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工程造林勘查施工技术

2018-02-24张俊

绿色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林业工程施工技术

张俊

摘要:指出了经过多年循序渐进式的摸索,我国逐渐在造林领域开发出了一条与自身实际相互适应的造林绿化之路,其中,工程勘查施工就是一条可行的路子,虽然程序复杂繁琐,但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促进苗木成活,提高林木数量和质量,推动林业快速健康发展。基于此,就林业工程造林勘查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林业工程;造林勘查;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3-0136-02

1 引言

我国林业面积分布广泛,但林业质量一直不高,东部水土流失严重,西部土壤严重沙化,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得我国生态环境脆弱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加强环境保护也是我国必须慎重考虑的重大问题,但在林业造林勘查施工技术方面,我国开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没有多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因此,需要继续探索,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造林勘查施工之路,以此来加强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本文将就林业工程造林勘查施工进行探讨。

2 造林勘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要保证林业工程勘察与施工所需的人员和相关器材设备能够及时到场。

第二,工程施工用水采取就近原则,以周边河流水为主。

第三,做好施工圖纸会审工作,在苗木种植过程中,施工图纸会审具有重要意义。会审应当包括如下程序:施工单位应观看并了解图纸,能够准确确认施工位置。同时还应召开会议并邀请相关项目参与人员,设计单位应将图纸设计意图和特点向参会各方介绍清楚,施工单位则应就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明确的设计要求,积极参与协商,确保问题解决,撰写会议纪要。

第四,施工人员素质必须合格,实行持证上岗,要求每位施工人员了解苗木种植。

第五,加强设计交底,使项目施工人员了解苗木种植特点,明确施工技术要求与相关工程质量标准。一般而言,当项目经理部在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时,技术责任制以及质量责任制也就确立下来了,这样一来,苗木施工质量检查、监督等都有明显增强。设计人员除了要向施工单位交底,外,还要向施工班组的每个人员进行交底,交底必须根据设计图纸、具体施工的方案、质量检验标准等,还要合理编制技术交底文件,重点突出,注意交底技术的可操作性,从而保证造林施工质量。

3 林业工程造林勘查施工技术要点

3.1 前期造林勘察与设计

首先,进行初步调查,通过路线调查方法调查造林区域的地貌、植被、造林、土壤等各种有效资料,并根据获取的资料填制土壤类型表、立地条件类型表以及植物类型表,加强造林经验总结,为后期造林勘察设计提供参考。其次,就是境界区划。为了便于后期造林与管理,需要将造林设计落实到具体的地块,对一个经营单位进行合理规划。比如,林场为一个经营单位,可以进一步区划为分场林班小班。林班是调查没计以及施工管理的基本单位,林班界多用明显的自然地形界限进行划分,小班是造林设计与施工的单元,各小班的地类、立地条件以及权属关系都应保持基本一致,小班界的区划主要以地形界限、道路或其他明显地物为界。最后,是详细调查。针对区划完成的小班进行逐块详细调查,主要获取区域内地类、地形地貌、已有植被、土壤理化性质等相关信息,并填写小班外业调查表。各小班外业调查完毕后,应当及时确定其立地类型,并进一步确定应选用的造林技术类型与经营类型。

3.2 绿化地平整和清理

先将土地上的垃圾与杂草清理干净,确保土地表面整洁,在其上铺上一层基肥,然后结合周围环境对绿化地进行平整处理,对于种植土,必须耙细整平,确保达到自然排水标准,其中,草坪种植换土厚度应当达到30cm,一般地换土厚度则应达到45cm,对于灌木种植每株需换土0.45m3,乔木种植每株需换土0.55m3。待种植土到位,初步造型完成后,则应通过人T手段让地形呈现出自然下降的效果。土层消毒应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而应选用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以免病虫和杂草再生。然后就是细部平整,确保土壤耙平耙细,并施足基肥,要保证地形和标准高度相符,土层稳定性良好,竖向曲线层次清晰,完整平滑。

3.3 测量放线

首先应找到准备工作环节标记的地点桩号,然后沿着设计基线进行放线,按照工程图纸要求进行,并用白粉将树种株距、树种间距和行间距进行标记。株距的选择要做到因地制宜,可以自然点缀,但不一定要求成行。株行距应当为2.5m×2.5m。

3.4 科学整地

整地是人工造林的重要基础,通过整地,能够改善造林立地条件,改变小地形。同时,整地能够将造林区域的灌木、杂草以及采伐剩余物清理干净,增加林地透光度,改变土壤温度和理化性质。通过科学地进行整地,能够为造林施工提供方便,提高造林成活率,从而改善幼林生长状况。整地主要包括林地清理和整地两个方面。

一是林地清理,清除掉造林区域的灌木和杂草以及采伐剩下的枝丫、站秆和伐根等杂物。清理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火烧清理、化学清理以及割除清理,其中割除清理可以使用割灌机、推土机或切割机等,还可以采用人工作业方式。

二是整地。整地有局部整地和全面整地,全面整地,就是将造林地所有土壤进行翻垦处理,适用于平坦地区的整地。局部整地又可划分为块状与带状整地,其中,块状整地是将造林地翻垦成块状的整地方法,在山区整地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如穴状、鱼鳞坑以及块状等,浅山丘陵也有可能采用块状整地法。带状整地方式在山区应用较广,包括水平沟、挖壕以及水平带状等。

3.5 合理选苗

为了顺利实现造林目标,必须因地制宜,选择恰当的树种,并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切勿人为改变树木的生长环境,要尽可能多地栽种当地树种,而少引进或避免引进外来树种,从而提高栽种树木的成活率。

选苗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格进行,须经过实地考察方能进行幼苗起掘,关注选苗规格及长势状况,苗木起掘后要安排人员看管,及时洒水,避免苗木曝晒或严重失水。选择栽种的幼苗要求主干通直,长势较好、无病虫害,选苗完成后要采取适当保护措施才能进行苗木运输,如果运输距离较长,可在其表面覆盖一层油布,确保苗木到达栽种现场时苗木土球不会发生变化而对种植造成不利影响。

3.6 选苗种植

在苗木正式进行栽植前,应对其根部以喷雾形式喷施生根素,并在避免强光照射的情况下施用1605根菌,苗木经过均匀喷施菌肥后,就可以进行移栽了。移栽主要采用的是植苗造林法,也即穴植法,在地上挖穴然后移栽树苗,开挖的穴坑必须确保能够容纳得下苗木主根系。挖穴时应当注意密切贴合根系形态,严格控制穴底穴口大小,防止开挖出的穴坑呈锅底形。同时还应控制好穴坑的深度,以避免苗木移栽后土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现象。如果栽植过深,将不利于苗木呼吸作用,会对苗木枝叶生长不利。通常,如果栽植地区气候潮湿,则应浅栽;倘若当地气候干旱,那么就应深栽。移栽时要将苗木置于穴坑的中间位置,使苗木的根处于自然舒展状态,防止根系回窝。然后就可以向穴坑内填土,可将表层土进行回填,因为表层土含有一定水分,可為根系提供水分补充,回填完毕还要夯实,并在树穴表面应用稻草或就近取材用树木枝叶进行覆盖,以防过度失水。栽种完成后,切记浇水过急,而应采用小股水浇灌的形式浇透,并于栽种一周后进行二次浇灌,保障苗木生长用水充足。

3.7 施肥管理

为了确保苗木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正常获取,必须根据苗木生长状况做好施肥管理工作,并注意浇水,保证水肥的合理使用。至于施用的肥料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适当掺加一定量的化学肥料,施肥方式应当采取施足基肥,及时追肥的方式,做到二者兼施。避免盲目施肥,结合各种树种的需肥特性选择具体施用的肥料,并根据肥料种类的差异合理确定施肥期间,通常情况,基肥的施用期间应选择在秋分前后,原因在于秋天所施肥料经过漫长的冬季会腐烂对植物过冬有利。同时早春时节可以进行追肥,也可选在花后以及花芽分化期进行,这时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较为旺盛。此外,施肥量和施肥期间的确定还应综合考虑树木水分以及光照时间和强度等因素,并确保施肥的科学性,以此来保障树木的正常生长需要,促进树木存活率。施肥的方式主要有土壤施肥以及叶面施肥2种方式,应当采用二者相互结合的方法。

3.8 植后养护

苗木栽植完成后,除了要加强水肥管理外,还应做好植后养护工作。一方面,要经常进行中耕除草处理、适时修剪,及时施肥和浇水,确保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加强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并采取各种举措提高造林苗木的抗逆性和抵抗力,做好病虫害观测,当发现苗木染上轻微病虫害就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冬季还应浇足过冬水,幼苗还要采取适当的御寒措施。此外,对各种旱涝灾害也应给予足够重视,制定紧急预案,做好防病治虫工作,加强预防,做到防治结合,确保苗木完整,以免受到病虫危害,要保证每年苗木综合治病次数在5次以上。

4 结语

当前,全球各个国家都在提倡生态化建设,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勘察,不仅有利于增加林木面积,缓解环境污染,也是对全球环保事业的正确回应,能够美化地球生态环境。尽管造林勘查施工工序繁琐,但是能够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实现科学种植,同时又能够起到有效地生态保护作用。此外,也是顺应世界生态环保要求,促进林木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使我国林业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影,张海静.造林地的整理与造林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6(1):258.

[2]那书越.浅析造林整地与造林技术[J].农家科技旬刊,2016(4).

[3]历景荣.浅谈造林整地技术与植树造林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6):280.

[4]高贯超.关丁如何提升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水平的思考[J].建材发 展导向:下,2016,14(7).

猜你喜欢

林业工程施工技术
探究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
国有林业工程投资经济效益探讨
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