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尾松种植技术及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实践

2018-02-24杨正伦

绿色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马尾松林业生产种植技术

杨正伦

摘要:指出了马尾松是目前生产用材的重要树种,也是进行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基于此,对马尾松种植技术以及在林業生产中的应用推广进行了探讨,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尾松;种植技术;林业生产;推广

中图分类号:S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3-0188-02

1 引言

目前我国大部分马尾松都生长分布在雨水量和热量较为充足的区域。在雨热同季的地区中栽种培育马尾松,能够满足马尾松各项种植要求,对提升林木生长速率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当前马尾松是用于荒山造林的首选树种,是我国南部地区生产活动中常用的木材,其适用范围较广,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加上马尾松自身具有高度经济性和社会环保价值,所以马尾松种植技术能够全面应用在林业生产中,不仅能够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效益,还能促进社会效益的提升。

2 马尾松种植技术分析

马尾松种植技术的科学性对于马尾松生长品质具有较大影响,也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1 造林地的选取

马尾松不适宜大规模连片种植,所以在种植活动开展之前需要根据马尾松自身特性以及土地条件出发,对种植区域进行选取。通常采取阔叶树混交方式来拟定树种实际布局,这样能够避免马尾松受到外部生长环境的限制,还能有效预防马尾松生长过程中受到各类害虫的影响,避免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种植林地的选取还需考虑种植区域排水功能以及社会交通等[1]。

2.2 整地方式

马尾松整地时间和整地方式的选取也至关重要,当前最合理的整地时间应该选在造林前的秋冬季进行。林地整地方式具有多样化特点,种植栽培人员可以根据林地实际分布情况选取相应的整地方式,可以选取块状、半明穴等整地方式。通过拟定科学合理的整地方式能够使林地水土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避免造林过程中大量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

在经济条件允许以及各项种植环境良好的区域可选取明穴整地方式来对原有土地进行整理,这样能够有效控制树木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马尾松苗木的有效生长。

2.3 造林密度

马尾松造林密度的合理控制能够为造林活动提供适宜的空间,从当前实践种植活动可以看出,通常选取1.6m×2.1m的种植间距,使得造林密度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可以根据种植地区实际经济条件营造针阔混交林,这样能够使马尾松种植土壤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还能避免各类灾害的发生,有效保障马尾松种植经济效益。

2.4 选种环节

选种环节对提升马尾松种植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选取黔南地区的种子,因为该区域种子对于生长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且颗粒饱满,具有高效的生长率。种植土壤可以选取微酸性的土壤,不能选取熟土。控制土壤含沙量,如果土壤中含沙量较高,将不利于容器保水固肥。如果含沙量较低,那么土壤实际粘性也不能符合种植要求,不利于种子发芽出土,对后续生长造成影响[2]。

2.5 育种的种子处理

在实际播种活动开展之前,种植人员需要净种,对种子进行挑选,去掉颗粒较小和干瘪的种子,将种子放置在40℃左右的温水中进行浸种,去除干瘪的种子壳。再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消毒方法与杉树种子等一类树种消毒方式相同。

2.6 种植时间

马尾松种植时间对苗木生长情况以及造林成活率具有较大影响.从目前种植实践活动中可以看出,现阶段马尾松栽种时间可以选在雨后或是阴天。在冬季来临时,马尾松的幼苗都会出现木质化的现象,此时苗木自身的抗冻性有效提升,也是进行种植的最佳时间。也可在每年春季3月进行播种,需要对土壤水分条件进行判定,根据自然条件进行早播能够有效提升苗木实际抗病能力。但应注意种植时间过早也会导致冻害等问题的发生,影响苗木种植质量[3]。

2.7 种植方法

马尾松幼苗种植需要选取质量等级较高的苗木为主,这样能够保障苗木生长质量,提高苗木实际成活率。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种植马尾松都是采用植树造林的方式,对苗木都是采取统一的管理措施,此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劳动生产力,确保苗木实现规范化管理。当前为了苗木根系完整性得到保证,种植人员可以选取打浆种植,泥浆实际浓稠度需要进行调节,假植时间需要进行控制,一般不超过24h。种植人员在种植时首先需要对幼苗进行等级划分,以相应株数为一捆,这样便于管理,也有助于提升林农生产效率,提高种植活动的便捷性。幼苗实际栽种之前需要注重保持水分,在苗木进行搬运时需要拟定相应的保护性措施。在具体栽种过程中需要避免窝根等现象的出现,确保土壤实际夯实系数。种植后根据苗木实际生长情况添加适量的持水剂来提高苗木成活率[4]。

2.8 苗期抚育管理

播种活动结束之后,大约在20~30d左右会发芽,此时种子嫩芽容易受到鸟类侵袭。管理人员需要做好保护措施。等到幼苗全部出土之后,苗床会出现各类杂草,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拔草过程中会夹带大量泥土,使得土地凹陷,所以需要进行适量培土[5]。此外为了提升苗木实际抗旱抗逆能力,需要对植物生理平衡性进行调节,种植人员可以通过浸根等方式添加萘乙酸、吲哚乙酸等生长剂来调节生长,或是添加吸水剂等促进苗木根系生长发育,以此来提升造林实际成活率。

在土壤实际粘度较高的区域,幼苗全部出土之后如受到雨水冲刷,泥沙会附着在苗茎上,此时需要通过喷雾器对泥沙进行冲洗,防止泥土在苗茎上附着。幼苗如果实际生长密度较高,需要进行间苗。生长密度较稀疏则需要补苗.移苗应选在种子实际萌发之后进行,此时移苗实际成活率较高,便于灌溉。在雨后需要及时进行排水,避免出现积水问题,限制苗木的有序生长。此外,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各类病害防治,如果幼苗出现猝倒病,需要及时喷洒相应浓度波尔多液和硫酸铁,有效抑制病害的大范围扩散[7-8]。

3 马尾松种植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推广

現阶段我国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较快,可以借助媒体等方式对马尾松种植技术进行宣传,突出马尾松种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开展技术性讲座,让广大种植人员能够深入掌握马尾松种植生产技术。此外还可以聘用专业的技术人员对马尾松培育现场以及栽植技术进行示范,让广大种植户能够认识到日常苗木栽植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技术人员需要给予一定技术指导,充分认识到种植技术对提升苗木种植效益的重要影响。除了基本的宣传工作之外,相关部门需要引导种植人员明确树苗品种的质量问题,认识到苗木选择品种的质量对马尾松生产的重要影响。对于规模化的种植户可以提高种植质量依据树木发展价值积极建立绿色品牌效应,而后扩大社会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当地种植户参与其中,共同促进马尾松林业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种植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地提升马尾松种植推广范围[8]。

4 结语

马尾松自身具有较高的市场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作为荒地造林的重要树种,需要加强种植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有效推广。相关部门以及种植人员需要对马尾松种植技术进行探究,明确造林地、整地方式、造林密度、种植时间、种植方法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马尾松栽种质量,提升种植区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发展效益。

参考文献:

[1]谭代军.马尾松种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9):253.

[2]孙 勇.马尾松种子处理及苗生产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 究,2014(11).

[3]孙芹福.论马尾松种植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 子版),2014(13):6954~6959.

[4]孙芹福.论马尾松种植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3).

[4]邢珍妮.对马尾松种植技术的探究[J].农村科学实验,2017(6):124.

[5]李冬梅.马尾松的种植技术和经济效益[J].林业科技情报,2015, 47(4):33~35.

[7]石驭天.马尾松苗木培育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6,10 (3):88 ~89.

[8]叶 敏.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养关键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16(18).

[9]曾丽芳,林立.马尾松人工林改造措施探讨[J].绿色科技,2017(6).

[10]杨 婷,段如雁,苏 刚.马尾松营养循环及调控研究进展[J].绿色科技,2014(4).

猜你喜欢

马尾松林业生产种植技术
马尾松造林技术要点与推广应用浅析
香樟树之恋
闽北马尾松二代种子园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