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探讨

2018-02-24杨葵

绿色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退耕还林问题策略

杨葵

摘要:指出了在宜州区域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保证产业管理效果,难以对其进行严格的协调与控制,导致后续产业的进步受到抑制性影响。基于此,针对宜州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3-0127-02

1 引言

宜州区域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期间,应明确具体的发展原则,制定因地制宜的管理机制,促进科技的进步,将农业与林业的发展相结合,通过各种方式对其整改,逐渐提升后续产业管理水平,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2退耕還 林后续产业发展原则分析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没与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进步与林业农业结合的原则,利用合理方式为农民与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对管理模式进行积极改革与创新,做好相关控制工作。

2.1 遵循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

后续产业发展与建设,需针对当地优势资源进行分析,全面整合与开发优势产业,将自然环境作为依托开发特色产业结构,使得农民在产业的支持下,获得更多的经济优势。同时需要将经济开发作为重点内容,深入与细化特色经济形式,建立多样化的管理机制,保证提升管控水平。

2.2 遵循科技进步的工作原则

宜州区域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需遵循科技进步的相关工作原则,利用合理方式应对与解决问题,创建科技创新机制与模式,形成实际发展方面的优势,利用科学的规划机制与管理模式,提升技术在产业与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促进其可持续进步与发展。

2.3 遵循长期与短期的结合原则

后续产业管理部门应制定短期的计划方案,将其与长期的管理模式联系在一起,将长效与短期的利益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利用合理的治理方式实施工作。为了促进保护性产业的建设,还要根据资源的使用情况建立多元化的控制体系,减少资源浪费问题,增强管理工作效果。

2.4 遵循利益统一原则

后续产业的利用,需重点关注农民的收益,利用合理的方式为农户提供创收条件,合理实施管理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基础上,形成后续产业的发展机制,满足当前的实际T作要求,提升农民的经济水平。

3 宜州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成果

在2002年宜州区域就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直到2015年,已经完成工作任务将近13.5万亩左右。其中,退耕地还林4.8万亩左右,荒山造林为5.7万亩,封山育林为3万亩。在全区16个乡镇210个行政村与区域内3个国有林场都实施了林业的建没工作,且乡镇与农村支持相关工作任务,参与农民的数量为5.2万人左右,可实现良好的退耕还林工作,全面优化工作体系,将合格率控制在97%左右。在多年退耕还林工作中,全区已经完成了全部区域内荒山造林工作,且退耕还林的任务效率较高,可全面提升退耕还林效果,优化各方面机制,促进宜州生态文明环境的积极建设。

4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

目前,宜州区域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不能保证后续产业发展效果,难以对其进行协调与控制。

4.1 缺乏农民收入来源的保障体制

退耕还林之后,虽然农民可以得到补助款,但是,实际补助的年限较少,且林分郁闭的时间很早,农民在退耕之后不能获得更高的利益,导致后期的积极性降低。且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未能根据农户的经营规模等进行合理的分析,难以创建种植机制,无法提升规模化产业效果。

4.2 后续产业的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通常情况下,参与后续产业管理的工作人员多为当地的农户,虽然对区域的实际情况较为了解,但是,由于教学水平与整体素养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导致管理效率降低。且在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之下,林业未能建设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无法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其处理,林下产品的开发效果降低,不仅会导致农户的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还会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无法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难以创建现代化的管理与控制机制,严重影响后续产业的积极进步。同时,一些部门在建立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后续产业的发展需求执行工作,不能采用新的科学技术,且实际建设效率与水平较低,严重影响其长远进步。

4.3 未能形成产业链条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还没有形成产业链条,不能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导致其参与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通常情况下,农户都在使用白产白销的模式,未能形成良好的市场循环机制,且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相互脱节,在缺乏市场占有力的情况下,导致林下产品的市场价值受到影响,且质量稳定性较差,甚至出现滞销的现象。在长期发展中,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领与支持,导致缺乏先进的产业链结构,不能保证各方面管理与控制效果。

5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措施分析

5.1 探索相关思路与模式

探索思路与模式的过程,需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地方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加农户的收入,在不同社会与经济条件之下,创建不同的退耕还林模式,对产业进行合理的配置。为了保证国家的生态效益,应针对生态经济产业情况进行分析,在增加效益的基础上,明确各方面目标,形成具有约束力与创造力的工作机制。同时,需设计科学发展的模式,协调地方自然资源与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农民创建长效的增收机制,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还能创建相关结构,促进产业链的延伸。例如:实施林业与牧草产业的联合、林业与药材产业的联合等,同时还可以将林业与畜牧业联系在一起,优化相关产业结构与经济体系,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保证管理效果。另外,需针对后续产业的经营模式进行创新与协调,提升运作机制的管理效果,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1]。

5.2 增加科技含量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需将科学技术作为主要内容,对其进行积极的推广,合理使用新技术与科研成果,增加后续产业的科技含量,创建优质与高效的产业结构,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首先,需满足农户科技方面的服务需求,创建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保证技术人才的工作能力。其次,需鼓励技术人才实施技术承包服务,为农户提供专业知识方面的咨询解答,以便于增强管理效果。在科学技术改革期间,还要创建林业重点工程,做好林业经济的建设工作,优化各方面的工作机制与发展体系,保证可以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2]。

5.3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后续产业发展,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明确当地的资源优势,整合各方面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处理,创建现代化的支柱产业.保证可以将农村发展与林业工程联系在一起,形成有机结合的整体结构,将市场作为导向,提升退耕还林的增值效果,明确对比效益,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与建设。例如:后续产业发展部门可以建设油茶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机制,针对油茶产品进行全面的开发,年产值可以达到500万元左右,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且在提升油茶产品附加值的过程,当地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实施招商引资等活动,创办食品加工专属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农民的积极性。且在实际建设期间,还可以针对中药材建设相关产业,利用合理方式创新管理形式,逐渐增强后续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效果,满足实际进步需求[3]。

5.4 制定社会化服务机制

服务期间,需保证相关机制的社会化程度,转变传统的产业管理模式,将林业产业作为具体的对象。在后续产业发展中,需针对退耕还林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并协调经济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在服务工作中,还要针对后续产业的生产资料与资金等服务进行创新,建立现代化的服务机构,使得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件中,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利用科学的方式实施产后服务工作,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4]。

6 结语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能保证工作效果,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协调与控制,严重影响各方面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因此,宜州区域需针对后续产业的发展形式进行调查与分析,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开发水平。

參考文献:

[1]王桂兰.昌宁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林业调查 规划,2015,40(2):121~125.

[2]何家理,马治虎,陈绪敖,等.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实证 研究——基于陕、川、渝三省(市)后续产业现状调查[J].政治经济 学评论,2014,5(2):211~224.

[3]刘爱梅.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农 业,2014(18):297~297.

[4]冯德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J].现代园艺,2015(14):40.

猜你喜欢

退耕还林问题策略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