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桉树人工林可持续性发展分析

2018-02-24梁灵华

绿色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可持续性发展

梁灵华

摘要:指出了近10多年来,桉树以其速生丰产的优势,在广西地区得到迅猛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按树人工林的生态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学术上的争论。分析了广西桉树人工林的现状,提出了广西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以期完善广西桉树人工林可持续性发展相关研究。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可持续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S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3-0103-02

1 引言

桉树人工林及其木材加工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在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引发了社会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尤其桉树生态问题更成为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因此,如何推动桉树人工林可持续性发展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广西桉树人工林发展现状

10多年来,广西桉树人工林发展快速,年均新增200万亩左右,桉树面积、生长量、蓄积量均居全国第1位,有“世界桉树看巴西,中国桉树看广西”的说法。目前,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达到3000多万亩,占全国桉树总面积的一半,占广西森林总蓄积量的14%。广西生产的木材达到2500万m3(含其他材)占全国商品材产量的30%以上,成为全国商品材生产第一大省,也使得桉树木材产业成为广西第9个超千亿元产业。

3 存在的问题

3.1 没有科学规划,无序发展现象严重

受桉树生产周期短和经济效益比较可观的吸引,桉树产业发展出现一哄而上,无序发展的局面。一是在桉树种植上,没有科学规划,没有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到处乱种,比如在喀斯特(石灰岩)地区通过砍伐灌木,见缝插针地发展桉树,目前普遍出现黄化、焦枯等病害,不仅破坏生态也没达到经济目的;二是在农地甚至是农保地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种植桉树,引发了一定的社会矛盾。

3.2 生态问题

由于桉树的种植方式“简单粗爆”,主要采取炼山、全垦、使用化肥、除草剂、短周期采伐、建设纯林等高强度经营方式,引发了桉树生态问题的广泛关注和争论。对此,必须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去认识。

4 广西桉树人工林可持续性发展方案

4.1 加强广西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经营管理

任何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管理是发展的关键,桉树人工林产业也是如此。从已有经验来看,不注重科学管理,不仅会降低桉树经济效益,还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使产业发展受到阻碍。桉树科学管理,一是必须建立在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制定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为此,各地应结合实际,制定桉树人工林发展规划,对桉树栽培进行合理布局。根据气候、林地性质等,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和各类土地利用规划,划分桉树栽培区域;二是组织营林、产业等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总结管理经验,把握新型管理手段,通过科学手段管理桉树种植业和加工业。不断掌握先进管理经验,对桉树人工林的发展实施有效管理和科学指导,真正体现行业管理的效果和价值。

4. 2 提高广西桉树人工林科技含量,推动产业化发展

虽然广西桉树在人工栽培和木材加工两个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桉树繁育技术也相当成熟,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科技成果没有完全转化为生产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桉树商品林速生丰产潜力较大,从根本上看,属于科技创新过程,也就是转化科研成果为生产力,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提升林业的科技含量,注重创新林业科技。多年来,东门林场和广西林科院等科研生产单位,在桉树引种改良和繁育方面的研究均取得显著成绩,不断引进和繁育出桉树各种优良品种,创新各种桉树人工林栽培技术模式,受到世界范围内关注。但是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上,速度较慢,许多地方还在种植老旧、品质落后的品种。所以,当前应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采用新型无性系造林,促使当地林业更好发展。首先,是通过专题培训推动发展。应在省、市、县等逐级举办各项专题讲座,实施林业科技科普及推广桉树人工林先进技术;其次,科技下乡推动发展。以各地林业科技特派员为载体,推广桉树人工林科学生产技术。目前,该区每年认定的林业科技特派员有120多名,涵盖全区各个市、县,各地林业特派员应积极推广先进的林业科技经营管理理念,为广大农民提供科学的林业生产种植技术;再次,发放资料推动发展。利用每年举行的科技下乡活动,向林农发放桉树科学生产宣传资料,普及桉树人工林科学经营理念和生产技术。

同时,很多加工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的都是最原始的粗加工产品,经济价值低,不利于桉树产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桉树加工企业生产林产品的技术水平,利用优质木材生产高端林产品,建立完善成熟的融资机制,支持林产加工企业进行生产设备和科学技术的升级换代,不断提高桉树木材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都陆续出台支持林业基础设施、森林培育、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各地应充分利用国家和自治区优惠政策,推动桉树人工林产业的健康发展。

4. 3发挥区直国有林场的优势,实现桉树人工林产业发展示范作用

2015年,区直林场总经营面积已达873万亩,当年完成植树造林83万亩,是广西林业的重要力量,也是推进桉树人工林产业化发展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国有林场具有政策支持优势.技术先进,融资渠道广,管理科学,在广西速生丰产林发展中一直起着表率作用。区直林场营造的桉树速生丰产林占地面积广,覆盖全区,能调动当地群众参与桉树人工林发展的积极性,融入桉树速生丰产林建设中。因此,应进一步发挥区直林场在广西桉树人工林产业化发展方面的带头作用,在桉树人造板加工和桉树人工林科学栽培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全区桉树人工林产业不断发展。

4. 4 加强种苗市场管理,提高良种使用率

一是以广西林科院、广西大学林学院、东门林场等科研部门为技术支撑.不断加强桉树人工林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不断培育或引进优良桉树人工栽培品种,從源头抓起,加强桉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水平。

二是加强种苗市场管理,提高良种使用率。目前,该区桉树育苗还存在不少粗放经营的无证苗圃,他们的苗木种源不清,品种老旧,品质不佳,以低廉的价格吸引群众,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对推进桉树人工林持续科学发展有极大的阻碍,因此,必须对种苗市场进一步加强管理,防止劣质、老旧品种上山造林,不断提高良种的使用率。

4.5 推动广西桉树人工林科学栽培模式

桉树引发生态问题争论,其栽培方式简单,不科学,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一方面,科研院所和国有林场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桉树科学造林模式,进一步提高桉树栽培的科技含量,达到桉树栽培科学、环保、高效的目的。二是积极推广已经取得突破的科技或生产成果。如桉树中大径材和无节材的培育,在局部地区和单位已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应当积极进行推广。以往桉树采伐周期为4~5年,采伐时木材偏小,价格不高,随着种植、采伐成本的提高,效益也开始降低,适当将采伐周期延长到10年以上,生产中大径材,无节材,木材品质提高,经济效益提升较大,不仅提高了林地的效益,同时因为采伐期延长,减少了林地干扰频度,结合测土配方等科学施肥方式,保持土壤肥力,实施混交种植方式等,使桉树人工林更具生态效应。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健康的绿色栽培模式,对推动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6 动态监督广西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

全面建设人工林,推动其更好发展,其间需要密切关注其生态保护作用。如果丧失生态效应,不具有持续性经营的特质,对其产业化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从中不难发现,广西在桉树人工林营造中,需要制定合适的规划,妥善运用不同类型林地资源,推进建设相关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依法管理,优化森林资源分类资料库,构建重点资源动态监管机制等。在科学监督前提下,实施科学的营林方案,彻底消除水土流失等生態问题,同时,通过强有力监控生长中的桉树林,改变以往滞后的造林模式,以此创收人工林生态效益[2]。

5 结语

广西桉树人工林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丰产栽培技术突飞猛进,桉树相关产业也迅猛发展,尤其是人造板和造纸业,桉树产业已成为全区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同时,近年来桉树的发展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学术界的许多争论,基于此,林业科技T作者应积极探索、创新桉树人工栽培技术模式,不断完善和提升桉树林产品加工技术,推进桉树人工林产业持续、科学发展,使桉树产业在贡献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邱小波.广西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 2013(5):37~38.

[2]何日广.广西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 农业,2011(7):199~200.

[3]林昇志.广西桉树人工林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绿色科技,2017 (11):165~166.

猜你喜欢

可持续性发展
北京冬奥会的“六有”可持续性管理经验
企业可持续性的表征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成立
区域发展篇
室内空间的可持续性设计方式探究
我国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及可持续性分析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