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桉树病虫害发展趋势研究

2018-02-24玉玄波

绿色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桉树病虫害发展趋势

玉玄波

摘要:指出了桉树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桉树的正常生长,如果虫害和病害一起发生,就会导致桉树种植出现严重的损害。提出了在对病虫害防治方面可采取既使林区生态环境改善、又可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机率。

关键词:桉树;病虫害;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3-0107-02

1 引言

桉树属于我国南方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树种,和其他的树种相比,桉树的生长速度快,出材率高,木材综合性能优良,适用范围比较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优势,为解决我国严重的木材资源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桉树人工林种植面积较为广泛,分布地区比较多,其中广西的种植面积和桉木材产量犹为突出。但是,在现代桉树人丁林面积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病虫害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从而对桉树人工林的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基于此,对桉树病虫害发展趋势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桉树病虫害趋势分析

2.1 本地原生害虫已基本适应桉树的的生物特性,为虫害的爆发建立了基础

在桉树人工林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桉树纯林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根据调查反映桉树害虫的种类及危害的程度也在不断的上升。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桉树的害虫种类接近300多种,其中广西桉树的害虫种类为230多种[1]。

在笔者工作的林场和周边区域,桉树速生人工林的高速发展有将近20年,在这个阶段内,前期病虫害现象基本没有发现,偶尔发现的害虫,虫口数量也不多,不至造成为害。病害方面以零星块状的青枯病为常见,在采取了正确的预防措施,选择更具抗性的品种之后,青枯病的受害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为害的面积稳定维持在正常的比例内,并没有对桉树人工林的发展造成影响。

但经过近20年发展,在桉树人工纯林面积不断扩大,其他乡土树种日益减少的状况下,近3年来陆续出现连片桉树人工林遭受严重病虫害的情况,而且面积逐年递增,扩展速度异常明显,而此前并没有发现外来害虫为害桉树人工林的报道。从这个现象分析判断,相当部分的原生虫类在可供选择减少的条件下,已从之前为害常见的乡土树种转移到桉树上,并在将近20年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桉树的生物特性,得以正常生长繁殖。在人工纯林连片,面积大,生物链简单的特定条件下,又没有相应数量的天敌去抑制。尤其是这几年暖冬气候明显,为害虫过冬和连续递增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都为当前病虫害的爆发建立了基础。

2.2 害虫的种类增多明显,重叠持续发生,影响趋重

可供查询资料表明:截止到2015年,桉树的害虫根据种类分大概一共有300多种,分别属于同翅目、半翅目、纺足目、鞘翅目、膜翅目等科目,比1989年全国森林病虫害普查时候的数量增加了5倍之多。其中叶部虫害为100多种,占据害虫全部种类的一半左右,危害最为严重的就是袋蛾类、卷蛾类等害虫[1]。

由于笔者工作的单位范围及周边区域近几年桉树病虫害为害日益突出,为了解病虫害为害情况,在2017年9~11月间,笔者对工作所在的林场范围受害林分进行了一次简单调查,从调查得到的结果看,桉树病虫害方面面临的形势令人担忧。调查中几个地点受害林分发现害虫种类如下:南州林场蒙湾分场7林班,受害树上发现叶部害虫大蓑蛾、卷叶蛾;南州林场上来分场1林班,受害树上发现叶部害虫大茸毒蛾、蜡彩蓑蛾、黄绿枯叶蛾、卷叶蛾,蛀干害虫木蠹蛾;南州林场太安分场5林班,受害树上发现叶部害虫尺蠖、斑毒蛾,蛀干害虫锹甲虫、桉蝠蛾。对比2015年的资料,危害严重的以袋蛾类、卷蛾类为主,以及笔者所在林场范围内,2013年前后开始发现桉树人工林虫为害产生时以尺蠖为主和少量的桉蝠蛾,其它害虫种类极少能观察到,这样的结果表明害虫种类的增长扩展是十分明显的。

2.3 叶部害虫与蛀干害虫同时为害

通过上述在南州林场的调查,當前桉树病虫害的另一个趋势,是叶部害虫和蛀干害虫同时发生,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和成本。据笔者在2017年9~11月的这次调查发现,在叶部害虫种类大为增加,受害加重的同时,蛀干害虫种类也有增加。调查中发现桉蝠蛾相比之前为害没有明显增加的迹象,反而是木蠹蛾和锹甲虫的为害发生率比桉蝠蛾还高,甚至局部地块林分的锹甲虫为害明显。桉树树干害虫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致命性,无法对其估测,并且防治的时期不容易掌握,其主要危害衰弱的树干、树皮和树枝。在虫害入侵到主干之后,受害的树就会枯枝,蛀干害虫会利用成虫迁飞,入侵到其他的寄主树中[5]。因为害虫的整个生活史除了成虫需要补充营养和产卵,其大部分都是隐蔽生活,如果树木出现明显的被害症状时,已失去防治的最佳时间,为防治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蛀干害虫在未成害时不易发现,及至发现桉树受害,要采取治疗处置措施,需要一株株、一个个虫洞去施药灭杀;如虫蛀口过高,人手不能触及,更不易施药,工作操作耗时耗工,效果还不一定理想。因此在目前蛀干害虫没有形成大为害时,需要密切关注蛀干害虫的发展趋势,一旦发现虫害迹象,及早采取杀灭措施,有效控制蛀干害虫虫口数量,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2.4 虫害为病害创造条件,形成虫、病害双重危害,叠加影响明显

根据观察,目前桉树人工林发生比较严重的病害当属桉树枯梢病。之前的研究结论大都归结于缺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在当时没有大的虫害发生,又经过了严格的论证,结论的正确性不容质疑。但随着桉树种植产业的不断发展,枯梢病发生的病因也变得日益复杂。从笔者这几年的观察,现在大面积的枯梢应该不再是单纯的缺素性生理病害,更多可能是病毒或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病害。

2014年始,南州林场及周边桉树人工林枯梢病的发生逐渐明显,因为此症状多发生在雨季连续降雨天气之后,且低洼山脚一带发病更早更明显。当时叶部害虫尚轻,基本没有对虫害加以关注,因此并没有对虫害与病害之间的关联性产生过怀疑,还是延续之前的研究结论,属于缺素性生理病害,只是由于特殊天气原因症状加重而已。从几年来更多的林分受害病例现象分析后才有虫害与病害之间关联性的推想。南州林场及周边桉树人工林枯梢病的发生,明显有病害严重中心区域和扩展蔓延区域的区别,有一个先期受害区域地块,并在该地块的周边逐年扩展加重的规律。如为单纯的缺素性生理病害,在用肥用药和经营措施分散的条件下,应是点块状发病,且不应该有扩展蔓延的情况发生。因此个人认为,目前大面积的枯梢病只是病害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原因还是病毒或病菌引发的感染性病害。特别是叶部害虫的噬食伤口数量多,更易为病毒或病菌侵染提供了有利途径,在高温高湿的雨季,一旦适宜病毒或病菌大量繁殖气候条件形成,病毒或病菌通过虫噬伤口侵入桉树体内,损害树体的正常代谢功能,最终表现出枯梢病的特征。假如这个分析推理成立,那么要控制枯梢病为害发生,关键在于控制虫害的发生,降低虫害的为害程度,没有了病害侵入的途径,相应的病害也就不会或减轻发生。

2.5 受害面积增长明显,病虫害爆发成为大概率事件

在现代营造林技术不断改进的过程中,能够在短时间内营造出大面积的桉树纯林,但是单一的同龄桉树树龄的生态效能比较低,抗病虫害的能力也比较差,从而增加了遭到病虫害的风险。如果病虫害的条件适当,那么病虫害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的扩散、蔓延,并且大面积的爆发,导致成片的桉树林出现病虫害或者死亡,严重损害了经济及生态环境。这在桉树人工林快速发展初期,有专家已提出预见性的警示,也给出了一些发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预防建议。只是大部分人在扩大桉树种植的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把这样的提醒忽视了。

根据调查发现的上述几个方面问题总结和一般自然发展规律,还有调查中一些尚不能加以认定的情况,如调查中的一个现象:大部分受害树的小枝条上发现有很多皮层被噬咬啃食的伤口,新鲜的和陈旧的伤口都有,但以上几个种类的害虫包括叶部害虫和蛀干害虫,从资料上查阅,都没有噬食皮层的反映,所以究竟是何种害虫所为难以判断。在上来分场的调查中,发现受害树上有红褐斑腿蝗,是否此为害现象属蝗虫引起,尚待加以考证。综合以上各方面的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如不能采取有效的部署和统一措施,当前桉树人工林病虫害爆发必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3 结语

单一纯林的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比较弱,所以桉树林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且系统性的工程。在桉树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进行综合性的防治,尽可能地在不破坏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平衡.是今后桉树人工林经营需要加以着重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贵玉.广西桉树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策略[J].广西林业科 学,2006, 35(4):285~288.

[2]文晨光.广西桉树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策略[J].中国林业产 业,2016(7):246~247.

[3]李贵玉.广西桉树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策略[J].广西林业科 学,2006, 35(4):285~288.

[4]韦日亮,罗维聪.广西桉树病虫害防治对策[J].绿色科技,2017(9).

猜你喜欢

桉树病虫害发展趋势
森林里的纵火犯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桉树会引发白血病?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