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 读写结合

2018-02-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老麻雀月光曲语感

(江西九江市永修县九合小学 江西九江 330300)

新编《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些要求的提出具有现实性和使命感,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精心策划,积极探索。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二十六年的乡村语文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阅读教学应重点在“读”,做到“以生为本,读写结合。”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究。

一、整体感知,激情“导入”

粗读环节。一篇新的课文,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事物在他们眼前的展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丰满而富有个性的人物,内蕴哲理,耐人寻味的事物,优美动人的词句,强烈地诱惑着学生,在这种语言环境中学生都想跃跃欲试时,教师应抓住契机,捕捉这一渴求心理,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怎样设计?可以从谈话、制造悬念,也可以从课题入手,结合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引入等。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关键词是第一段中的“爱戴”,抓住它,就可以把“怀念伯父”,“谈论《水浒》”等几件事从内容到形式看来毫无联系的事情统一起来,产生联系,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伯父是一个普通的人,他的去逝为什么会牵动这么多人的心?他做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得到各种各样人的爱戴?学生因有了上述明确的学习导向,就会围绕这个导向,边读边想,找出文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借助各种资料(如字词典)读通全文。所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读后学生大致了解本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四件事,初步认识到鲁迅先生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为下文的细读进一步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二、体验情感,思路“展开”

通过细读,梳理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及表现形式,做到有所感悟,这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离开了语感,一切说写都无法进行。“悟”包括两层意思,既要悟语言所传达的思想内容,也要悟语言的表现形式。细读环节。学生通过初读,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细读就是针对课文的特点,创设情境,进行情境体验,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写作意图。通过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如《麻雀》一课,讲的是一只老麻雀为拯救自己的幼儿,奋不顾身同猎狗搏斗。表现了保护弱小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让学生抓住“小麻雀怎样从树上掉下来后,面对凶相毕露的猎狗无可奈何,老麻雀像石头似的落在猎狗的面前,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猎狗这一庞然大物”这些表现老、小麻雀神情、动作的重点句子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进行细读。闭目沉思,想象当时的情形,体验当时的情境。有了这些情感体验,学生受到了当时情境的熏陶和感染,懂得了小麻雀命在旦夕,自救无力,老麻雀以死相拼,英勇果敢,领悟了文章的感情,也唤起了学生抑强扶弱的正义感和纯真的父母之爱。体现了语文教学中“应重视阅读体验和感觉”的教学策略。

三、欣赏佳作,成果“巩固”

品读环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从理论上阐述了“细读、收集”的重要性,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了文章的感情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后,再让学生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词、句、段进行背诵、揣摩、摘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素养,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使学生养成筛选,积累信息的好习惯。达到了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的目标。如《月光曲》一课,学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现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在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感受音乐家贝多芬高超的琴技与高尚的品质,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拨动他们的心弦。

四、以读促写,引路“延伸”

读写环节。学生的作品源于生活,学法取自阅读,教材每单元都安排了侧重于单元写作重点的细读文章。从细读文章入手,重读课文,引导学生对该文反复揣摩,深刻领会,准确科学地接受他人的写作方法。依照写作的要求,指导观察,搜集资料,寻找写作的突破口和落笔点,进行学写,但切忌生搬硬套,做到“取其神而不搬其形,学其质而不仿其表”。如《落花生》一课,写作特点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运用对比,突出花生的特点。结合本单元写作重点,让学生介绍一种常见的事物。学生了解了《落花生》的写作特点,学到了一些写作方法,写作起来,文笔洋洋洒洒,创作的情感犹如开闸的洪水,作文的内容自然会丰富,特点也会鲜明,主次也分明,收到了读写结合的效果,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借鉴中得到了提高。“粗读—细读—品读—学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特点,“由粗到细,由品到写”这本身就体现了“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以儿童的认知规律为准则”。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将读写有机结合,学生定能在“读”中感悟,在“写”中提高。

总之,在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做到让学生读懂文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老麻雀月光曲语感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好《月光曲》,教出语文味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诗意建模,表达入格
月光曲
月光曲
《麻雀》教学设计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好比喻要细品慢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