出现的“铸.成我.们新.的”带附点的字时也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先情感体验,再把体验转变成自己的演唱来表现。在歌曲最后的结尾处的3个“起来”演唱中,我利用音乐旋律的图形谱,让学生感受3个“起来”的一个比一个高涨的旋律变化,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说是表现了人民的反抗外敌情绪越来越高涨,要把侵略者赶出去的心情;有的孩子说是表达了人民号召全中国民众一起反抗侵略者的焦急的心情等等,孩子们都能深刻地进行铿锵有力的演唱。歌曲结束句在教师提示下孩子们渐强、铿锵的力度演唱出了人们决心与敌人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最后孩子们在音乐伴奏下孩子们自发地站立起来面对五星红旗带着坚定的表情和群情激昂情绪用充满斗志的声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演唱效果非常好,在整个课堂中贯穿了审美教育,把音乐课同时也自然生成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学生们懂得了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整节课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教育。

二、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审美理念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学手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

1.利用音乐游戏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会倾听、树立规则意识、与他们协同配合等优秀品质。如在感受歌曲《拍手拍手》中,我让学生分成2个大圆圈,利用达尔克罗兹律动教学法分别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随音乐做脚步的行进动作,在每一句的句尾,音乐中(ⅩⅩ)节奏处我让内外圈的2个学生对齐身体同时进行互相的拍手,学生无形中学会认真聆听并按要求在同一旋律中做出统一有序的动作,学生培养了他们的学会倾听和规则意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许多的优秀品质,这些优秀品质的培养对孩子们的人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他们从自己的动作表现美、创作美中也达到了“以美育人”的效果。

2.结合教学内容做音乐创作:如在学唱歌曲《龙的传人》时,让学生自行编创歌词,内容围绕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赞美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来进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愫;在学唱歌曲《明天会更好》时,让学生编创不同的节奏如2/4 ⅹⅹⅹ | ⅹⅹⅹⅹⅹ|为歌曲伴奏,模仿众人团结一心、共同战胜困难时的口号,之后再变化成轮奏形式,一波接一波地让大家先后参与进来,力度随之越来越强,表现众人齐参与、献爱心的场面,学生们感受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情境和情绪,激励学生在别人苦难时能显出一份爱心,给与一份帮助。

3.结合教学内容做集体律动,让学生学会服从集体与遵守纪律

主要表现为个人或者是集体舞蹈,这是活跃课堂、巩固音乐学习能容,同时能加强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少数服从多数的德育教育方式,而且学生比较喜欢、参与面广。通过统一的形体动作结合歌(乐)曲的节拍强弱、音乐风格、旋律变化,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同时学生们通过聆听音乐、动作与节奏相结合、根据音乐变化变换动作、与舞伴的协同配合等,学生的自律性、服从性和与他人的沟通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通过老师及相互的评价培养了学生相互配合、少数服从多数的集体主义精神,随着音乐的节律按照逐个表演、前后或同时律动做动作,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团结合作能力,孩子们也自觉地服从集体和遵守集体要求的纪律。

这些教学手段都是围绕审美理念提高学生感受、体验、鉴赏和评价音乐美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高尚人格和品质。

三、结合课外社团学习,设置审美和德育教育主题对学生进行团队德育教育

除了课堂教学,音乐教育中的课外社团活动围绕审美和德育教育主题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

如在舞蹈社团的集体表演主题为《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时我先让孩子们感受歌曲的表现内容,让他们讨论舞蹈的主题是什么?在学生们感受到主题是对祖国母亲的赞美后我结合音乐的结构来进行舞蹈动作的学习和编排,在主歌A部分的表演中结合音乐抒情、优美的情绪让学生体会“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为你衔来一枚橄榄叶”的动作幅度、表情的展现;在副歌的B部分旋律中让学生思考如何结合这部分音乐的情绪在动作的力度、速度和眼神的表达、面部表情的幅度等让学生先对音乐自我体会和变现,之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让做得到位的学生进行单独展示,很多孩子都能表现出对音乐中“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愿你没有忧患,永远宁静”的动作、表情效果,展现出对祖国的赞美和深切的爱!

如:在戏剧社团活动中,让学生们根据如“为敬老院老人做义工”内容去编创剧情,探讨最终表演中要达到的目的,每个人把握自己角色的表演分寸等,探讨自己角色的情绪表达、舞台站台位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去个性自行创造、编创并表演,让他们思考和不断体验如何突显出角色中对孤寡老人的关怀和同情?学生在反复的情感体验和多次表演实践中去表现出来,他们学会了关心老人、乐于助人等品质教育的熏陶,思想情操得到了升华,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道德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可见在音乐课堂教学及课外社团实践活动中运用不同方式、手段积极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突出以审美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今后我将继续秉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把学生德育教育贯穿于音乐教学及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让我们社会主义祖国未来的希望们不断茁壮成长,祝愿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将会绽放出绚烂的光彩,为实现中国梦的宏愿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动作情感音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动作描写要具体
音乐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