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产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2018-02-24杨静史正军杨海艳张加研

绿色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杨静 史正军 杨海艳 张加研

摘要:指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性、应用型复合人才的一项重要“质量工程”。结合我国林产化工专业的教育现状,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分析了目前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探索了构建林产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方式和策略,以在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等方面走出独具特色的道路。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林产化工;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S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3-0223-02

1 引言

“卓越T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重大教育改革项目,是高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人才的一项重要“质量工程”,是中国大学新的使命和课题。林产化学加工(简称林产化工)主要是以森林资源为原料,通过化学及生物化学手段对其进行加工,获取各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品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学科,包括以木材制浆、木材水解和木材热解为主的木质资源化学与利用和以分泌物化学、提取物化学、林产精油等为主的非木质资源化学与利用过程两大领域,是农林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2]。我国的林产化工学科由林学和林业科学家、教育家梁希先生创建于1929年,并于1956年在南京林业大学正式设置林产化工专业。目前,在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和西南林业大学等20余所高校开设林产化工专业,形成了生物质能源和生物材料、生物质基化学品和林源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等为代表的学科方向。西南林业大学林产化工学科始建于2001年,2007年批准建立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点,2014年西南林业大学校的“林产化学加工工程”获得博士点授予权,与“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一同为该校的“林业工程”学科。林产化工专业于2012年分设生物质化学工程和精细化工两个专业模块,涵盖了生物质材料与能源、生物质化学品、生物基新材料合成和林源活性物4个研究方向。

2 西南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 面临的问题 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目前,林产化工专业在学术和科技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相对于计算机、金融、医学等热门专业,林产化工专业的社会认知度还不够。多数学生希望林产化工专业的一级学科是化学工程,而不是林业工程,并且用人单位不了解林产化工专业的培养目标,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在课程建设方面,部分专业课没有显现出专业特色,与木材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專业在课程设置上雷同,造成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较弱。其次,现有林产化工专业强调以化学、化工为基础,而忽视了林化专业是用化学和生物化学手段对生物质进行加工的,因而给学生打下化学、化工和生物学的基础是必要的。此外,林产化工专业的教材更新较慢,致使教学内容陈旧。如林产化工工艺学和林产化工概论教材中对木材水解技术仅介绍了化学水解(酸水解)技术,而木材酸法水解由于存在对反应器的腐蚀和环境的污染,一直处于停顿状态,但用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的酶法降解,日益得到重视。在实践教学方面,由于大多数企业的保密和生产安全的需要,多数专业实践和实习课程采取到工厂走访、参观的形式,使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另外,相对于热门专业,近年来林产化工专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生源锐减。据调查2016级林化专业的学生85%的高考第一志愿不是林产化工,大部分学生是调剂生,对林产化工没有了解和认识,更谈不上感兴趣,故林化专业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3 西南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 的思考

3.1 突出林产化工专业特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林业工程学科发展趋势,结合该校林产化工专业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确定了林产化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化学工程及工艺方面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能够在天然药物、精细化工、生物质能源、食品及与化工相关的行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产品开发与销售、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利用化学及生物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林业领域中进行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和产品开发。并且始终坚持以开发利用森林植物资源为专业特色,发展交叉学科,促进本专业知识与其他相关工程专业的交融,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优势的复合型人才[3]。白2008年,对林产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没进行了多次修订。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采用了如下的逆推过程:调查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将用人单位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其次,聘请有经验的企业专家参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

3.2 面向工程实际,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充分采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重构、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必修课既保证学生学习化学工程和工艺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保持了林产化工的特色,如没置了“生物质资源化学与利用”、“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材料”等特色课程。考虑到林产化工专业是以生物质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并通过化学和生物化学等一系列手段对其进行加工、利用的特点,在2016版的教学计划中增设了“新型化工分离工程”的专业课程,在化工原理常规单元操作之外,通过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着重讲述膜分离、超滤、微滤等内容;开设生物质能利用原理与技术、功能性材料、精细化学品和制浆造纸原理与技术等特色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宽口径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还开没了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为目的的具有学科特色的专业选修课,如增设植物学和林学概论的专业特色课程,既可了解不同物种及它们的生理生化性质,指导加工工艺的实施,而且对开发新产品、开创新用途也起奠基性的作用。增设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的专业特色课程,使林化专业的同学知道森林资源不仅可通过化学加工,而且还可进行生物转化,并且熟知化学加工和生物转化的利弊。增没绿色化学和化工环境保护的专业特色课程,灌输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的理念,使未来的林产工业建立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基础之上。

为增加促进学科发展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技术,在现有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基础上,精简传统、陈旧、过时的课程内容,如传统林化专业对松脂的教学集中在松脂的初加工上,现在的教学内容增加了从松香到氢化松香、歧化松香、松香樹脂等多产品多系列的内容;在木材水解工业教学内容方面,除了传统的葡萄糖、酒精和糠醛之外,还增加了以葡萄糖作为平台化合物的一系列化工产品的新概论、新工艺。减少栲胶、纸浆造纸和活性炭等传统教学内容,丰富生物质能源、天然产物化学、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相关内容。总之,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方面,坚持突出特色、保持优势,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的课程体系,使其更加适应“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3.3 增加实践教学的权重,积极推进产学研的结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高等教育通过各种实践和实习活动,加强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该校林产化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实验课程、实习课程和毕业环节(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组成。实验课程的教学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基础实验以锻炼基本实验技能和验证科学原理为目的,由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植物纤维化学实验等课程组成,安排在第一至第三学期;专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基础实验内容,包括天然产物化学和精细化学品等专业基础课程;毕业论文和毕业没计为没计性实验,通过学生查阅文献,选择仪器和试剂,制定实验方案,独立实施实验,总结讨论、数据处理和分析、论文写作、答辩,到整个毕业论文的完成,都能体现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通过以上3个方面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4-6]。

在实习实践课程方面,以建设和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为目的,聘请企业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接受培训和实践锻炼。其次,积极推进学生顶岗式实习,让学生在企事业单位以“工作”的形式系统地参与生产过程,掌握生产基本原理,熟悉工艺流程、操作方法、设备结构等实习内容。此外,实践课程应该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习,如在林产化工综合实习课程中为学生提供了在制浆造纸厂、家具制造厂等相关企业实习的机会。最后,学生的毕业设计也由传统林产化工方向拓展至具有应用前景的新方向,如生物质能源、生物基化学品、木塑复合材料、药物中间体的合成和油脂化学品的合成等领域。

4 结语

目前,我国林化学科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林产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该校应该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与时俱进,办出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对教师而言,在新形式下如何发展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林化产业,如何进一步提高林化专业的社会竞争力,办好林化专业,是必须考虑的课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宋湛谦,商士斌.我国林产化工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J].应用科 技,2009,17(22):13~15.

[2]蒋建新,殷宁,孙润仓.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教育与生物质产业的 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8(6):61~63,76.

[3]王璐莹,韩春蕊,雷建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林产化工 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建 设,2016,34(5):14~17.

[4]宋先亮.指导林产化工学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的实践与体会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 (15):1241~127.

[5]吴洪特,甘光奉,胡达.探索应用型工科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 途径[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6):70~72.

[6]祝海林,张炳生,胡爱萍,等.工科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 [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8,9(4):69~72.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