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2018-02-24李雪玲

绿色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发展水平林业产业综合评价

李雪玲

摘要:以2014年全国林区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速度、结构变化以及工业化水平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从林业产业总产值来看,广东最高、天津最低;从林业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例来看,广西、江西、福建等省份的贡献比较大,天津、北京、上海等省份的贡献较小;从林业三次产业的比例来看,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广东、广西等省份第二产业比例较高,产业结构优势突出,北京、天津、山西、海南、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份的第一产业比例较高,林业工业化程度较低,湖南、重庆、四川等省份的三次产业比例相对比较均衡;从林业产业发展推动力来看,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省份林业产业发展效率相对较高,而内蒙古、青海、黑龙江、甘肃等省份的林业产业发展效率相对较低。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3-0142-03

1 引言

林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复合产业群体,肩负着优化生态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和发展现代林业产业,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003)》、《中国林业产业政策要点(2007)》、《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2008)》等。基于此,本文以2014年全国林区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速度、结构变化以及工业化水平进行详细分析与评价,以期能够反映中国整体林业产业的发展趋势、结构变化等现状,为促进中国林业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数据材料与研 究方法

2.1 指标的选取

林业产业是以森林、林木、林地资源为加工利用对象,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产业,它涉及国民经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多个门类,主要包括林木种植业、经济林培育业、花卉培育业、木竹采运业等十大亚产业[1]。林业产业发展水平是指国家或地区的林业产业在生产效率和发展潜力等方面所具有的水平,是林业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体现[2]。在对某一产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时,首先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研究[3]。第一,由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具有相关关系,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4],因此选取林业各产业产值与总产值的比例这一指标来评价林业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第二,由于林业第三产业是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处于产业初期,其增长和发展对产业、本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5],因此选取三次产业占林业总产值的比例来反映林业产业的发展速度。也就是说,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林业第一、二产业仍然是传统的主导产业,但是在社会化服务业、森林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林业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并以投资少、收益高、带动能力强等优点成为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6]。第三,由于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吸引人才的能力增加,会从根本上增强产业的发展能力,从而推动产业发展[7],因此选取林业从业人员数量等指标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推动力进行评价,最终形成测度指标体系。

2.2 数据来源说明

本研究中,基础数据及资源来源均为《中国统计年鉴(2014)》、《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14)》。

3 林业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3.1 林业产业总产值

从表1来看,2014年广东的林业产业总产值最高,达到65003382万元,其次为山东、福建、江苏、广西等省份,分别为60936364万元、39713055万元、38976633万元、38499681万元;而天津、西藏、青海、宁夏等省市的林业产业总产值较低。

3.2 林业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例

从表1来看,2014年各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例呈现林业产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表现为“东南省份发达,中西部省份落后”的基本格局。其中,广西、江西、福建的比例较高,分别为24.56%、16.89%、16.51%,说明这些省份的林业产值对地区GDP的贡献比较大;天津、北京、上海的比例较低,分别为0.15%、0.9%、1.6%,说明这些省份的林业产值对地区GDP的贡献较小。此外,有9个省份林业总产值占GDP的比例在10%以上,说明林业产业在各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

3.3 林业三次产业的比例

从表1可以看出,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广东、广西等省份第二产业比例较高,均超过50%,说明这9个省份林业相关加工制造业相比其他省份较为发达,产业结构优势突出,处于成长期到成熟期过渡阶段;北京、天津、山西、海南、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份的第一产业比例较高,第二产业比例较低,说明这些省份林业工业化程度较低;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等省份的第三产业比例较高,均达到20%以上,说明这些省份林业产业结构转型较快;此外,湖南、重庆、四川等省份的三次产业比例相对比较均衡,属于林业发展的成熟期。

3.4 林业产业发展推动力

从表1来看,2014年林业系统从业人员人均创造价值方面,各个省份变化幅度较大。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省份的人均创造价值均超过2000万元/人,其次为福建、安徽、广西、辽宁等省份,说明着九个省份的人均创造价值较高,林业产业发展效率相对较高;而内蒙古、青海、黑龙江、甘肃等省份的人均创造价值均低于100万元/人,说明这四个省份的人均创造价值较低,林业产业发展效率相对较低。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笔者通过设定林业产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对2014年全国各个省份的林业生产水平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明:从林业产業总产值来看,广东最高、天津最低;从林业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例来看,2014年各省份呈现林业产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广西、江西、福建等省份的林业产值对地区GDP的贡献比较大,天津、北京、上海等省市的林业产值对地区GDP的贡献较小;从林业三次产业的比例来看,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广东、广西等省市第二产业比例较高,产业结构优势突出,北京、天津、山西、海南、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市的第一产业比例较高,林业工业化程度较低,湖南、重庆、四川等省市的三次产业比例相对比较均衡,属于林业发展的成熟期;从林业产业发展推动力来看,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省市林业产业发展效率相对较高,而内蒙古、青海、黑龙江、甘肃等省市的林业产业发展效率相对较低。

4.2 政策建议

为了提高林业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加强科技创新、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宣传力度,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注重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加强高新技术在产业开发中的应用,特别是一些特色产业带的资源发展、精深加工、废物利用等方面,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全面提升林业产业发展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2)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林场特色森林生态旅游。

(3)积极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强竞争力的龙头产业,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打破行业界限和行政区域限制,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进行企业重组,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实现加工增值、推动结构调整、促进职工增收。

(4)加强科技培训力度,培养高素质的林业科技队伍。通过聘请高校林业科技人才、工程管理人才、利用本地林业高级人才对林业职工队伍的经常性培训,或者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开展的针对性培训,迅速提高林业干部职工的科学素养,为做好林业工作,提高林业建设质量和水平做好人才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孙 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政策取向[J].林業經 濟,2008(1);44~49.

[2]李 微,万志芳,郑丽娟.中国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J]. 商业研究,2012 (6):204~209.

[3]金 碚,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经济研究,1996,11(392):44.

[4]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成果四: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 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 (5):4~16.

[5]林学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形成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 学,2012 (2):26~34.

[6]张光辉,张顺喜.切实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发展林业第三产业[J]. 林业资源管理,2004 (6):9~12.

[7]李健.中国金融发展推动力研究[J].金融研究,1998(7):1 ~8.

猜你喜欢

发展水平林业产业综合评价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
论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发展水平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河北省“新四化”协调水平实证研究
郑州市各县(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